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平
二三二处老厂房
解放初期,在丹顶鹤的故乡、美丽富饶的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有一群血气方刚的共青团员,他们在一无经验、二无资金、三无设备的艰苦环境下,凭着报国之志和满腔热情开展技术攻关,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科技战线的先驱,为推动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事业迅猛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就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黑龙江局二三二处物资管理科的前辈们。
二三二处是全国战略物资储备系统的发源地,始建于1947年,前身为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物资局第六物资管理处,最早储存的是日伪时期部队缴获的收发报机等军用器材。
解放后,为满足国防建设需要,国家从斯里兰卡、印尼等国进口了大量国储物资,二三二处也承担了收储任务。起初,大家不知道咋经管这些“宝贝”,因为该物资是亚热带植物的提取物,对保管条件要求极高,极易出现凝水、龟裂、霉变等质量问题。由于二三二处所在地气候多变、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冬期长达半年时间,能否在北方长期储存这些物资,国内没有先例,也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巨大的挑战面前,物管前辈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信念,困难再大,也要迎难而上、敢闯敢拼,誓要攻克技术难题,保管好国储物资。在处党委的倡议下,他们成立科技攻关小组,结合该物资的保管保养参数开展科学实验。
寒来暑往,他们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进行科技攻关,经过20多年的积累实践,终于探索出该物资在北方储存保管的先进经验,经国家权威机构鉴定,该物资在二三二处保管二十多年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保管经验填补了国内空白。1977年8月,国家物资储备局党组在二三二处组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对该经验进行了宣传推广。
昂昂溪辦事处富拉尔基仓库北库旧址(二三二处前身)
物资接收期间,干部职工又遇到两项技术难题:一是短途运输,二是物资码垛。由于技术落后、机械设备匮乏,一旦有物资接收发运任务,男女老少齐上阵,靠的就是人背肩扛。想想看,一份物资一百多公斤,一个人根本搬不动,需要几个人抬。再说码垛,八层物资加上垛底,有3米多高,需要搭跳板,越往上堆码越费力,而且不安全。小组成员反复试验,最终研制出“老虎车”和“少先吊”两台设备,解决了短途运输码垛的技术难题。“老虎车”类似于现在百货商场的推货车。“少先吊”则是利用电动装置把物资装运上垛,省时省力。当时这两台设备可派上了大用场,一按电钮,八层高的垛一会儿就码完了,既安全稳固又美观整齐,职工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作为重要应急保障部门,确保库区和国储物资安全是头等大事。为预防火灾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警、早扑救,攻关小组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一套消防报警联动装置。他们在每栋库房门前安装了单耳机,用于通话报警,同时在消防队设置了操作台,一旦库房发生火警,发现人按动按钮,联动装置迅速启动,消防车库门自动打开,操作台上的库房图板指示灯就会闪亮,便于消防人员在第一时间获悉警情,迅速出警。这项发明创造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即使放到现在也不过时,不仅发挥了报警作用,而且能指示消防人员哪栋库房有火情,便于及时扑救。
据老前辈陈日光回忆,当时他们天天加班,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一门心思搞科研。为啥劲头儿那么大?一是责任心强,二是年轻有朝气,领导还很支持。李长武是部队转业干部,他看到有的技术骨干加班没有夜餐费,半夜饿得受不了,李长武就把家属队养鸡场的鸡蛋攒起来,给加夜班的同志每人每天发四个鸡蛋。有了领导的关怀,小青年们的热情更高了,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捷报频传,先后研制出库房温湿度遥控仪和物资码垛计件器等多项小发明、小创造,还根据棉布的化学成分和储存保管习性总结出“梅花码垛法”,并在《东北日报》上刊登。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二三二处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一应俱全,动力设备品种繁多、性能先进,完全能满足国储物资接收发运需要,老储备人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回首往事,我们感慨万千,那一项项科研成果,凝聚着储备人的心血,承载的是浓浓的爱国情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已经沉淀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新时代团员青年继承发扬老前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机遇期,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历史时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续写粮储事业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黑龙江局二三二处
(编辑·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