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高龄冠心病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2022-07-23 07:30孙巧玲潘云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体征系统化肺部

郑 婷 孙巧玲 潘云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好发于高龄患者,由于患者年纪大,抵抗力及免疫力明显减弱,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较高,一旦发生可继发急性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影响疾病转归[1]。目前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并肺部感染多给予调血脂、抗感染、扩张冠脉等对症治疗,且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至关重要[2]。但以往传统护理侧重于对患者病情观察及症状护理,而忽视了对患者的心理及认知干预,护理措施缺少全面性,难以达到理想护理效果[3]。系统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补充,此种护理模式主要从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系统化、个性化护理服务,以便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疾病预后[4]。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高龄冠心病并肺部感染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76例高龄冠心病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冠心病[5]及肺部感染[6]诊断标准;(3)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Ⅱ级-Ⅲ级;(4)意识清楚,言语交流正常;(5)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2)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3)既往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史;(4)严重脏器功能病变;(5)严重精神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责任护士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变化,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情控制后及早停药,积极给予调控血压、控制血糖,严密观察出入量的平衡情况;耐心向患者介绍各项操作目的,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为患者提供用药及作息指导,告诉患者正确使用呼叫器等设施,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改善肺通气量;遵医嘱对患者给予吸氧辅助治疗,若吸氧后症状缓解说明氧疗有效,反之需及时报告医生。

1.2.2 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同时又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多元化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对冠心病并肺部感染相关知识的认识,根据评估结果通过分发图片宣传册、观看相关教育视频及口头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患者正确了解冠心病并肺部感染发生原因、症状表现、用药计划及预后转归等,并指导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技巧,以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2)个性化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动态掌握患者情绪变化,向患者介绍康复案例,同时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心理技巧,告诉患者心情烦躁、焦虑时,可聆听一些轻松愉悦音乐或观看一些喜剧电视来分散注意力,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并给予患者相应安抚。(3)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口鼻分泌物,及时给予清除,以免加重感染症状,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咳嗽法,帮助患者积极翻身、叩背排痰,若患者痰液较黏稠,遵医嘱于饭前1-2h给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每次治疗15min,每日2~3次,若患者无力咳痰,需备好吸痰器,吸痰前先给予少量、短时、多次雾化吸入治疗,以湿化气道,促进痰液排出,排痰后随即清洁口腔。(4)系统化肺康复护理: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早期开展肺康复训练,包含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其中腹式呼吸吸气与呼气的比例为1:2,缩唇呼吸类似于吹嘴,同时可借助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胸部扩张练习,每次练习5min,每日练习2-3次。(5)病房环境管理及监测:病房每日开窗换气2-3次,定期清洗消毒空调过滤网,每日消毒擦拭病房内门把手、桌椅等,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严格落实探访制度,限制陪护人员,减少流动人员定期对空气细菌学进行监测,确保细菌量低于200cfu/m3。(6)严格洗手制度: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加强护士手卫生意识培训,严格规范洗手制度,强调操作前后洗手,定期对护士的手部进行细菌学监测,确保细菌含量低于5cfu/m3。(7)个性化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营养均衡、低脂低盐的饮食计划,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多食用一些高纤维食物,以维持大便通畅,对鼻饲喂养患者,严格控制鼻饲液的温度及浓稠度,密切关注患者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过多,则延长营养供给间隔。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护理能力 评价工具为中文版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elf-care Ability Scale for the Elderly,SASE-CHI),包含技能、目标和环境3个维度,共计17个条目,每条计分1-5分,总分85分,自我护理能力与分值呈正性相关,量表的Cronbach'sα为0.863[7]。于入院时、出字时各测评一次。

1.3.2 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发热及肺部湿啰音等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

1.3.3 临床疗效 1周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80%以上,咳嗽、咳痰等症状完全好转,体温在正常范围,肺部湿啰音基本消失;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50%-80%,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所缓解,肺部湿啰音有所消失;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8]。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的性别、年龄、冠心病病程、体质量指数及NYHA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系统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ASE-CH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SASE-CH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SASE-CHI评分比较(±s,分)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8 38干预前58.24±4.39 57.47±5.46 0.556 0.456干预后71.57±6.34 64.34±7.21 6.135 0.013 t值3.546 5.392 P值0.001 0.020

2.3 两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

系统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各项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s,d)

表3 两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s,d)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8 38咳嗽咳痰5.21±1.01 6.51±1.38 10.763 0.000发热3.22±1.18 4.98±1.03 6.624 0.000肺部湿啰音4.48±1.42 5.57±1.40 2.559 0.012

2.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系统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高龄冠心病患者由于年纪较大,机体各器官功能退行性改变,基础疾病较多,且机体抵抗力较差,住院期间易发生感染,尤其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因此,对高龄冠心病并肺部感染患者给予早期治疗及护理至关重要[9]。张利容[3]等研究发现,对冠心病患者给予全面系统化护理,能够有效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刘学灵[10]等研究发现,对急性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控制患者感染死亡率。本次研究对干预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ASE-CH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各项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的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进一步证实了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病情康复的益处。

有研究表明[11],多数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认知缺乏,自我护理能力低下,对自身病情过度恐慌,极易增加治疗难度,从而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研究中责任护士全面掌握患者情绪变化,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心理技巧,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慌感,确保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全面评估患者对冠心病并肺部感染相关知识的认识,再对患者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知识,有效坚定患者健康信念,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陈敏敏[12]等研究认为,对肺部感染自主排痰困难患者给予振动排痰辅助治疗,通过机械振动原理能够有效保进痰液排出,从而缓解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研究中我们加强对患者呼吸道护理,对痰液黏稠者遵医嘱于饭前1-2h给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必要时给予吸痰治疗,有效避免痰液堵塞,加快患者病情康复,改善患者呼吸状态。此外,研究中我们加强对患者肺康复护理,指导患者正确呼吸技巧及胸部扩张技巧,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监测,严格洗手制度,能够有效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提高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饮食指导,能够有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缩短症状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对高龄冠心病并肺部感染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缩短各项症状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猜你喜欢
体征系统化肺部
系统化心理护理在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影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