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晶晶
统编教材在习作训练中对学生提出了修改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修改作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抓手,组织学生开展习作修改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习作修改的方法。
习作修改,主要涉及文字和内容两个方面。在文字方面,学生受自身识字量和语言积累量的限制,在习作中容易出现错别字,用错标点符号,还有词语运用方面的错误等。在内容方面,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错误表现在:段落之间缺乏连贯性、材料取舍不当、材料与文章主题不够匹配等。
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具体要求是:“写完后,跟同学交换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这样的要求指向有二:一是习作修改的持续性要求——纠正错别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修改要求;二是写清楚的要求,属于第二学段习作训练的重点目标。在纠正错别字时,教师应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指出哪个字错了,说出错误的原因。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学生再写错的可能,有助于评价双方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如何才能将图画内容介绍清楚,教师要先提供分类评价的标准:一是图画中的人有哪些,近处的人和远处的人怎样?二是图画中的景物有哪些,天空是怎样的,风筝有哪些?学生将这些表达对象都在习作中呈现出来,基本上就达到介绍清楚的目标了。
修改是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的事情,而且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修改习作,关注学生修改的过程。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______即景》,习作的具体要求是:“写好以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这是属于自我修改的要求,如果教师不重视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过程,学生修改习作就会走过场,达不到修改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要出声地读,边读边用笔对错别字、遗漏的地方等进行标记;二是对照评价标准,至少找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这样的具体要求,才能促使学生认真读自己的习作,努力找出习作中的不足之处。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检验“读习作”的效果。最后,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自主修改,也可以请教他人,将习作修改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学生是习作修改的主体,习作修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习作修改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的“自画像”》,习作的具体要求是:“写完后,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不像,再根据他们的建议改一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解读这一修改要求。一是“读给家人听”,这是一种主动行为,许多情况下,学生都不想把习作给其他人看。因此,學生能够做到读给家人听,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自我突破:为了将习作修改好,自己必须这么去做。二是“根据他们的建议改一改”,这并不是说家人说怎么修改,学生就怎么去修改,而是选择家人说得对的一方面,采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修改。学生这样修改习作,体现了自己的意愿,最终使自己的习作修改能力获得了提升。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时,要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修改,关注学生习作修改的过程,与学生一起解决习作修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