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浅探

2022-07-22 06:35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234200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0期
关键词:示例历史能力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234200)高 超

一、培养历史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对历史认识的过程。由于历史不能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那样借助实验加以再现,也无法假设、重演,只能间接地了解、认识和感悟,且历史学科涉及面较广,需要学生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功底,因此学习难度不小。历史学习还较为注重逻辑思维,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整合归纳,在此基础上再形成对事物的理解。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事实,就必须阅读承载着历史信息的文字资料,因此阅读面的宽窄及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笔者统计了2016—2020 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Ⅰ卷的文字阅读量(见表1)。

表1 2016—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Ⅰ卷文字阅读量统计 单位:字

从表1 中可以看出,每年高考题的文字阅读量都是很大的,学生要解答问题就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里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最基础的能力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它非常重要,因为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诸多能力都以阅读能力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则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二、部分高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而当前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对所在高中的7 个班级做过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除了会阅读语文老师要求读的文学名著,其他历史书籍读得很少——很少有学生读过历史名人传记等历史读物,更不要说读专业性较强的历史书籍了。缺少阅读或进行功利性的阅读很显然都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也使学生很难形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平时考试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进行解读的能力较弱,而其中的症结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

如在一次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中,有一道题要求仿照示例撰写解说词。题目给出的示例是:五四风雷——1919 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题目给出的其中一张图片是“卢沟桥事变”。答题时首先要分析示例的构成格式,也就是要审好题,这依赖于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所形成的能力。部分学生在读过示例后,不假思索地在答题卷上写下“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学生所写的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也符合史实,但它并不符合题意,严格地说这样写得不了分。示例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要交代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或意义,格式应该是“××时间的××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或意义”。因而根据图片“卢沟桥事变”撰写的解说词应该是: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学生没有给出这样的回答,主要是因为阅读能力不足,不懂得去分析示例解说词的构成格式。

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发挥历史课程提高公民人文素养的作用,就必须设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能力。这不仅关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关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与因果关系

学习历史不能纯粹靠背书,还要在阅读中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有些学生在背史实的时候,会进入记了又忘、忘了又记的死循环,甚至会混淆时间与事件。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有误。在阅读学习时,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而达到深刻记忆,就可以在解答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教师在讲解分封制时可先说明,“分”是指将土地分给某一人,“封”是指将某人封为君王、君主。那分封制是怎样产生的呢?“天子”为了巩固统治而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和功臣。王室子弟和功臣获得土地后,逐渐强大起来,反过来对“天子”产生了威胁,“天子”认为还是自己掌握权力更好,于是废除分封制。这就是分封制产生与消亡的原因。学生将基本概念理解后,相关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可以将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点整理归纳为一条完整的逻辑线,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例如,事件发生的时间—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后实施的措施—实施措施的效果—对措施的评价。

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思考

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外阅读

说到课外阅读,一些教师认为其无关紧要,其实不然。课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课外阅读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当阅读历史课外读物,以开阔视野,了解课内学不到的知识。但要注意:历史读物丰富多样,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历史书籍晦涩难懂,学生容易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野史书籍。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避免学生盲目选择读物,同时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

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1 中的“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演进”等知识点时,教师出示了以下材料: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李亚平,2015):“到了永乐年间……开始让这些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置。虽然其官阶仍然只有五品,没有部下,没有统辖机构,甚至没有自己专门的办公场所,既无宰相之名,又无宰相之实,但这些人全部是皇帝的亲信近臣,每日侍奉于皇帝身边,奔走于殿阁之下,特别是可以参与机务,看起来很像宰相……此后近百年间,大学士们开始兼任各部尚书、侍郎之职……权力地位不断提高……名义上仍然只是皇帝身边的侍从顾问之臣,但在重大事务的决策上,他们实际上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权威……首辅没有宰相之名,也没有宰相行政号令、任免官吏之实。但当他深受皇帝信任时,却可以垄断票拟之权,并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从而将属于皇帝的生杀予夺大权,相当大程度地转移到自己手上。”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2011年):“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但中国传统政治,仍有一大漏洞。在唐代,也并无皇帝绝不该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但中宗究竟心怯,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上述材料,对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内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还是课堂。历史课本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到以下三点。

1.通读与精读相结合

通读,即快速阅读,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精读,是指精细深入的阅读,需要在通读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一些史实、观念、结论、规律、观点等进行思考。只有处理好通读和精读的关系,才能阅读好历史课本。通读的部分,要正确理解其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归纳、总结其大意;精读的部分,主要包括历史概念、规律等内容,对这些内容应该认真分析及思考。对于那些看不懂的地方,可提醒学生做好标记,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后还不懂就应该及时问老师,不要留疑点。

2.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阅读能力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实践证明,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阅读和思考相结合,不仅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认真仔细,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而且要求边读边思考,多想想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知识进行理解。同时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出知识点,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如关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这一内容,历史课和政治课上教师都会讲。教师可据此设问,引导学生在对比的基础上思考:历史课和政治课对该内容的讲解是否一样,为什么?鼓励学生多涉猎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分析、思考,慢慢地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不只是对历史学习有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是对学生的成长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3.眼、口、心、手、脑相结合

在平时的教学中,总会有学生问:“老师,我背书了,怎么还是考不好呢?”其实这个问题困扰着大多数学生。阅读课本不仅要用嘴巴读、眼睛看、脑袋记,还要注意用手去写关键词。关键词相对来说比较好记忆,把它们串起来,在脑子里琢磨琢磨,能理解了自然就能记牢了。将眼看、口读、心记、手写、脑想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又有利于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消化,还有助于提升思维能力与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如果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只有教师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帮助学生提升阅读速度与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才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并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真正让阅读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发挥作用,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吸收养分,培养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示例历史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口”字大挪移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历史
飞吧,云宝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