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
在滑雪大跳台夺金后,谷爱凌对媒体表示:“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最高兴的一秒,最感动的一秒。我的动作从来没有女孩挑战完成过。”
事实上,“证明女孩也可以”的想法,促使谷爱凌在竞速和自由式滑雪之间选择了后者。在一场关于男女同工同酬的演讲中,12岁的谷爱凌回忆道:“7岁的时候,我决心要再上一层楼,想加入一支队伍。我有两个选择,一是竞速,这是很多女性会选择的项目,另一个是自由式滑雪,这是一个被男生统治的项目,每当我和妈妈坐在升降椅里,我就能看到自由式滑雪的选手们在空中飞翔旋转,那一刻我就做好了决定,要选自由式滑雪。”
谷爱凌身后,越来越多年轻女性正选择从忙碌的职场暂时“脱身”奔赴雪场,那里有治愈她们的冒险和刺激,粉雪和冰啤。《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滑雪者性别比例分布中,女性已趋近一半,她们早已不是雪场上的稀有物种。在社交平台上,她们乐于分享穿搭,在小红书搜索#滑雪#,相关笔记超过39万篇。
滑雪仿佛女性解放的一块“跳板”。谷爱凌拥有一张与“瘦白幼”无关的脸,在虎扑上有人评论她眼距宽“跟鲶鱼似的”“不化妆像男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成为女性的偶像与品牌追逐的目标,当“飒美”成为新的审美风向标,用“重塑”来形容女性给滑雪这项运动带来的改变,并不夸张。
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人到中年开始接触单板滑雪,并迅速迷上了这项在他眼里属于年轻人的运动。在《挑战》一书中,东野写道:“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领略单板滑雪是在银幕上。电影《007之雷霆杀机》的片头,大名鼎鼎的詹姆斯·邦德驾驶雪地摩托奋力摆脱敌人追捕。中途雪地摩托被毁,四分五裂,邦德竟然跃上一块从摩托上脱落的雪橇,冲浪一般地在雪地上滑行。”
电影毕竟不是现实,双板大叔曾多年牢牢把持国内雪圈的“门脸儿”,尤以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为代表,东北的亚布力是企业家密度最高的雪场,一年一度的企业家论坛就设在那里。据说雷军就是在滑雪的过程中总结出顺势而为的道理:人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不仅累还会被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撞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但近两年“门脸儿”有易主的趋势。Ruca这个雪季有一个月时间都“泡”在松花湖雪场。在缆车上她常听到教练跟别人聊天,教练的共识是“女孩子来了雪场以后就是要学单板”,以至于许多双板教练被迫“转换赛道”学起了单板,方便多教一些新手。Ruca自己也玩单板,渴望成为一名平花高手。
在单板出现很久以前,双板就诞生了。现代高山双板滑雪由一位英国人于1922年在瑞士首创,直到70年代,人们才完成了对单板材质和固定器的改进,并逐渐把滑板的玩法引入单板滑雪。类似音乐圈里的Hip-Hop,单板就像滑雪中的亚文化,以挑战“贵族双板”的姿态出现,自带街头属性,因此一直受到年轻人的推崇。
Ruca告诉我,双板比单板速度更快,更加接近极限运动,因此更危险。“(双板)要做花式(动作)的话更困难,腿容易受伤,而且握双板需要非常大的力量,鞋子又硬,不像单板鞋和普通鞋差不太多。”
Clara记得第一次踏上单板的惊喜。她刚毕业一年,在国外上学期间接触了双板滑雪,对面朝山下俯冲的刺激既爱又恨,“特爽又会有一丝丝的小恐惧”,直到试了一回单板,发现滑上单板后再也不想回到双板了。“侧身朝山下,我一点不害怕。可以俯下身摸雪,可以蹲着滑,两脚在一块板上的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对我个人而言是比双板要强的。”
在Clara看来,社交媒体加速了单板滑雪的引爆出圈,大量KOL账号都在分享单板穿搭,推广单板文化,无形中强化了“单板比双板更酷”的认知。“可能过去提到滑雪首先想到的是双板,你对它的刻板印象也停留在比个三角,把两根棍夹在腋下,穿着像教练一样的雪服,也不好看,但现在社交媒体上刷到的都是单板,在雪上转圈、腾空,各种穿搭、生活方式,更合年轻人的口味,大家都在追求更有个性,你很少看到年纪贼大的人尝试单板。”
雪圈儿虽说有鄙视链,但在单板和双板之间存在神奇的“双向鄙视”:滑单板的嫌滑双板的“老”,滑双板的嫌滑单板的“穷”(双板的装备更贵)。不过,单板对女性构成更大吸引力的原因除了设备更轻便,还在于另一项硬指标——更容易“出片儿”。
滑呗APP创始人深度(杜海军)曾是一名滑雪跟拍摄影师,他最近有一个观察,滑呗上购买下载照片最多的是单板女孩。“平台新增80%都是单板女孩,现在滑双板的都是大叔,连摔跤效果都不一样,双板一摔就是‘五马分尸’,单板出片儿率更高。”
对“出片儿”的需求也刺激了滑雪摄影的市场。摄影师陶子发现这个雪季在雪场和她互动“求拍”的人多了,人们越来越认可这项服务。因为喜欢滑雪,她从婚庆摄影师转行过来,爱好工作两不误。据她了解,1.5万~2万元是这个行业的月薪中位数,特别厉害的同行可以赚到翻倍的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14家国际滑雪品牌已在中国市场布局,从在多品牌滑雪店铺售卖到以DTC模式直营开店,以进一步攻陷消费者的心智模式。多数国际品牌在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后在中国开设首店,去年迎来加速,其中4家在2021年开设首店,3家在2020年开设首店。时尚化和高端化成为中国滑雪市场的两股重要趋势,以雪服单品为例,定价突破或达到万元的品牌有5个。
作为一项“烧钱”的运动,滑雪历来是一种高收入人群的生活方式。研究显示,人均GDP超过8 000美元之后,滑雪人口开始高速增长;人均GDP超过10 000美元之后,滑雪人口的增长将步入爆发期,高速增长期将维持10年以上。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 000美元,叠加“带动3亿人參与冰雪运动”的政策助力,国际运动品牌将中国视为最后一块前景广阔的“待开垦的市场”。
2018年,美国雪上运动产业协会(SIA)曾组织19个协会成员来到中国考察参观,他们发现,尽管这里正在加速建设滑雪场地和基础设施,但缺乏高质量的滑雪装备品牌——这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他们用“诱人”来形容中国市场,“放眼全球,拥有如此巨大潜在滑雪人口基数的国家,找不出第二个”。
面对野心勃勃欲在中国开展一番事业的会员企业,时任协会会长Nick Sargent先生提醒他们要理性评估产品的实际需求:“想象一下,消费者凭什么要花500、600甚至800美元去买一双滑雪板,尤其当他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这项运动的时候。这不同于买一个LV、Gucci的包,或是一块劳力士手表,你不会每天带着滑雪板出门。”
中国一线城市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和热情超出了Sargent先生四年前的预期。一位时尚博主用“人潮汹涌”来形容Burton开在上海唯一的一家旗舰店,要知道那里的人均消费是9 250元,一些热门款式因供不应求而被戏称为“理财产品”。这家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单板滑雪品牌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snowboarding在中文语境中没有对应的翻译,以至于它们不知该如何向中国消费者介绍自己的产品。20年后,Burton的耐心换来了回报。据一位商业地产咨询人士称,Burton对自己的定位是和巴黎世家、Celine开在一起,主打的是奢侈品定位,“你去兴业太古汇观察,很贵的,很多女性一去就是买一身”。
不仅直营旗舰店,国际品牌的中国经销商也从中分得一杯羹。在主营国际品牌雪具和雪服的Spaders黑桃户外俱乐部,女性会员的比例高达3/4,江浙沪地区占绝大多数。创始人月月说,受益于女性大量加入滑雪运动,俱乐部营收维持每年20%的速度增长。“尤其是上海的女生特别有经济实力,现在流行‘搞事业’,我认识很多人,她们个性独立,本身又没什么负担,基本上赚多少就花多少。”
滑雪场向来是时尚和戏剧的完美画布。“女孩穿滑雪服比穿泳衣更性感。”1957年,瑞士人弗雷德·皮卡德说。为了开拓市场,弗雷德迁往美国首个滑雪胜地爱达荷州的太阳谷,开设滑雪服装店,当时到那儿滑雪的不乏克拉克·盖博、英格丽·褒曼和诺玛·希勒等好莱坞一线明星。
在1963年的电影《谜中谜》一开场,奥黛丽·赫本身穿纪梵希巧克力棕色紧身衣,戴着大号太阳镜,在法国滑雪胜地默热沃的露台上喝咖啡,这一幕定格成为“一个有充裕时间的时髦中产阶级”的经典形象。
除了运动员和斯坦福大学学生,谷爱凌还是国际经纪公司IMG的签约模特,模特生涯始于2019年巴黎时装周。她是当下最受奢侈时尚品牌关注的运动员之一,于去年先后拿下Tiffany全球品牌代言人、内衣品牌维秘The VS Collection团员、万国表和雅诗兰黛亚太区品牌挚友等合约。截至目前,她在社交媒体账号上拥有377万粉丝。
作为奢侈品购买的绝对主力,当女性涌向雪场,奢侈品集团们绝不会错过承包她们全身装扮的商机。Chanel雪板售价38 000元,Fendi滑雪服售价22 000元,在“限量”的加持下,二手市场的价格被炒得更高。LV的滑雪镜成为这个雪季的IT单品。即使换刃还不熟练,也不妨碍从头到脚一身Dior自拍。
新一代女性的审美关键词是“既飒又美”,这也是为什么搏击、滑雪、潜水深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高尔夫却难以打动她们芳心的原因。滑雪爱好者东野圭吾对此有精准的吐槽:“我可以断言,高尔夫球在年轻人当中流行不起来的最大原因正是那身衣服——把年轻人都吓退了。繁文缛节的着装,或许是保护高尔夫球场这片净土不受年轻人侵袭的屏障。”
金融从业者笑笑形容自己有“强迫症”,爱折腾,上个雪季因为有“随心飞”,每个周末都从上海直飞张家口,去崇礼滑雪。她喜欢研究穿搭,每次滑雪身上必定要有一样是新的,避免整套重复。“每年雪圈儿的审美都在变。前两年比较流行把雪裤塞雪鞋里面,今年就特别流行宽宽大大的范儿,以前流行上下身不是一套的,今年就特别流行套装。”
社交媒体上,原先发布滑雪视频的KOL们纷纷开始带货,当滑雪不再是目的,而是商业变现的途径,国产品牌借此走向广泛的大众认知。
Ruca注意到,很多滑雪设计师品牌在崛起,区别于强调功能性卖点、款式经典的国际品牌,它们瞄准的是“快时尚”定位——价格亲民、上新快、量产小。她一度认为是小众的品牌,如今在雪场见到的概率也变高了。“为了避免‘撞衫’的尴尬,我自己会去做一些改造。比如在纯色卫衣上绣大写的R,或者把一些我喜欢的图案从别的衣服上剪下来,再缝上去之类的。”
来自IRSMTI(国际滑雪旅行行业报告)的数据显示,亚洲拥有全球34%的滑雪爱好者人数,仅贡献了全球24%滑雪人次,这一表现在中国更为突出。占比达67%的国内消费者,一年仅滑雪一次; 与此同时,中国的时尚滑雪装备市场却保持较高的客单价,对于顶级品质的时尚产品反馈尤其积极。面对后冬奥会时代销量或面临锐减的担忧,不少品牌提前想好了对策,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跳脱出雪场语境,发力运动街头服饰品类,就像比利時冰雪品牌Templa创始人说的,“去滑雪,或者时髦得像要去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