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化:十余载奋斗今朝更发力

2022-07-23 14:57王辉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注射用超临界中医药

王辉

2022年对广药集团中药制药过程技术与新药创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来说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年。

新年伊始,捷报传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我国纳入新序列管理的191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中心在广州市领导亲自参与指挥下,历经艰辛磨难,最终通过考验,成功纳入新序列管理,成为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管的四个工程中心之一,也是全国四个中药领域的工程中心之一。

此次优化整合,坚持“达标一个、过关一个”,对于符合新定位、新标准的,纳入新序列管理;不符合定位要求的,坚决予以淘汰,通过率仅有55%。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成功入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无疑是对中心成员这些年以创新为剑,劈开中医药现代化特色新路的褒奖和鼓励。

中药制药过程技术与新药创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由原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名而来,2004年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2007年高标准通过验收并授牌运行。成立以来,中心成员始终谨记为百姓谋福祉的初衷,让中医药以现代化姿态走向世界,创造出了诸多为业界赞誉的累累硕果:

作为服务于中药技术发展和成果转化应用示范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心成立这些年,在提升我国中药制药过程现代化及质量控制水平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辐射示范和推广作用,建有国际先进的中药工程化研发与转化平台;在解决中药提取纯化等工艺技术落后及高端制剂原辅料缺乏等产业关键共性问题方面成果突出,突破了多项制约中药现代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以技术带动医药产品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及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新型注射脂质辅料研发与国际化注册、横琴中心建设等举措,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产业发展,并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等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

十余载创新扬国粹,致力于躬耕结硕果。而今,站在中医药发展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心成员也已做好了准备,扬帆启航再立新功。

头雁同心共坚守,

共生共荣促发展

人才兴,团队兴。中心之所以取得令业界为之瞩目的成绩与其“血脉支撑”——核心团队成员十几年如一日地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心拥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255人,高级专家及博士25人,外部专家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青年拔尖人才”(万人计划)1名,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1名,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第二梯队后备人才1名,广州市岭南英杰青年后备人才1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3名,广州市优秀专家3名,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2名。多年坚持走特色创新之路,团队在脂质原辅料、天然来源创新药、特殊食品等中医药现代化前沿方向上锐意进取,形成了一支可开展稳定提取分离关键共性技术、工程化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的应用队伍,成为行业发展的一面特色旗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心作为集团践行中医药现代化理念的一个重要窗口,从集团公司领导,到中心的每一位成员都勠力其中,为中心发展添砖加瓦。中心多位核心骨干成员全部或部分参与中心从组建、验收、创新能力建设到优化整合全过程。榜样的力量,指引前行。

团队负责人、中心主任刘菊妍是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集医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制药工程师、副主任医师等各学科方向和经验积累于一身。她担任“重大新药创制”责任专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药品价格评审专家;曾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杰出产业人才)、广州市优秀专家(A 证)、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第二梯队后备人才等荣誉称号;是第九、十、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第十二至十五届人大代表。

从事医药卫生和科技管理工作已有30载,刘菊妍在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她于2001年作为主力创立汉方公司,之后作为工程中心法人实体单位申报及组建工程中心;主导广药牌灵芝孢子油软胶囊、注射用蛋黄卵磷脂、昆仙胶囊创新产品的上市与产业化工作,率先提出“中药大品种培育与战略路径选择”创新命题;在广药集团推动“政、产、学、研、医、会”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率先破题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心常务副主任袁诚是白云山汉方的董事长,有着丰富的技术、管理和市场经验,对国内外医药原辅料及健康营养品市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正是得益于他的世界眼光、高点定位,公司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中心运行逐渐完善,谱写了腾飞的傲人篇章。

中心副主任许文东拥有博士学位,是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家公认的技术型管理人才。正是他,带领团队以提取分离技术突破制约药用脂质原辅料产业的核心瓶颈,打破多项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实现了注射用脂质原辅料国产化,扭转了下游制剂发展受制于进口原辅料的局面。许文东同时还担任广东省药用脂质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优秀专家、岭南英杰青年后备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广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奖项和荣誉。

中心副主任李菁也是一名教授級高级工程师,1993年进入广药集团,2002年加入汉方参与中心的申报组建至今。李菁致力于超临界CO2萃取等现代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及中药新产品应用研究近30年,在相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主持或主要参加科技部“中药高效节能提取分离成套技术装备评价复核与推广示范”等多个国家级项目,以及灵芝孢子油系列产品、精制蛋黄卵磷脂、大豆油(供注射用)等多个新产品开发及产品上市后再评价/研究项目。

他们或平凡而伟大,或朴实而光彩;他们各有所长、各司其职、竭尽所能……作为中心发展的“领头雁”,是他们,用智慧、汗水、心血,带领团队开辟了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天地。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的辛勤付出下,中心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老中青结合的队伍已经发展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他们砥砺前行。

破核心攻应用,

成果润泽百姓家

“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谆谆教诲,照亮前路,更加坚定了中心成员发挥团队在中药提取分离现代化技术发展和成果转化应用示范上的优势,“讲好中医药故事”的决心和信心。事实上,中心发展这些年,在相关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圈可点的成绩。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但在其走向产业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却遭遇了成分、药效、药理、安全性不明晰,缺乏标准化和数据化等尴尬瓶颈,导致整个行业发展被拷上了沉重的枷锁。在助推中医药产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中心勇于担当使命任务,为助力行业打破产业发展困境作出了卓越贡献。成立这些年,中心团队利用已建成的工程化研究、验证设施为行业提供高水平技术开发、科技成果工程化试验验证环境,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持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用实际行动扛起了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成为行业的表率。

“拥有破釜沉舟之志,才能决胜千里之外。”中心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唯有狠下心来突破行业发展桎梏,才能让千年瑰宝踏上新赛道,为其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围绕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工艺技术落后、高端制剂原辅料缺乏等制约中药现代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核心问题,团队大刀阔斧地开展了系列研究与技术转化工作,取得了诸多可以为之骄傲的创新成就,先后突破了罐组逆流提取-大孔树脂吸附分离-低温膜浓缩-喷雾干燥、超临界CO2萃取-高效吸附分离-纳滤膜浓缩-冷冻干燥、多级定向高效吸附-多级过滤及罐组逆流提取-制备型工业色谱-半合成等技术,解决了中药高效制备与智能生产过程中的多个问题,并研制出注射用药用脂质等多个高端制剂辅料,取得了突出的科研与转化成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更好助推行业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于民,这些年来,中心团队持续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带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为核心的新技术在灵芝孢子油系列产品研制中的应用及产业化”及“以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为核心的成套技术与装备”为国家新药——昆仙胶囊提供了原料药,助力国际公认的重大难治性自身免疫病治疗药物的生产,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科技支撑的范例,推动中医药发展。

——“以超临界CO2提取分离为核心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制备特定规格精制蛋黄卵磷脂”及“以多级定向吸附分离为核心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制备特定规格大豆油及大豆油(供注射用)”为超过70%的国产静脉脂肪乳产品提供关键的原辅料,并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带动了我国载药脂肪乳、脂质体新型制剂产品开发,有利于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以动态轴向加压工业色谱为核心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制备特定规格硫酸长春碱、硫酸长春新碱、硫酸长春地辛、酒石酸长春瑞滨”,为全球长春碱类抗肿瘤药品生产提供原料,为确保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中医药历久弥新,得益于传承与创新的融会贯通。坚持守正,创新才有正确方向,而不断创新,守正才能固本强基,源头活水来。”对中心团队成员来说,系列现代化创新技术和设备就是他们助力行业发展的利器和活水,为中医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劈开了新的通道。

奋勇拼搏结硕果,

持续创新冲未来

历经风雨十余载,奋勇拼搏铸辉煌。在砥砺奋进的过程中,中心在中医药创新上的优势日益明显。乘着中医药振兴的发展“东风”,中心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要课题,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成果。

中心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2篇;出版《中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研究》《经典名方100首研究精要》2部学术专著;取得有效发明专利合计79项,PCT专利申请合计10项;拥有国产药品批准文号/备案号合计50个,保健食品批文/备案号29个;主持或参与国家药典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共20余项。立足优势,中心始终聚焦行业、产业发展所需,为中医药更好服务于普通老百姓,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竭尽全力。

迄今为止,中心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特别在中心核心优势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方面累累硕果:

广药集团一直致力于这一领域的探索研究,在相关技术及装备研究领域积累超过30年。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及广东省、广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近20项。中心在国内率先对近70多种中药开展超临界CO2提取工艺的系统研究,证明这一技术可用于中药领域;提出和总结了这一技术在中药领域应用的优势,并对设备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中间体、单味或复方中药的提取及新药开发、中成药的二次开发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的经验;在领域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部,极大地推动了相关技术在全国中药领域的应用。“以超临界CO2萃取为核心的成套技术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获2008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超临界CO2萃取为核心的成套技术装备及其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获201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由于广药集团相关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此为基础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成功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产业化示范工程。“现代中药提取、分离、纯化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曾获200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中心团队还先后将超微粉碎-超临界CO2萃取、超临界CO2萃取-低温膜浓缩-冷冻干燥等技术及装备进行集成工程化验证,最终实现了精制蛋黄卵磷脂、灵芝孢子油等产品的产业化示范推广。

2018年,团队发明专利“一种注射用蛋黄磷脂酰胆碱”荣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这一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注射用蛋黄卵磷脂的制备方法,打破了进口垄断,成功替代了部分进口产品,使我国拥有注射用磷脂自主核心技术,确保我国高端制剂的注射用磷脂原辅料不受制于国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端注射乳制剂的研发和产业化,为临床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药物制剂新产品。

2019年,团队主导的“注射用磷脂系列辅料关键技术突破、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相关研究使长期困擾我国高端制剂的关键辅料——注射用蛋黄卵磷脂的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中心项目“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为核心的新技术在灵芝孢子油系列产品研制中的应用及产业化”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一等奖(金奖)。

2022年,中心项目“中药灵芝传承与创新之路”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走任何一条没人走过的路,都会在磕绊中前行。回望一路走来的创新之路,中心主任刘菊妍坦言,他们也曾有过“没有产出、没有突破”的时期,这支团队曾体验过创新的孤独感,也体会到突破前进的成就感。现在回头看,敢于挑战的选择没有错。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相关技术产业化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同伴加入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多的成果走入寻常百姓家,解民于疾苦,这是他们感到最开心的事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谨记“传中医之薪火,济天下之苍生”的初衷,责任的力量,鞭策着中心成员再启新程,向未来冲刺。

(责编:黄雪霜)

猜你喜欢
注射用超临界中医药
关于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料填加技术探索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