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一 王志杰 何晟亚 王如磊 徐海岩
(1.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510010, 广州; 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10031, 成都;3.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611830, 都江堰; 4.四川农业大学村镇建设防灾减灾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611830, 都江堰∥第一作者, 高级工程师)
地铁建设项目因周边环境等各种因素不得不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邻近桥墩产生影响[1-3],所以在施工前应采取措施对桥墩加以保护。目前针对地铁基坑下穿高架桥施工对桥墩保护措施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深圳地铁12号线和平站基坑下穿穗莞深城际铁路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施工过程中桥墩保护方案的合理性,以期为国内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深圳地铁12号线和平站位于松福大道与桥和路交叉路口,呈东西向敷设,在穗莞深城际铁路特大桥的30#桥墩和31#桥墩之间下穿通过。该站的基坑横断面如图1所示。
和平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标准段宽度为21 m,总长为230 m,开挖深度为17 m。TB 10182—2017《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规定:基坑下穿高速铁路时,高速铁路桥梁墩台顶横、纵向水平和竖向位移均应小于2 mm。为满足该规定,该站的下穿段采用了“地下连续墙+5道内支撑”的施工方案(如图1所示),在桥墩承台四周设置了直径为800 mm、间距为950 mm的隔离桩,隔离桩与基坑之间设置旋喷桩以加固土体。
注:除标高以m计外,其余尺寸以mm计。
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进行三维建模,对下穿段进行计算。考虑基坑尺寸、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模型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设为120 m、90 m、100 m。
模型四周边界施加法向位移约束,底部边界施加竖向位移约束。地层采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地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填块石、淤泥、粉质黏土、砂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地下连续墙和隔离桩采用二维单元模拟,支撑、立柱、冠梁、桥桩采用一维单元模拟,围护结构均采用弹性本构。根据相关资料,将桥梁上部荷载换算成均布荷载并作用于桥墩上,30#桥墩、31#桥墩顶部的均布荷载分别为138 kPa、134 kPa。
为方便建模,将隔离桩按刚度等效原则等效为一定厚度的地下连续墙,其计算式[4]为:
(1)
式中:
D0——等效地下连续墙厚度,m;
L——2根隔离桩之间的距离,m;
D——隔离桩的直径,m。
为保证数值模拟的可实现性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建模分析过程中遵守如下假设[4]:① 假定整个深基坑土层呈均质、水平层状分布,不考虑土体蠕变等因素对土体造成的影响;② 计算中不考虑围护结构和土体的脱离现象,维护结构和土体满足变形协调条件。
计算模型所需的各地层参数及围护结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案例基坑各地层参数及围护结构参数Tab.1 Ground and enclosur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case foundation pit
根据下穿段桥墩保护方案,本文设了4种工况进行分析:① 工况一,无加固措施;② 工况二,仅设隔离桩;③ 工况三,仅进行土体加固;④ 工况四,实施隔离桩和土体加固。
3.1.1 桥墩水平位移分析
基坑开挖至坑底时,4个工况下30#桥墩和31#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如图2所示。
图2 各工况下30#桥墩和31#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Fig.2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pier 30# and pier 31# under various working conditions
由图2可知:
1) 工况一和工况三下31#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均大于30#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而工况二和工况四下的情况恰好相反。
2) 对比工况一和工况二。工况二采用了隔离桩加固,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较工况一均有所减小,其中:30#桥墩最大水平位移的减小幅度为2.76%,31#桥墩最大水平位移的减小幅度为40.74%,这说明了设置隔离桩对控制桥墩的水平位移有一定效果。
3) 对比工况一和工况四。与工况一相比,工况四下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都有所减小,最大水平位移值均小于2 mm。
3.1.2 桥墩竖向位移分析
基坑开挖至坑底时,4个工况下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竖向位移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
图3 各工况下30#桥墩和31#桥墩的最大竖向位移Fig.3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pier 30# and pier 31# under various working conditions
1) 与桥墩的水平变形相同,工况一和工况三下 31#桥墩的最大竖向位移均大于30#桥墩的的最大竖向位移,而工况二和工况四下的情况恰好相反。
2) 对比工况一和工况二。工况二采用了隔离桩加固,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竖向位移较工况一均有明显减小,其中:30#桥墩的最大竖向位移减小了53.00%,31#桥墩的最大竖向位移减小了65.74%,这说明采用隔离桩对减小桥墩的竖向位移具有明显的效果。
3) 与其他3个工况相比,工况四下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竖向位移量最小。相比工况一,工况四下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竖向位移分别减小了54.18%、68.41%。相比工况二,工况四下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竖向位移也均有小幅下降。这说明工况四控制桥墩竖向位移的效果最好。
该下穿段为1.2 m厚的地下连续墙,其嵌固深度为8.5 m。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墙厚和嵌固深度的改变对基坑和桥梁稳定性的影响。设地下连续墙的厚度分别为0.8 m、1.0 m、1.2 m及1.4 m,嵌固深度分别为6.0 m、6.5 m、7.0 m、7.5 m、8.0 m、8.5 m、9.0 m及9.5 m。
3.2.1 地下连续墙厚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在地下连续墙不同的墙厚下,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随着墙厚的增大,2个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均有所减小,且呈逐渐平缓减少趋势。这说明随着墙厚的增加,桥墩水平位移的减小幅度变小。当墙厚从0.8 m增大到1.4 m时,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减小了0.197 mm、0.218 mm,减小幅度均不大。当墙厚从1.2 m增大到1.4 m时,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竖向位移分别减小了0.050 mm、0.061 mm。这也说明了改变地下连续墙的厚度对桥墩位移影响并不大,通过增大墙厚的方法来控制桥墩位移是不经济的。
a) 最大水平位移
3.2.2 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不同的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下,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竖向位移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随着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的增大,2个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依次减小,但变化幅度较小。当地下连续墙嵌固深度从6.0 m增大到9.5 m后,30#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从1.977 mm减小到1.934 mm,31#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从1.516 mm减至1.480 mm变化都很小。
桥墩最大竖向位移曲线降幅也比较平缓,当嵌固深度超过8.5 m后,随着嵌固深度的继续增加,桥墩最大竖向位移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在嵌固深度能保证基坑稳定的情况下,不宜通过增大地下连续墙的嵌固深度来提高桥墩的稳定性。
a) 最大水平位移
按照基坑施工工序对穗莞深城际铁路的影响,将模型基坑分为3个区:A、R和C区(如图6所示),各分区之间设分隔墙。B为中间基坑的分区宽度。
图6 基坑分区示意图Fig.6 Diagram of foundation pit zoning
L为两水平相邻混凝土撑间距。本文模拟了两种开挖工况,分别为工况P(开挖工序为先两边后中间)、工况Q(开挖工序为先中间后两边)。分别令B等于3L、5L、7L,以30#桥墩为例,对工况P和工况Q下取不同B值时的施工情况进行仿真。
两种开挖工况下,30#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竖向位移随B的变化情况为: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竖向位移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相同的B值下,工况Q引起的桥墩位移均比工况P小。随着B的减小,两种开挖工况下的位移差值越来越大,当B=3L时,两者的位移差值达到最大,此时工况Q下桥墩最大水平位移比工况P小43.6%,桥墩最大竖向位移比工况P小21.2%。
对于工况P,当B=5L时,开挖引起的桥墩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竖向位移最小。而对于工况Q,当B=3L时,开挖引起的桥墩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竖向位移最小。
基坑施工过程中,对桥墩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进行了监测,本文选取一部分监测点进行分析。30#桥墩和31#桥墩选取的监测点如图7所示,各监测点的标高均为1.45 m。
a) 30#桥墩
30#桥墩选取了2个监测点(JGS3、JGS6),31#桥墩也选取了2个监测点(JGS9、JGS10)。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本文选取2019-06-11至2019-08-20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知,在2019-06-11至2019-08-20的基坑开挖过程中,30#桥墩、31#桥墩各测点的水平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随着基坑的开挖,测点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其变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个桥墩的水平位移变化在第一阶段均较快,第二阶段有所减缓,第三阶段基本平稳。其原因主要为:2019-06-11至2019-07-02,下穿段基坑的开挖深度由6 m开挖至13 m,所以这段时间桥墩的水平位移变化较快;2019-07-30,基坑已开挖至底部,后续监测日期内桥墩的水平位移变化减小,趋于平缓。
a) 30#桥墩的测点JGS3、JGS6
因基坑开挖引起的桥墩测点最大水平位移结果为:30#桥墩测点JGS3、JGS6的累计水平位移分别为0.918 mm和0.830 mm;31#桥墩测点JGS9、JGS10的累计水平位移分别为0.862 mm和0.789 mm。在对应的开挖深度内,数值模拟得到30#桥墩、31#桥墩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1.116 mm和 0.896 mm。经对比,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有一定差异,数值模拟结果值稍大,但两者整体吻合情况较好。
30#桥墩选取2个监测点(JGC14-5、JGC14-6),31#桥墩也选取2个监测点(JGC14-9、JGC14-10)。根据现场施工进度,选取了2019-05-27至2019-08-20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各测点的竖向位移变化曲线如图9所示。
由图9可知,在2019-05-27至2019-08-20的基坑开挖过程中,30#桥墩、31#桥墩各测点的竖向位移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随着基坑的开挖,桥墩的竖向位移逐渐增大,其变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变化较慢,第二阶段变化较快,第三阶段变化有所减缓,第四阶段变化基本较为平稳。
a) 30#桥墩的测点JGC14-5、JGC14-6
因基坑开挖引起的桥墩测点最大竖向位移结果为:30#桥墩测点JGC14-5、JGC14-6的累计竖向位移分别为0.522 mm、0.451 mm,31#桥墩测点JGC14-9、JGC14-10的累计竖向位移分别为0.342 mm和0.317 mm。在对应的开挖深度内,数值模拟得到30#墩和31#桥墩的最大竖向位移分别为0.389 mm和0.272 mm。经对比,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数值模拟结果值稍小,这是由于数值模拟过程中未考虑地下水的影响所致。总体而言,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1) 针对桥墩水平位移,采用隔离桩和土体加固措施对2个桥墩产生的影响稍有差别。仅采用隔离桩(工况二)时,2个桥墩的水平位移均有所减小,但30#桥墩的水平位移减小幅度较小,产生的水平位移值在控制标准之外。仅采用土体加固措施(工况三),30#桥墩的水平位移大幅减小,31#桥墩的水平位移减小效果不如30#桥墩明显。当同时采用隔离桩和土体加固(工况四)时,2个桥墩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最佳,满足控制标准要求。
2) 针对桥墩竖向位移,设置隔离桩对控制桥墩的竖向位移有明显效果。仅采用隔离桩(工况二)时,2个桥墩的竖向位移均大幅度降低;采用土体加固措施(工况三)时,桥墩的竖向位移控制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没有仅采用隔离桩时的效果好;当采用隔离桩和土体加固(工况四)时,能达到最好的竖向位移控制效果。
3) 地下连续墙的厚度和嵌固深度对桥墩的位移影响并不大。在保证基坑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增大地下连续墙的厚度和嵌固深度是不经济的。
4) 采用分区开挖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及临近桥梁区域土体的变形。应采用先开挖中间后开挖两边的开挖顺序进行施工,中间基坑的分区宽度设为3L较为合适。
5) 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本文仿真模拟的有效性,说明设计中采用的桥墩保护加固方案对桥梁的稳定起到了有效作用,该设计方案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