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
1964年,大學毕业的爷爷24岁,他怀着“到祖国最需要的边疆去”的理想,来到伊春,默默耕耘,用别样的青春播下种子,孕育发芽。扎根三尺讲台40年,他用教育情怀哺育林城桃李,用园丁精神浇灌满园芬芳。
上世纪60年代,以爷爷为代表的年轻教师群体,谱写了林区教育事业的锦绣华章。爷爷讲,他们搭乘的那一列火车共有9位分配来的大学生,老校长热心把他们安置在学校的一间旧屋子里,大炕住不下,就拿木板搭了铺;3张桌子10条腿,地中间生个铁皮炉子,靠烧树枝取暖;学校没有食堂,就动手轮流做吃的……新老师,如同冬日里的阳光,为处在高寒地带的林区娃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直到今天回想起来,仍让爷爷眼里闪着晶莹的光。
爷爷从小生活在城市里,他无法想象,当时教育极其落后的林区孩子竟然连滑轮杠杆都没见过,也不知道公交车还有折叠门,更没听说过收音机的二极管。爷爷为了讲明白物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就四处收集材料,托同学邮寄试验器件,陪孩子们动手做教具……爷爷用智慧之思,为林区孩子点燃希望之灯,用教育梦托起林区娃的“未来梦”。耕耘终迎收获,那年来自林区的娃在高考中获得了物理满分,爷爷也以任课教师代表的身份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领了奖。
此后的日子里,爷爷继续满腔热情地编织着他的育人梦,除了教孩子们文化知识,他还带着娃娃们一起劳动,培养他们学技术、长本领。爷爷坚信,虽然改变不了这里地处偏远、气候寒冷、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但只要心中有一团火,就一定会驱散孩子心头的严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冬天的尽头一定会是春暖花开。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爷爷的大学同学纷纷来信,劝他出去谋求更好的发展。面对高薪的诱惑,爷爷仍潜心做林区娃人生中最可靠的引路人。他说:“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人格的楷模。眼看着一届届毕业的孩子回到家乡工作,眼看着林城的变化,我又怎么能舍得离开呢?”即使后来担任了学校的校长,爷爷还是舍不得离开那写满青春脚印的三尺讲台。
终于,爷爷那辈人用青春,换来了林城别样的春天。这座美丽的林城先后获得世界十佳和谐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还被誉为“祖国林都”和中国自然水域“漂流之乡”。爷爷教过的林区娃长大了,他们中的很多人投身家乡建设,继续守护着这里的青山绿水、秀美江河。
现在,爷爷80多岁了,我总是央求着他讲曾经的青春故事,那故事总也听不够。故事里浸润了执着,饱含着奉献,绽放着希望,给予我力量;故事激起我心怀“赤橙黄绿青蓝紫,我持彩练当空舞”的奋斗精神,让我呐喊出“铁肩担道义,强国有我在”的铮铮誓言,去践行属于林城赤子的青春承诺。
(编辑·王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