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故事》;2022年1月,该书第21次印刷。这本书主要记述了20位共产党员的人生故事,集中反映了他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革命斗争历程,彰显出他们追寻理想、不畏困难、砥砺前行的优秀品格与坚定信仰。本刊摘录书中瞿秋白就义前的故事,展现共产党人特有的革命操守。
中央红军撤离后,瞿秋白接受组织安排,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战斗。1935年初,中央决定送他转道香港赴上海就医。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一行转移至长汀县水口乡小径村时,突然被优势兵力的敌人包围,不幸被俘,“寄押上杭,是时尚未认出”。面对敌人的酷刑审问,瞿秋白化名林琪祥,假造履历,迷惑敌人。然而,一个多月后,由于叛徒出卖,瞿秋白的真实身份被暴露。
得知中共领袖瞿秋白被俘,敌人欣喜万分,立刻将瞿秋白转押至驻长汀的36师师部严密看管。对于瞿秋白这样一位声名卓著的人物,敌人决定软化他以便为其所用。
国民党第36师中将师长宋希濂首先来到牢房劝降。
“瞿先生,我们今天不谈政治。”宋希濂企图解除瞿秋白的戒备心,递烟给他说:“我此番前来就是看看先生的病如何医治,生活和健康上有什么要求。”
瞿秋白直爽地说:“用点药减轻病痛尚可,认真地治疗则完全没有必要了。作为病人,我并不反对看病吃药。作为半拉子文人,要写东西,需要笔墨、纸张、书桌。我有个习惯,写东西需要烟酒,但目前身无分文。”
对于上述要求,宋希濂一概应允。回去后立即宣布实施几条措施:“一、另辟一较大的房间,供给纸张笔墨和现有的古书诗词文集,备书桌一张;二、新购白裤褂两身,布鞋一双;三、按36师‘官长饭菜’标准供膳,需烟酒时另备;四、每天允许在房间门口的院内散步两次,指定一名副官和军医负责照料,房间门口白天可不设武装看守;五、自师长以下,一律对瞿秋白称‘先生’;六、禁止使用镣铐和刑罚。”
过了些日子,瞿秋白被带进设在长汀中学里的36师师长办公室。
宋希濂佯作笑脸:“瞿先生,你的病情有好转了吧?”
“我早已讲过,目前的处境,作为囚犯,我服药只是为了解除点病痛,已用不着作认真的治疗。”
宋希濂试探着说:“我想奉劝先生做一名三民主义信徒。因为只有孙总理的三民主义,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救民的真理。”
“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这是毫无疑义的。”瞿秋白明白宋希濂话中有话,他接着说,“但通观世界政治潮流,对比各种主义、学说,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倒像是一盘大杂烩,无所不包,而又缺乏真谛,并不能最终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
宋希濂不死心,又说:“共产主义如能救中国,何以这样奄奄一息,濒于绝境?我郑重地提醒你,别忘了眼下你自己的处境。”
瞿秋白坚定而明确地回答道:“我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十分清楚。蒋介石决不会放过我的,我从被认定身份之后就没有打算活下去。宋先生,我郑重地告诉你,如果你想借此完成蒋介石交给你的任务,那将一定是徒劳的。”
宋希濂劝降无果后,蒋介石又派出国民党中统局训练科长王杰夫、行动科干事陈建中,赴长汀劝降瞿秋白。行前,陈立夫特别召见王杰夫说:“如能劝降瞿秋白,那在国内国际上的号召和影响都是很大的。”王杰夫自恃做过一些中共大叛徒的劝降工作,偕同陈建中直趋长汀。王杰夫制定了“攻心”策略,决定先以亲情动其心,再以利禄夺其志。策略既定,王杰夫就冠冕堂皇地登场了。
初次对阵,王杰夫故作关心地说:“瞿先生,你的问题,你自己没有兴趣考虑,你的朋友,你的亲戚和家属,倒希望你好好地加以考虑。你可不能使他们失望。”
“我相信凡是真正关心我爱护我的亲友家属,特别是吾妻杨之华,也不会同意我这样毁灭的生存,这样的生存只会给他们带来耻辱和痛苦。”
见瞿秋白丝毫不为所动,王杰夫摆出一副惜才爱才的面孔,但又别有用心地说:“我们从南京到长汀来,因为你是一个非凡的人才。你的中文特别是俄文程度在中国是数一数二,你生存下去,可以作翻译工作,翻些托洛茨基最近批判联共的著作,这对你来说是轻而易举。”
听闻此言,瞿秋白脸色一变:“我对俄文固然懂一些,译一点高尔基等文学作品,自己觉得还可以胜任。如果译托洛茨基反对联共的著作就狗屁不通了!”
初次对阵,王杰夫不但没有占到上风,反而被瞿秋白批得灰头土脸。
过了几天,王杰夫又笑里藏刀地问瞿秋白:“假设瞿先生不幸牺牲了,是否希望中共中央为你举行盛大的追悼会呢?”事实上,这个问题一语双关,既挑拨瞿秋白与中共中央的关系,又对瞿秋白进行死亡威胁。王杰夫自觉此问杀伤力极强,不禁面露洋洋自得之情。
瞿秋白一眼就看穿了王杰夫的诡计:“我死则死耳,你何必谈什么追悼会?!”一句话就把他顶了回去。
王杰夫见好言劝慰毫无功效,遂换上恶煞般面孔。又一日,他语含威胁地问道:“中共中央过去发动过几次大暴动,这个责任,你要不要负责?”
瞿秋白毫不示弱:“发动这些革命运动的责任,在中央方面,我当然负责任!”
王杰夫又追问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的党政军情况,对此,瞿秋白一律不发一言,拒绝回答。
所有劝降瞿秋白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蒋介石终于发出密电,指令将瞿秋白“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
6月18日,是瞿秋白就义的日子。上午8时许,面对环伺周围的卫兵,瞿秋白昂首走出36师师部大门。沿途军警密布、刀枪林立,瞿秋白神态自若,脚踩着行进的节拍,时而用俄语、时而用华语反复吟唱着“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县中百姓见之,无不为其大度从容而感动流泪。
敌人在中山公园八角亭为瞿秋白置有“杀头饭”。瞿秋白先在亭前拍照。他背手而立,昂首挺胸,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英雄气概。1935年7月5日出版的《大公报》报道了瞿秋白来到中山公园的一幕:“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菜四碟,美酒一甕,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至酣处,瞿秋白高唱《国际歌》《红军歌》数遍。饭毕,顾视环列亭周的士兵,他仰天长啸:“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随即走出中山公园,漫步走向刑场。他手夹香烟,顾盼自如,不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10时许,瞿秋白走到罗汉岭下蛇王宫侧的一块草坪上,他盘膝而坐,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临刑前,敌人再一次向他劝降,瞿秋白淡然对之:“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枪声响起,瞿秋白壮烈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评价瞿秋白说:“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宁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周恩来也说:“秋白同志毕生服务人民大众,卒以成仁,耿耿丹衷,举世怀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瞿秋白竭尽毕生心智,“为大家辟一条光明之路”,并为之奋斗到最后一息。他忠于理想,表现出共产党人特有的革命操守。历史不会忘记他,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