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雪娇
美声,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意大利语名称叫作bel-canto,意思是“美丽的歌唱”。如今提起美声,大多数人对它的认知也许还停留在那种厚暗雄壮的声域场面。其实不然,美声除了可以发出厚重而辉煌的戏剧性嗓音,也可以带有柔情诗意的抒情性,更可以唱出轻盈明亮的花腔性嗓音。有些人与生俱来就拥有一副好嗓音,比如作为女高音的顾文梦。上天给予她的天分就像一块跳板,稍加以辅助就能比常人跳得更高。但不可否认,虽然天分犹如一块天然钻石原石,但也需要时间不断努力打磨才能成为价值不菲的钻石。天分与努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顾文梦形容自己是100分天分,200分努力的歌者。在音乐这条路上,如果天分是基础,努力便是催化剂。
顾文梦的天分来源于从小成长的音乐环境,她的爸爸顾中思是一名男高音歌唱家,在她的印象中,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音乐。各类古典乐、欧美流行乐……成为回荡在顾文梦童年的旋律。从小对音乐耳濡目染的她,逐渐对音乐产生了热爱,也因为顾中思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所以她小时候便立志要和爸爸做校友。初中开始,顾文梦正式学习声乐,虽然各类音乐类型几乎都有接触,但她最终选择了对自己心灵触及更深的古典乐作为进入大学后的专业科目。在学习声乐的路上,顾中思一直扮演者“严父”的角色,他常以善意的“打击式教育”,以爱之名促使顾文梦成长。“16岁生日时,我还问过他,‘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为什么总是打击我?’后来才知道,原来他给予的批评,是为了让我以后進入专业领域时,少被别人批评。”顾文梦的努力开始于奋力逐梦的求学阶段。她将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这段经历,形容为造房子时打地基的阶段。那时候,作为一个十几岁小女生,声乐基础并不算牢固。她不断将“地基”打牢,只有自身足够牢固,才能坚不可摧。音乐是神奇的纽带,这期间,顾文梦的恩师次女高音歌唱家黄萱和艺术指导韦福根为她建立了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对她今后的艺术发展方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黄萱不仅在专业技术上对她悉心指导,生活中也像母亲般关怀备至。地基打好,就得去吸收更好的东西,成为自己的养分。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顾文梦又进入意大利帕尔玛皇家音乐学院进行学习,师从意大利男低音歌唱家LelioCapilupi。在意大利期间,顾文梦每周都会接触不同的歌唱家、歌剧导演以及经纪人,也逐渐从一名学生跨越到专业歌剧演员。当然,国外求学的日子,她也学会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把“孤独”当作好的事情来看待,空闲时就背上行囊去周边国家旅游。她坦言,那个时期的自己就像生活在“行李箱”中。
一路走来,顾文梦觉得自己挺幸运,因为家庭原因,在专业上自己可以得到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少走一些弯路。但能顺利站上舞台,过程却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顺利,自己也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顾文梦的性格像男生,不怕吃苦,“如果能站在舞台上唱歌,中间经历什么困难都可以。刚到意大利时,特别年轻气盛。凭着一股冲劲,一有机会就去面试各种角色,站上舞台时特别自信,结果却不尽人意。”没被选上的顾文梦并不气馁,心想,今年失败了,努努力,明年再来,一定成功。有时,她会为了学习新的歌剧角色,一天花8个小时的火车路程来回奔波去找老师上课。“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在火车上也利用时间反复听上课的录音,最终得到老师的夸赞,或许是对我自己付出努力的一个肯定,也是自己不断对自己严苛挑剔的结果。”生活如同一把双刃剑,顾文梦跌倒过,也爬起来过;遭受过质疑,也赢得过热烈的掌声。
作为一名歌剧演员,除了能唱,还必须具有表演的才能,要能“放得开、拉得起、收得拢”。从小擅长表达自己的顾文梦,在读大三时,被歌剧导演李卫选中,参加上海喜歌剧节,出演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帕米娜。这是顾文梦人生中第一次完整的演出,在接近两小时的演出时间中,她的内心忐忑又激动,最终顺利完成演出。这一次的演出经历,让顾文梦彻底释放了表演天性。自此之后,她在舞台上摆脱自我的影子,使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进入到骨子里去,让角色“长”在自己身上。
顾文梦喜欢的女高音歌唱家有很多,例如Barbara Frittoli、Mariella Devia、Nadine Sierra等,而她的老师Cedolins Fiorenza,同样也是一名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舞台上的Cedolins Fiorenza耀眼夺目,而生活中却像个小孩子,有时候也会如同“妈妈”一般对顾文梦照顾有加。“我喜欢一位歌唱家或艺术家,不单单是因为她的专业非常出色,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是在影响着更多的年轻人。”
2020年意大利威尔第国际音乐节歌剧《路易莎米勒》演出现场
2021年12月上海音乐学院出品《茶花女》
2021年乐动蓉城新年音乐会
2021年上音歌剧院《茶花女》唱段赏析
歌剧演员的音色需要保持精致、饱满、凝聚和完美,离不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练就。对顾文梦来说,曲不离口是必须,每天的声音练习数十年雷打不动。和音乐剧不同,一台真正的歌剧表演不会使用麦克风,仅仅靠歌剧演员的一副肉嗓,而顾文梦保护嗓子的秘诀就是多睡觉,这样才可以让声音穿过乐池里交响乐队的音墙,清楚传递到剧场每一个角落。每次演唱前,除了习惯喝一杯咖啡、吃一根香蕉,顾文梦还会查阅大量与角色有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只有对角色、剧本理解透彻后,才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去塑造角色,给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将观众的情感带入进剧情中。威尔第是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顾文梦最敬仰的作曲家之一。威尔第的作品很具挑战性,这个挑战性不仅仅在于歌者要懂得如何用人声去驾驭,还得从创作背景、语言、风格、人物特点、故事构架、人物内心等方面去分析曲式。因此,每当有涉及到威尔第的作品表演,顾文梦都会事先到他在Busseto的故居去了解他曾经的生活细节,感知他独有的精神世界。目前,顧文梦所接触到的威尔第最经典的作品是《茶花女》和《路易莎米勒》。这两部剧目除了有长线条连贯的音乐性,还有很多花腔轻巧流动的唱段,这会让她的声音一直处于一种兴奋和轻巧的状态。
歌剧表演中多数用语是意大利语,此外也有德语、法语、英语、俄罗斯语。要想演唱原汁原味的歌剧,语言是一定要攻克的难关。顾文梦在语言方面也颇有天赋,从“依葫芦画瓢”开始到一遍又一遍纠正发音,从读剧本、台词到完成简单的交流,她不断地挑战着自己。声乐表演中的语言学无止境,看似只唱一首歌,却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是用一种语言技巧去唱所有歌剧,而是要用不同语言的技巧去唱不同语言的歌剧,其中的细节顾文梦要投入大量功夫琢磨,比如德语辅音很多,演唱时咬字要比较靠前,意大利语歌剧强调“腔体感”,俄语歌剧需要一个更大的“腔体”,每个国家的音乐风格也不一样。
作为专业歌剧演员,顾文梦并不希望自己被带上某种“标签”,比如将她定义为意大利式唱法或是意大利学派。丰富的语言种类,对于不同音乐类型,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在尊重作者和体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之外,在演唱上就很有讲究。最经典的例子像德奥的莫扎特,每个初学者应该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多唱莫扎特”。因为莫扎特的音乐规整、严谨、细致。而学习声乐的同学有很多“大”嗓门儿,顾文梦也是其中一员。所以在学习初期,演唱莫扎特的作品,会让顾文梦将声音“规矩”起来。在这个框架中,不超标,不乱跑。只有建立好一个规矩、细致的声音系统,再到后期去演绎其他的作品时,才可以游刃有余。而意大利的作品,像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杰出代表普契尼,因为他的音乐沁人心脾,感人至深,像经典的《波希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等都是无敌催泪弹。普契尼的歌剧更注重声音的抒情性,他的美学追求不是令人震撼而是使人感动。因此,顾文梦演唱普契尼的咏叹调需要有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和委婉深情的音色,通过对音量大小和音色明暗的控制去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还要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及独到的内心视角。
以前,歌剧被冠以“小众”标签。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说:“我希望让更多人知道,高雅艺术并不是一件古董,也不是闲置在博物馆里的东西。”小众艺术或许不一定要收获大众赞美,但至少要拥有被大众了解的机会。人们拥有对任何东西说“不喜欢”的自由,但它们仍应该被赋予一个能够帮助大众更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渠道。其实,早在几十年前,中国最早一批歌剧演唱家就试图将歌剧这种外来文化用中文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中国首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就提出西洋歌剧用中文演唱的形式进行,使观众能更直观感受到歌剧魅力。今年8月,顾文梦也将在厦门演唱中文版的《茶花女》,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接触、传播歌剧,而不是让所谓的小众高雅艺术成为圈内的孤芳自赏。
音乐是养料,胜过一切昂贵的护肤品。在顾文梦心中,音乐没有阶级之分,应该打破偏见,毕竟和艺术一样,音乐都是相通的。除开美声,她也常常会哼大众化的流行乐,就连说唱她也丝毫不逊。顾文梦特别多元化,她在工作时极其严谨,在她看来,这是她对音乐最基本的尊重。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她想要的艺术境界。但生活中的她,又特别大大咧咧,她笑称自己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遇到任何事情都会往好的一面想。她深知,人这一生会经历很多起伏,这很正常,自己不会永远高光,但也不会始终处于低谷,只有时刻做足准备,当机会来临时,才能将它牢牢抓住。同时,她也知道形体对歌剧演员的重要性,但凡空闲,她就去健身,力求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作为一名歌者,她竭尽全力将作曲家的本意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让更多人理解曲中的酸甜苦辣。她有一个简单又长远的愿望——希望能一直站在舞台上歌唱,这是她的初心,也是她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