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叙事作文中,人物描写不可缺少。描写人物包括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神态描写,五大描写之中,动作描写的地位举足轻重。一篇作文中没有动作描写,或者动作描写不细致,就不能突出人物特点,让整个事件没有画面感。读下面这篇作文,你能找出其中关于动作描写的问题吗?和小伙伴讨论一下吧!
原文
帮倒忙
我的童年有许多趣事。其中有一件让我一想起来就哈哈大笑。
那时我才3岁,妈妈每天又洗衣服又拖地,非常辛苦。而我每天就是玩。有一天,我觉得妈妈太累了,就想帮她分担家务。
我能干些什么呢?我发现墙角有一堆脏衣服,心想:平时我看妈妈洗衣服挺简单的,就是将衣服放进洗衣机里,盖上盖子,洗衣机就开始工作了。要不,我就帮妈妈洗衣服吧?
说干就干,我把衣服抱到卫生间,发现这里有一高一矮两个长得像洗衣机的东西,哪个是洗衣机呢?高的我够不着,可是矮的可以啊。于是我将所有的衣服都放了进去。可“洗衣机”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呜呜”地转起来。我好奇地打量着它。妈妈正好经过卫生间,看见我在马桶边发呆,以为我要上厕所,就帮我打开马桶盖,看见了其中的脏衣服。
妈妈见状,火冒三丈,大声喊道:“你怎么把衣服都放到马桶里了啊!那里多脏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我哭着将事情原委告诉妈妈。妈妈听后十分感动,伸出手抱了抱我,说:“你将衣服放进了马桶里,不是洗衣机。”然后详细地告诉我马桶和洗衣机的区别。我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直到现在,我一看见马桶,就能想到这件童年趣事。
同学发言
于泽凯:“帮倒忙”,标题就很吸引人了。习作选材不错,能够“以小见大”,用帮妈妈洗衣服的小事情,体现童年的“趣”,而且还包含着对妈妈爱心,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郑雨林:是呀,选材很好,详略分配得也不错,第三、四段帮妈妈“洗衣服”为重点,但我觉得第四段应该展开描写,小作者可以把“洗衣服”的动作详细叙述,这样不但能突出小作者的天真可爱,也能突出这篇习作的主题——“趣”。
张晓兰:我觉得第五段也可加入动作描写,比如妈妈发现后生气地质问“我”时,“我”的动作如何,可以详细
孟老师评说
本次习作,让同学们写一写自己童年那些珍贵、有趣的回忆。习作选材得当,帮妈妈洗衣服,不料却“帮倒忙”,体现了童年的天真可爱。叙述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述清晰,但描写方面,四、五段的人物描写可再丰富,尤其“洗衣服”时和“告诉妈妈原委”时适当加入动作描写,会更生动形象具体,也更能突出“趣”。另外,倒叙开头很好,如果适当运用修辞,会更有文采。如果把这两块内容补充一下,习作就具体、完整了。
修改文
帮倒忙
◎郭耀扬
我的童年有许多趣事,其中一件让我一想起来就哈哈大笑。
那时我才3岁,妈妈每天又洗衣服又拖地,非常忙碌。而我每天就是玩。有一天我觉得妈妈太累了,就想帮她分担家务。
可是我能帮妈妈干些什么呢?扫地,拿不动扫帚;擦桌子,够不着桌子……想来想去,始终拿不定主意。忽然我发现墙角有一堆我刚换下来的脏衣服,洗衣服挺简单,就是将衣服放进洗衣机里,盖上盖子,洗衣机就开始工作了。要不,我就帮妈妈洗衣服吧?
说干就干,我一步一晃地走向墙角的脏衣服,俯下身费力地抱起它们,踉踉跄跄地走向卫生间。我把它们抱到卫生间后,发现那里有一高一矮两个“洗衣机”,该用哪个呢?我犹豫了一会儿,先站在高的“洗衣机”前踮起脚尖,费力地伸出手想打开盖子,却发现我的小手根本够不到盖子。高的我够不到,可是矮的行啊。于是我开心地将目光转向矮的“洗衣机”,用力将它的盖子抬起,把手里的衣服,一股脑地塞了进去。接着把盖子盖好。可 “洗衣机”没有像往常一样“呜呜呜”地转动起来,我一动不动地站在“洗衣机”边上,皱着眉头好奇地打量着它,为什么和妈妈操作的不太一样呢?刚好,妈妈经过,看见我站在马桶边发呆,以为我要上厕所,就帮我打开马桶盖,自然也发现马桶里的衣服。
妈妈见状,火冒三丈,大声喊道:“你为什么把衣服都放到马桶里啊?那里多脏啊!”那样子好像发怒的狮子。我十分惊恐,趁妈妈弯腰往外拿衣服的空隙,一溜烟跑到屋里,躲在床角,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妈妈气消了,来到屋里问我:“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我哭着将事情的原委告诉妈妈。妈妈听后十分感动,伸出手抱了抱我,然后笑着对我说:“你弄错了,你将衣服放进马桶了,那是上厕所的地方,不是洗衣机。”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直到现在,我和妈妈一看见马桶,仍会想起这件童年趣事,忍不住相视而笑。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选材得当,较为新颖。除了“帮倒忙”的“趣”之外,更能让人感受到母子间浓浓的“爱”。习作结构布局方面,倒叙开头,引起下文,条理清晰,首尾呼应;叙述及描写方面,事件叙述流暢,描写丰富细腻,尤其动作描写细致生动,“一步一晃”“踉踉跄跄”“踮起脚尖”等连续性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帮倒忙”的过程,既体现了小作者的懵懂可爱,又突出了习作主题——“趣”。
【作者系辽宁大连市高新园区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指导并置评: 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