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京津冀协同创新合作空间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

2022-07-19 09:43杨炎
新材料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链京津冀

杨炎

1 概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规划、亲自推进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已经迈向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也在于协同创新发展。当前,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面临重要机遇,京津冀区域拥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深厚的产业基础,区域内不同类型城市间基于多主体、跨地域、跨组织的复杂合作,形成联系紧密、分工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创新力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地区携手发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了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在创新实力、创新活力、创新绩效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北京在原始创新和建设国际科创中心上迈上了新台阶。然而,京津冀地区还存在科技创新资源分布高度不均衡,北京建设科创中心对津冀的辐射带动不足,技术成果在津冀地区转化比例不够等问题,京津冀3地互相间还未形成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合力,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未来,推动协同创新要重点从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聚合发力。

2 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一是京津冀3地间的科技创新资源等分布不够均衡。京津冀3地在研究投入、发展水平、创新能力和资源禀赋等存在梯度差异,河北省能力较弱,天津能力提升过慢。北京、天津和河北2013年R&D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別为5.95%、2.96%、1.06%;2019年为6.31%、3.28%、1.61%(详见图1所示)。其中北京继续保持在全国排名第1的领先优势;河北省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增长很快,但仍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3%);而天津市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尽管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有限。

二是北京建设科创中心对津冀的辐射带动不足,技术成果在津冀地区内的转化比例过低。2019年,北京对外技术交易额有90%流向京津冀以外地区,在京津冀内部虽然对河北的技术交易有较快增长,但对天津的技术交易有明显下滑(详见图2所示)。主要原因是北京地区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天津、河北的产业结构不够配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匹配度不足,导致天津、河北无法高效承接北京的技术创新成果,大量北京地区的技术创新成果向津冀区域以外转移,严重影响了北京地区带动天津、河北地区的创新发展。

三是高端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主要短板,导致3地间难以形成基于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合作与溢出。2013—2019年期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GDP比重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GDP比重均出现了下降,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5.75%下降到了4.27%(详见图3所示),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4.67%下降到了2.61%,这反映出京津冀高端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滞后于经济增长。从计算机、通讯等电子产品高端技术产业细分领域来看,其所占全国的比例降低了2.73%;从汽车工业领域等高端技术产业细分领域来看,其所占全国的比降低了0.9%;从电子设备工业等高端技术产业细分领域来看,其全国占比降低了0.75%。这也体现了京津冀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并没有促进其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2019年北京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只有16.2%,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到12%,大大低于国内外同级别大都市水平,而近年来北京实行了严格的产业、土地和人口限制政策,导致了北京的创新并没有在本地形成强大的高技术制造业集群,甚至出现了高技术企业外逃现象。另一方面,天津、河北的产业结构转型困境也影响了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另外,天津与河北在营商环境、技术人才、产业链配套等方面都缺乏竞争力,对高技术企业吸引力明显不如南方地区,导致其高技术产业的增长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拓展京津冀协同创新合作空间、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建议

为进一步拓展京津冀协同创新合作空间,促进京津冀产业生态圈和整个技术创新链条深化融合,更好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建议在下列领域进行重大创新突破:

一是要不断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协同创新功能定位和优化创新资源。持续加大投入科技创新经费等创新资源,尤其是增加天津、河北的研发投入,更加重视3地协作的重大基础研究突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格局,强化在3地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培育,积极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型发展的“一心(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核(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雄安新区)、三带(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带、沿海现代工业技术创新示范带、环京津绿色发展创新创业带)、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及在津冀的共建产业园)”,逐步建立以中心驱动、三核辐射、三带支撑、多园联动、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发展的区域创新新格局。

二是充分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由于技术创新资源是北京实现辐射带动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而技术创新链的资源传导与扩散又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体系,所以做好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构建起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之间的高效链接,围绕着技术创新链构建产业链。应注重处理好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承接,疏解和协同关系,加大力度推进京津冀地区技术创新资源的融合发展和开放共享,促进北京地区创新成果在津冀地区的高效转移转化,进一步扩大北京地区对津冀地区的辐射带动力。研究建立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动能,围绕创新链构建高效衔接的产业链。

三是培育3地协同创新网络的次级节点,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分工协作。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通过在京津冀重要节点共建一批科技园区,如天津滨海新区、雄安新区、曹妃甸、张承地区、保定、石家庄、廊坊、沧州等共建产业园区,布局高技术产业转化集群,助推高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园区共建,协同布局重大科技创新资源,联合争取建设国家重要研发平台,推动一批优质的科技项目和产品项目落地。积极与中关村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链接资源,并重点布局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环节,促进3地间以产业园区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模式,构筑从科研到孵化到转化的全产业链协同創新体系。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以“知识型+服务型”“加工型+服务型”“资源型+加工型+服务型”为定位,优化区域现代产业分工体系。

四是要围绕产业链关键领域和环节,加强协同创新。制造业是推动3地区域创新合作和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石,应大力支持北京研发机构牵手天津和河北研发机构,重点面向京津冀产业改造需求进行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共同搭建技术协同攻关平台、颁布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制度等举措,对3地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赋能。应加强3地产业合作密切和具有一定创新基础的关键领域的协同创新。京-津间在拥有基础的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加强协同创新,加强两地之间在这些高端制造业方面的产业创新协同。京-冀间在拥有基础的通用设备、专业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加强京冀相关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河北制造业转型升级。京津冀3地间以拥有基础的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产业等领域为发展突破口,不断促进3地间产业创新联动发展,构建京津冀创新-产业新型联动发展的典型示范。

五是加强科技服务载体培育,全方位支撑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建议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京津冀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企业和协会,厚植科技服务业良好发展的沃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从事3地创新成果转化的服务人员,优化完善面向京津冀整体的人才、税收、财政补贴、租金等相关政策,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和机构在区域内集聚。研究颁布3地整体技术转移条例,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治环境。探索金融创新新模式,为企业等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助力科技服务业体系建设。构建创新资源与收益的共享制度,加快人才、技术、科技等创新要素在3地间合理流动等,更好支撑3地间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10.19599/j.issn.1008-892x.2022.02.014

猜你喜欢
高技术产业链京津冀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集聚效应突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什么是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