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琴
(1.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2.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2021 年6 月至今,本文综合运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等方法对湖北省内的殡葬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其中,主要使用问卷法收集资料,抽取了湖北省15 家单位,其中,武汉殡仪馆和公墓各4 家、地级市有公墓的殡仪馆3 家、以及4 家县殡仪馆,共发放问卷390 份,回收有效样本311 个,其中男性173 人,占61%,女性128 人,占39%。被访者中56%来自武汉地区,其中,20‐50 岁的占86%,大专学历占54%,殡仪馆人员占40%,公墓人员33%。
本文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调查,一是从业者对现行殡葬制度的认知及完善的建议,二是殡葬文化建设的主体及殡葬制度改革的重点。
1997年国务院颁布《殡葬管理条例》后,各部门出台的殡葬政策较多,针对当前实施的殡葬制度以及待完善的制度进行调研,得到如下结论。
对1997年后出台的殡葬制度7个选项的知晓率[1],平均选择率是41%,不到一半,见图1。从业者有半数对国家、各省的殡葬政策名称都不了解,对政策的内容更是一知半解,这不利于殡仪服务的开展及殡葬改革的推进。
图1 1997年后各部门出台的殡葬政策的知晓率
被访者对惠民殡葬、生态安葬、遗体运输的知晓率位列前三,均在47%‐52%之间。2015 年湖北监利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后,2017 年民政部等四部委印发《重大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处置工作规程》,2019年民政部发布行业标准《突发事件遇难人员遗体处置技术规范》,殡葬业乃至整个社会对突发事件遗体处置关注度都比较高,重大突发事件遗体处置的知晓率仅为42%,让人困惑。从单位来看,殡仪服务公司被访者知晓率为46%,公墓被访者知晓率为43%,都高于殡仪馆被访者的知晓率42%,而殡仪馆恰恰是处置重大事故遗体的重要单位,他们一直在处置遗体,却不知道国家有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被访者中惠民政策知晓率最高,占52%,这与国家宣传和各地严格执行阳光、惠民殡葬政策有关。惠民项目知晓率还达不到70%,见图2。民政部2010 年3 月发布《关于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先行地区的通报》,表彰了各类实施殡葬惠民政策的地区共89家。武汉市2009 年开始免收低保户8 项殡葬费用,殡葬单位服务大厅都必须张贴惠民殡葬政策,武汉市被访者选惠民政策的占41%,比地市级殡仪馆的65%低了近24 个百分点,可能因为武汉市被访者学历较低,而高学历更能关注殡葬制度,武汉市的被访者中大专以下学历140 人,占总数的79%,地市级大专以下62%,比武汉市高17个百分点。从业者对惠民殡葬不了解,普通百姓更是难以知晓,惠民并不一定能落到实处。这一方面需要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加强学习,社会媒体加大宣传,另一方面,国家需要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基本殡葬惠民服务项目进行统一,向社会宣传,广而告之,达到真正惠及百姓的目的。
图2 国家规定的惠民殡葬服务项目
被访者中的殡葬从业者对现行制度了解的比例不到50%,这种低知晓率影响到惠民政策的实施。从单位来看,殡仪馆平均知晓率为58%,公墓为44%,最低的是服务公司,仅为31%。究其原因,殡仪馆多数是事业单位,人员比较稳定,从业时间也较长,对政策了解较多。服务公司和公墓人员稳定性较差,公司的培训和学习也较少,不仅影响到从业者对法律的认知,更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服务技能的提高,这需要引起重视。
需要制定或完善的殡葬法律制度的8 个选项平均选择率为38%,见图3。其中,多数选项在33%以上,可以看出各种制度都有约1/3 需要完善,殡葬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图3 需要制定或完善的殡葬法律制度
国家一直重视殡葬制度建设,1997年国务院颁布《殡葬管理条例》后,2007 年提出征求意见,准备修订未果;2018 年9 月民政部提出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这些在社会上都产生很大影响,并且在2021年,民政部立法计划中《殡葬管理条例》纳入修改计划。1997年至今,殡葬法规的修改和完善一直在进行,被访者中有69%的人同意修订,从业者感受到政府修订殡葬制度的决心,被访者中有59%的人选择完善惠民殡葬制度,认同殡葬惠民理念,这也有利于新惠民政策的实施。
被访者中建议仪式立法的仅占33%,从业者对仪式制度建设不热心,这与殡葬管理方针倡导的革除陋俗、文明节俭治丧理念不相适应。殡葬行业需要重视葬礼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转变成葬礼制度或殡葬法,在此过程中,将行业的葬礼改革逐步推向社会,由各阶层评价葬礼改革是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指导葬礼改革,这才更符合时代及民族发展需要,并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殡葬业由“处理遗体”到“传承生命文化”。
被访者中选择殡葬文化建设主体是殡葬单位的占73%,选择政府的占58%,见图4。说明从业者对单位和政府充满信任。其中,选择殡葬单位的高达73%,可见从业者认识到单位及自己是殡葬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这种主人翁精神值得鼓励,并可以在今后的文化建设中得到有效利用。此项中,81%的殡仪馆员工选择,64%的公墓员工选择,相差17 个百分点,这说明殡仪馆员工主体意识更强,这与殡仪馆是事业单位,肩负殡葬改革的任务相关,而历史上,公墓传承更多的是殡葬文化,公墓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意识亟待加强。
图4 殡葬文化建设主体
被访者中选择政府作为殡葬文化建设主体的占58%,不同单位对此选项无影响,各单位在58%左右。不同学历对此选项影响较大,大专及本科的选择率为61%和64%,大专以下的选择率为45%,硕士研究生的选择率仅为33%,调查结果显示,高学历和低学历者对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认同度均较低,原因尚不明确。
被访者中选择殡葬协会的有45%,这也反映出从业者对殡葬协会的认可,协会在组织学习、研究和交流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建议各地要加强殡葬协会的建设。
图5 殡葬文化的建设过程中,74%的人选择传统与现代长期并存,35%的人认为曲折有反复,31%的人认为长期漫长,25%的人认为迷信还将存在,这可能因为殡葬从业者通常处于邻避环境,见到了更多哀伤,在没有更多哀伤辅导和心理抚慰的情况下,相信迷信可以减少部分伤痛。被访的79 人中,殡仪馆39人,占殡仪馆总人数的32%,公墓21人,殡葬管理所12人,各占其总人数的20%左右。这可能与殡仪馆直接接触遗体,又是24小时值班制度,久而久之,对遗体既有恐惧又有敬重,并且殡仪馆员工接触了更多的丧亲者,对地方丧葬风俗也更了解。部分迷信的习俗能减少丧亲者痛苦,这样也减轻了殡葬员工的工作压力。消除迷信需要将迷信和地方个性化风俗区分开,同时还需要提升从业者的心理抚慰技能,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图5 殡葬文化建设过程
图6 显示了被访者对深化殡葬制度改革的建议,人均3.6 个建议,答题率45%,这比完善制度的选择率38%高出7 个百分点,说明从业者已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但改革的方式不仅仅是完善法律,由于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因此殡葬制度建设也较为困难。
图6 对深化殡葬制度改革的建议
图6 中改革体制、推进生命文化、强化基本殡仪服务、推进丧礼改革排在前四位。其中,体制和文化建设排在第一位,这也显示出从业者对当前殡葬制度改革的认识非常客观和理性。从另一方面看,殡葬文化分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器物文化,文化建设从殡葬制度建设入手,既将文明节俭的现代理念融入传统慎终追远孝道文化中,又改革了体制,加强了文化建设,一举两得。
推进生命文化教育和强化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是当前殡葬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选择率为64%,高出对殡葬法律认知的选择率44%及完善殡葬制度的选择率33%,这可能是因为从业者对法律制度认知不明确,也可能与被访者多数不在领导岗位,较少接触规范性法律文件,对法律认识不足有关,但由于日常工作中稳步推进殡葬改革,他们潜意识中也认同当前殡葬改革的重难点,这为后续改革增强了信心。
图7 中,不同学历对深化殡葬制度改革的建议也有差异,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员有自己的见解,选其他项的最高,大专及本科学历的人员选择差异性不太大,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更看重改革殡葬体制。除此之外,大专学历的人员选择加强党的领导的较少,本科学历的人员更注重加强党的领导和加快法治建设,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更看重强化供给,推进生命文化教育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图7 不同学历对深化殡葬制度改革的建议
总的看来,殡葬从业者对殡葬法律制度一知半解,对完善殡葬制度也不太积极,这些都会阻碍殡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他们相信单位和政府在殡葬改革中能发挥作用,对现行殡葬改革的认同度高于60%,这将有利于殡葬改革的推进。从单位来看,殡仪馆员工有更高的责任心,也更迷信,更多的培训、指导和心理抚慰可以给他们力量。公墓员工需要认识自身也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不断完善公墓制度,以更艺术化的形式将公墓建设成生命文化教育的精神家园。从学历上看,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对殡葬改革有更高的认同度,硕士及以上高学历人员对殡葬制度及改革的了解并不比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多,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认识更多,可见殡葬专业知识的学习、思考、宣传教育和提高从业者学历同等重要。
调查显示,殡葬制度的学习和宣传还不够。制度在文化中是比较直观的因素,法律文本的获得和学习也较为容易,建设殡葬制度可以加快殡葬文化建设,以下从国家、政府及殡葬单位的角度谈谈建设殡葬制度的建议。
我国还没有全国人大制定的殡葬法制度,但国务院、民政部及其他各部委陆续颁布了殡葬管理及服务的相关制度,可对这些殡葬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进行进一步研究,建议由全国人大进行立法,制定单行殡葬法,一方面表示了政府对殡葬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单行殡葬法法律位阶较高,有利于宣传和贯彻落实。
2014年民政部颁行的《烈士公祭仪式》实行的效果非常好,可以提请全国人大讨论颁布。以烈士公祭仪式引导各地公共祭祀、共同祭祀活动,让红色文化引领殡葬文化发展,从而引导全民祭祀行为。
目前关于遗体处理的制度较多且技术性强,涉及习俗较少,可由全国人大制定单行法。建议可将《殡葬管理条例》第13 条遗体处理的一般规定、2013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第46条传染病遗体处置规定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工作规程和标准结合起来。2019年民政部行业标准《遗体整容操作技术规范》中关于遗体的制度呼之欲出,因此建议可以先行颁布《遗体处置法》。
另外,惠民殡葬政策已经实行了十几年,可以对基本惠民对象、基本惠民项目、简化程序进行研讨、总结,并由全国人大颁布单行《惠民殡葬法》。
殡葬单位围绕制度宣传和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是让职工知晓国家殡葬制度。殡葬单位可将与各岗位相关的国家现有殡葬制度装订成册,人手一册,方便员工学习和单位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整理制度的工作可以由殡葬协会牵头做,这样既规范,又节约成本。协会制定的制度是统领的,各地需加上本地的制度。各地也可以以知识竞赛的形式组织学习殡葬制度,3‐5 年一次,以奖励的形式激励大家学习。
二是制定本单位或集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建设成果,装订成册,进行学习和考核。多数殡葬单位都进行了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工作,加上当前殡葬业正在走“集团化的路子,发挥集团公司在资金、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优势[2]”,因此,可供参照的标准及集团管理制度较多,可将这些制度成果汇编成职工手册,认真学习。
三是组织学习和研讨。可以采用线上或线下的形式组织员工学习,也可以在员工工作群中,一段时期仅就某一项规定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员工对殡葬制度及其背后文化的认知。殡葬改革先进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殡仪馆就采取了员工每月提意见的方式改进服务质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效仿。这种学习和交流可以加深员工之间的了解,缓解员工压力,同时,也减少员工工作生活上的纠纷,提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
由民政部门、院校、协会或第三方机构在全国或各省定期开展殡葬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思。竞赛可采用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初赛建议在线上进行,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并且可以扩大参赛范围,决赛可采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通过全国考试和竞赛,不仅可以带动大家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学习和宣传了殡葬制度,还能发现优秀的殡葬人才。
各地殡葬协会和殡葬单位可以在春节或清明组织征文和各类比赛,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提出对当前殡葬制度修改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来自殡葬一线的、了解殡葬工作的、并且也知晓殡葬法律的从业者的意见。每年如此,假以时日,不仅可以丰富殡葬从业者的殡葬文化知识,而且也能更好地提升殡葬行业形象,创新和传承新时代殡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