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习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2-07-18 08:15北京市第十七中学胡文利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整本书论语协同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 胡文利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整本书阅读已经从最初一般性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转到规定性的课程建设上来。高中语文新课标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提出了任务群的整体学习要求。然而,整本书阅读内容体量大、持续时间长,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课后的时间几乎被各种习题册、课外班充塞,阅读时间不够,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如果没有任务驱动,没有对资料、原著及阅读任务的结构化设计,只是把一摞书一股脑塞给学生,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学生受分数指挥,无法提起读书的兴趣,功利性阅读、快餐式阅读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选择。所以,学生即使读书,但无兴趣、不深入、应付差事的现象普遍存在。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克服上述问题,保证整本书阅读的顺利推进,让学生有质量地阅读呢?这是一个“工程”。笔者将协同学习的理论运用到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

一、运用协同学习,建构互动阅读教学模式

(一)理论引领

“协同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同学习”类似于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提出的“学习共同体”,这一理论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强调组内成员有不同的责任和分工,每个成员完成目标的一部分,最后组合完成任务,而“协同学习”是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完成任务的完整过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协同的目的则是使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拉动效应,推动集体成员共同前进,使得人人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

依据协同学习的理论,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团体,可以是班级内部三五个人的小组,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进行组合。协同的范围可大可小,依据阅读任务和阅读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组合,甚至可以扩展到全年级的协同。采用协同阅读的方式,使个体阅读转变为团队合作,益处明显,特别是当一个人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时候,尤其是当一个人的阅读很难坚持下去的时候,团队的纽带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避免个体阅读的随意散漫,避免放羊式的局面,更有利于阅读过程中的监控和辅导;协同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学习的集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沟通和共享,它的价值在于通过各种可能的交流方式来协助学生对思想和概念的理解,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与对认知结构的优化。

(二)明确目标

1.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实施协同学习,重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进行课内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为学生能力发展、自我学习计划安排和良好习惯的形成留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重新整合课堂时间,拓展课堂教学空间,通过实体空间面对面和线上学习的贯穿式设计,打通校内外学习的通道,促进传统课堂教学和育人模式的变革。

2.实施协同学习,打破教室、班级的局限,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学生可以进行更广泛、更灵活地交流和研讨,整本书教学由原来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学生随着视野的扩大和思考交流的深入,变被动为主动,从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从而读有所乐,读有所得,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发展。

3.教师要探索协同学习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多种方式方法,建构协同阅读的整本书教学模式,去除教学中的随意化倾向,使学生的学有法可依,教师的教有路可循。

(三)确定内容

依据课标要求和部编教材内容,确定高中三个年级主要阅读书目及教学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依据内容的难度和学情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协同方式(如表1)。

表1 高中三年级主要阅读书目、教学目标及协同方式

(四)建立模型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启—议—研—拓”四步阅读模式。学生协同范围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而扩大,每一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读”都有特定的任务和实施方法(如图1)。

图1 整本书协同阅读模型

二、以学生“真学”为立足点,统筹安排协同阅读

1.协同阅读的流程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逻辑,以自主阅读和协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阅读基本流程如下。

2.为学生的协同阅读创造更多的场景和活动

新课改要求关注学生发展,课程学习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创设多样的学习场景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体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有序发言的乐趣,实现学习素养的有效提升。例如,小专家导读:任命有强烈阅读兴趣的学生为导读小专家,让他们作为阅读的带头人、指导者、检测人。小专家做开篇导读,介绍自己的阅读实践和体会,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障碍,该如何克服。这样的现身说法,发挥了学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小专家质疑解疑,引导关注细节,交流心得,点评同伴的发言,命题检测,评价读书任务完成情况,这不仅对同伴产生激励作用,也是小专家本人的动力之源。下面摘录一个小专家导读《老人与海》的发言,可见一斑。

今日阅读反馈:昨天有三位学生没有发言,希望这三位学生两边的研读任务都不要落下,要认真完成,虽然会比较辛苦,但多一分付出会多一份收获!

赵依阳:我认为老人和孩子每天“走过场”“编故事”是为了虚构一个八十几天前生活还算过得去的情境,以此帮助老人维持信心。

李建萱:第一个问题:老人爱这片大海,这片他赖以生存的大海,他是生而为此的,而这片海上的动物,都是他朋友,海鸟是他在海面上的伙伴,飞鱼和海豚是他的“同类”,在他捕大马林鱼时,他还曾怜悯他的“猎物”,可以看出,老人与动物和大海就是一体的。你的提问继承了昨天的优点,这非常棒,倒是让我意识到了一点: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将别人忽略的重点说出来,也不失为一种自我提升和帮助他人的方法。

史泽平:甚好,甚好。关于第一个问题,这似乎涉及一些生物知识。也许多吃点海龟蛋确实有利于肌肉增长(毕竟满满的蛋白质嘛),或许在心里会有很大作用,增强成功的信心吧。你的问题可以看出你的细节分析很到位,不过理解也有一点点不足,再改进一下试试。

……

竞赛式阅读:例如,《论语》这本书,其道德说教性的枯燥的内容,语录体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以及让学生望而生畏的文言,给阅读造成极大困难,学生很难读进去。组织小组竞赛是推动阅读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分小组轮流讲《论语》中的一篇,讲的方式自创:可以与音乐结合,配乐朗诵,体会古声古韵;可以与人物结合,揣摩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以与故事结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演绎故事;可以与绘画(特别是漫画)结合,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可以与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谈《论语》给自己的启示。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每个班级选出优秀小组参加年级的“《论语》大会”。这样,以个人和集体荣誉感作为外部动力,通过多种方式来展现对《论语》的理解,使文言经典生动活泼起来,使学生逐渐克服心理障碍,逐渐读出味道,读出乐趣,读出自我,从而产生阅读的内驱力,这样才能进入文本深处,读出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最后真正体会到文化经典的魅力。

“走出去”的阅读实践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行走是探索世界与人生的重要途径,把二者结合起来,改变闭门读书的方式,走出去,到作家生活过的故居,到书中描绘过的场所,到与书相关的各种名胜古迹、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设计一些边走边读的阅读实践活动,会使阅读进入更加广阔的世界,使学生产生别样的阅读感受。例如,走进大观园,探寻《红楼梦》,让学生做导游,结合原著,对大观园景观和红楼人物进行讲解,或者在相应场所,进行原著片断的实景表演。再如,阅读《四世同堂》,让学生选择故事发生的地点,小羊圈胡同、护国寺、北河沿、后海、西四牌楼、烟袋斜街、武定侯胡同、东交民巷、护城河等,利用假期游览拍照,比较此地现状与小说中的描写,抚今追昔,抒写感受,制作手抄报展出。

三、从教师“真教”出发,追求适度的进与退

整本书的协同阅读,变革了课堂教学形式,拓展了学习时空,丰富了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内驱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观念,要勇敢地退出来,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放心让他们去读、去议、去交流、去展示;同时要适时地走进去,帮助学生做好规划,明确任务,提供支架,做适切的指导。只有将教师的真教(有效指导)和学生的真学(主动学习)整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质量。

教师要放心,放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巨大的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欠缺,教师要容得下“慢”,容得下“错”,容得下“狭窄”和“偏颇”,把学生看成正在成长的人,为学生提供宽松、宽容、自主、自在的读书环境,创造条件让他们自由地遨游于阅读的天空,鼓励他们去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要理解、欣赏学生,而不是越俎代庖、包办代替,急着一股脑地把定性的结论教给他们。

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实际,科学架构阅读指导的内容,进行有效指导。例如,初读《论语》,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感悟孔子及其弟子鲜活的人物形象,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再读《论语》,教学应该文、言并行,兼顾文言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内涵的理解;研读《论语》,可以引导学生对儒家思想做专题性阅读、思辨性阅读、批判性阅读。《论语》三个维度的阅读指导,能促进浅阅读转向深阅读,形象思维转向逻辑思维、高阶思维,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提升。

学生是阅读课程的创生者,教师要立足学习逻辑,依托学生在阅读中的难点及产生的“鲜活”的问题,进行与之呼应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调控,服务学生,助力阅读。例如,《乡土中国》这样的学术论著,阅读前期,教师可通过视频对“费孝通”“乡土中国”“社会学”等词条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使学生放下包袱,消解畏难情绪;阅读中期,引导学生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文章脉络,理解主要观点,掌握阅读学术论著的方法;阅读后期,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可以分析鲁迅《风波》、铁凝《哦,香雪》等著作中的乡土特色,加深学生对“乡土本色”的认识、理解,还可以联系当下社会转型的背景,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厂矿等地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进一步理解本书的现实意义。

阅读如行路,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结伴而行。整本书协同阅读,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相伴而行,共同走过一段难忘的旅程。阅读从一个人和作者的单向交流,变为和许多有趣灵魂相遇的过程,眼前所见是更广阔的天地,耳边所闻是更多样的声音,改变了沉重严肃的状态、死板僵化的方式,使整本书阅读教学真正“活”起来。学生不再为功利性目的而读,而是为享受乐趣而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走向独立阅读的自由王国,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

猜你喜欢
整本书论语协同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如何读懂《论语》?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