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娟 严小丽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 浙江衢州 324000
糖尿病足归纳于“脱骨疽”“脱疽”“消渴脱疽”等范畴,常因血液黏滞、阴虚火旺、运行不畅而致血瘀、阳虚寒凝;瘀血既成,气血不能运行,则发肢端破溃,因此治疗本病病机关键在于血瘀、寒凝,强调整体论证,核心治则为温经通络、活血化瘀[1]。中药药液熏洗疗法是一项传统中医技术,因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备受医者青睐[2],但以温经通络为原则的熏洗方临床报道较少,效果仍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此,本文就温经通络熏洗方疗效展开深入探讨。具体如下文。
1.1 一般资料:前瞻性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1 年5 月本院收治的188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两组各项资料见表1,相比之下,无统计差异性(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①符合糖尿病足临床诊断标准[3];②踝肱指数≤0.9;③经超声检查,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下肢血管狭窄;④足部有溃疡等创面。中医诊断:符合《糖尿病中医诊疗标准》[4]诊断。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①控制感染:用碘伏消毒创面周围,交替使用生理盐水、双氧水清洁溃疡面;②降糖药:格列齐特缓释片:每日1 次,每次口服30mg;盐酸二甲双胍片:每日2 次,每次0.85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杜仲、骨碎补、鸡血藤各20g,细辛、白芷、水蛭各10g,姜黄15g,川牛膝、石菖蒲、桃仁各25g,麻黄、生半夏、生天南星、生草乌、生川乌各12g,将上述药物放入水中煎煮30min,留取1500ml,注意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温度维持40~42℃,每日1次,每次睡前泡30min。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探测患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测量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内径(d);②比较溃疡面积,溃疡最大宽度×最大长度,对于多处创面者,需相加记录总面积;③使用德国Biosen血糖分析仪检测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使用HA-8180 型号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Ic)、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④采集创面适量组织,采用酶联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
1.5 疗效判定[5]:显效:膝腱反射正常,创面溃疡愈合,足背动脉增强,感觉迟钝、刺痛、麻木、肢端发凉等症状消失;好转:膝腱反射较治疗前恢复,足背可触及动脉搏动,创面未完全愈合;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两组多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事后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疾病控制率用%表示,选择χ2检验或广义方程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见表2。
2.2 两组溃疡面积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溃疡面积比较(xˉ±s,mm2)
2.3 两组创面内炎症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创面内炎症指标比较(xˉ±s)
2.4 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水平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血糖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xˉ±s)
2.5 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例(%)]
从中医角度分析,糖尿病足属于“脱疽”“脉痹”“血痹”等范畴,因脏腑功能紊乱,痰浊、瘀血、水湿等相互胶结,痹阻血脉,致使肢端失养而形成脱疽,因此治疗方法需活血通络、益气养血、通经止痛。温经通络方来源于《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的作用,方中生草乌、生川乌乃大辛大热之品,可发挥祛风除湿、消肿、温经止痛功效;麻黄具有祛湿之功效;细辛、杜仲具有散寒、祛风功效;骨碎补具有坚骨、补肾功效;佐以川牛膝、鸡血藤,发挥舒筋活络、补血、补肝肾功效。诸药合用,可达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补肾强志等功效。本次研究以温经通络方开展熏洗疗法,可以标本兼治,且鲜有毒副反应。
分析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d、Vs、HOMA-IS、HOMA-IR 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温经通络熏洗方能够有效减弱神经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有效修复受损神经,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损伤性多元醇物质产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温经通络熏洗方运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中,能有效改善下肢血液流变学,促进溃疡创面愈合,稳定血糖水平,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