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震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我国古建筑包括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还包括整个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及大部分城市还保留一些古建筑。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部门愈加重视古代建筑外观及其文化蕴含,尽可能使古建筑文化保存于世,并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古代建筑的设计元素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使现代建筑保存古代较为出色的建筑工艺、建筑艺术、建筑色彩。在现代建筑工程的设计中,通过取行、会意、传神的原则对古代建筑进行文化底蕴的延续,进而将古文化底蕴良好的传承。古建筑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列入文物保护的建筑,依法保护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1)原址、原貌、原状的以保护性修缮为主;2)根据现代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需求,古建筑有时需要依据城市规划的要求,不能在原址保留原有建筑的情况下,通常将建筑物从地面以上的整体建筑迁移至新址后再进行修缮;3)将建筑物各单元、各构件进行保护性拆除,并将其依据规格、种类进行拆除、搬移及还原修缮。本文将对本建筑采用第三种做法,将其进行整体迁移施工,进而有效的保护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古建筑得到传承、延续[1-3]。
某建筑项目为整体仿古项目,作为中华悠久历史的象征,将历史、人文、科学等艺术气息融为一体,通过利用整体迁移的迁建技术,生动还原了中国独有的古代建筑风格,继承了古代的建筑文化,弥补了现代建筑缺乏历史底蕴的问题,满足了人们对于古建筑的需求,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赞扬。
古建筑整体迁移技术具有绿色、节约经济的特点。采用古建筑整体迁移的方法,能最大化的降低施工工期,同时保证项目的经济效益最优。古建筑整体迁移技术的费用约为同类建筑新建的30%~70%,整体施工工期相对于同类建筑物工期缩短约40%以上。此外,古建筑整体建筑凭借其迁移后大部分建筑构件完好无损,大大的减少了建筑所用材料,同时,避免了新建同类建筑物所产生的噪声、灰尘及大量不可再生的建筑垃圾,进而为维护我国生态环境作出较大贡献[4]。
古代建筑造型独特,对其设计要求较高,多数构件需要单独定制,并且各个构件的施工要求较为严格;古建筑采用整体迁移的方法,省去了建筑的设计环节,降低了建筑的施工难度,同时,通过原有的古建筑作为参考基础,只需要对原有建筑的拆除构件进行实际还原,无需对各个构件进行设计、制作,大大提高了现场施工的便捷性,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建筑物的施工工期。
古代建筑多数采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其为极易燃烧产品,对其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极易引发火灾事故,通过整体迁移技术,减少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阶段,只需对原建筑的部分构件进行拆除、搬移、重装的操作,进而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5]。
部分古建筑不符合文物的要求,得不到相应的保护措施,因而可以采用异地整体搬移重建的方法,使这类建筑物得到一定的保护,同时体现出原建筑中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文化。
在对本建筑进行迁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本项目的资料准备阶段,需要对可以再次利用的材料、构件拆除前进行拍照并做好标记,且拆除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或隐蔽部位也需对其进行拍照或者录像,对重要的构件做好特殊标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在瓦件拆除后,需要人工及时将其清运,将其妥善保存,搬运时轻拿轻放,苫背层拆除前需要喷水湿润,起到降尘的作用,并且运输车辆应封闭严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在拆除木构件前,需要对其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拍照,之后绘制成图,分件编号,之后按规格、种类进行码放。
4)对于本工程拆除下来不可再次利用的构件,例如瓦片、木材等不可随意处理,均需报请建设、监理单位确认处置方式。
5)拆除施工时,需要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督,避免出现错拆的现象,进而保证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并提高古建筑的完整程度[6]。
迁移工艺流程:建筑物各构件拆除→编号→运输→储存→基础施工→拼接安装→细部处理。
本古建筑的整体迁移顺序主要为:脊件→花边瓦当→盖瓦、底瓦→泥灰背→望板→椽子。在对古建筑采用整体迁移的方式时,需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以“不改变原状”的文物修缮方式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为施工原则,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尽量保留原有建筑构件;对于损坏修补后仍可以使用且不影响其工作性能的原构件,不能对其进行更换,保证古代建筑修缮后与原建筑风格一致,进而保护原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文化。古建筑的整体迁移过程中,原建筑结构可能存在或历史上出现过不安全现象的发生,则可以对其适当添加构件,改变其建筑的受力状态,提高古建筑的安全性。在本次古建筑整体迁移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近期改变原状的做法和工程上不当施工,需对其进行纠正,使其恢复原状,保存其原有的历史气息[7-8]。在项目部拿到古建筑的图纸后,由总工程师带领质检人员及其各个班组长对图纸熟练掌握,了解所需拆除部位,并对所需拆除部位做出明显标记,之后报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复核做好原状记录、勘测、影像资料的收集。在现场施工中,各个班组长必须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脚手架安装等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工作。此外,相关人员还需对已测量的瓦面和破损的瓦件、脊件构件进行统计,计算出所需增补量,对特殊构件的位置及尺寸进行拍照记录,作为构件还原的参照,同时,对已拆除的构件、建筑垃圾、运输路线提前制定,并保证其制定的合理性,拆除前做完技术交底工作后,需要口头进行交底,做好文物保护意识的教育。
在脊件的拆除过程中,应先需要对其现状进行实际记录、详细记录屋脊的工程做法,尤其做好构件尺寸、数量、缺损情况等工作的详细记录,同时拆除前做好构件标记,以便于后续的复位,古建筑中脊件如图1所示。花边瓦当是反映建筑历史特征的重要构件之一,其历史价值极高,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拆除,并存放于指定地点。此外,底瓦、盖瓦的拆除需要从屋面的一端开始,并采用一垄盖瓦、一垄底瓦的拆除方式,避免对瓦件造成破坏,瓦件的拆除需要用到瓦刀、小撬棍工具,禁止使用铁锹等工具对瓦件造成损害,运输到指定地点时需要对瓦件进行清理,并将其分规格、种类进行码放。
在对建筑屋面的瓦件拆除、清理干净后,则可以进行苫背层的拆除施工,首先需要详细记录苫背层的做法及其厚度,并通过照片存档,之后进行木基层的拆除。泥灰背的拆除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且降尘时喷水量不能过大,避免对木构件浸湿而使其工作性能受损。因此,只需对泥灰背洇湿即可,并尽可能采用雾化降水方式,保证其均匀喷洒,且对未清运的泥灰背进行苫盖,减少扬尘现象。木望板的拆除过程中(如图2所示),需要注意望板的糟朽程度,并由上至下一次进行,对于可以再次利用的木望板应降低人为损坏率,确定需要拆除的木望板构件可利用撬棍对其进行拆除,并及时将其集中清运至指定位置,同时需要对上面的钉子及时拔除并清理干净,避免造成意外发生。此外,在对古建筑中椽子构件进行拆除时,需要采取淋水等降尘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需要对建筑材质、原工艺做法、构件尺寸、形式、数量、损坏程度、破损原因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做好对周围相邻文物的保护工作。
本项目在进行整体迁移的拆除施工时,需要保证拆除构件的完整程度,对其进行修复和保养,并且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坏,为后续还原过程带来影响。各单位需要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依据古建筑的规范标准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同时需要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保证现场所示人员佩戴安全帽,施工人员还需正确使用各自工种的安全设备和机械设备,工作前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尤其对于高空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禁止在没有扶手的高空处随意走动。施工单位应在危险部位的边沿设置护栏等安全措施,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设施,所有的机械设备需要由专业人员操作,做到持证上岗的原则,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施工现场的所有临时用电需求需要专业电工负责,禁止其他人员随意接驳电源,且施工人员不得随意拉扯电线,禁止出现配电箱一闸多用的现象,同时保证所有插头及插座的完整性。
古代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不仅需要政府和有关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全体社会各层人员高度的保护意识,古建筑的存在属于整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体现,既可以为人们带来视觉盛宴,还能抚慰群众的精神需求。因此,相关政府应加强古代建筑文物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积极参加到文物建筑保护的行动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供己所能。
通过对古建筑采用整体迁移的方式,可以达到以下几点效益:
1)经济效益,本项目采用古建筑的整体迁移方式,相比于设计重建,省去了建筑的设计环节,大量的节省了所需的施工材料,降低了项目的施工成本,整体工期大幅度缩短,并且多数构件拆除后可以再次利用,不仅省时省料,还能为建设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2)本项目作为古建筑的特色建筑之一,可以很好的将历史文化、历史底蕴传承下来,在社会中获得较高的影响力,并可以大程度的提高参建单位的知名度。
3)技术效益,通过采用整体迁移技术,全面提高了各个参与人员的建筑迁移技术水平,增强了古建筑的实践经验。
4)节能效益,对古建筑整体迁移,节省了大量的建筑材料,避免了新建过程中噪声、灰尘等物质的产生。
5)节能环保效益,绿色环保控制,通过对古建筑采取整体迁移的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施工噪声、灰尘及建筑垃圾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相对于新建项目则大量的减少了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使得原有生态环境得到了相应的保护,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古建筑作为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尤其被列入文物保护的古建筑,受到我国现行法律的保护。古代建筑是历史文明的载体,是人类的历史回忆,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是一段文明的文化积累,如果受到损坏,古建筑本身及历史文化底蕴将受到损害,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是一项永久任务,它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相关部门和各层社会人员都需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通过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和修缮,采取适当的保护、修缮方式和合理的建筑材料,同时积极培养古建筑保护的相关人才,继承传统文化,提高古建筑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