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2022-07-18 00:07杨艳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目标

杨艳

作为一种有声的阅读方式,朗读就是将书本上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成一种可听可感的声音。朗读是阅读的基础,也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朗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存在以下问题。

1.朗读目标不明确

朗读教学离不开明确的目标。朗读目标不明确表现在朗读环节要求不清,过多关注朗读的形式而忽略了朗读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2.朗读指导不充分

很多教师在学生朗读前没有引导学生建立与文本情感的连接,朗读时给出的唯一指导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朗读指导是无效的。

1.制定分层的朗读目标

恰当的朗读目标的制定是提升朗读教学有效性和连贯性的关键一步。教师在制定目标前,要对朗读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朗读不是简单的出声读书,而是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将作品内容与情感以声音的形式表达出来。朗读教学的目标不能是多重的,教师要设立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初步朗读训练,将朗读目标定为帮助学生解决字词句的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达到不读错、不回读、不漏字等目标。在学生达成第一个朗读目标后,教师可以将下一个朗读目标定为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设置不同的朗读情境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语气、情感的呈现,一定程度上来自于自身对文本的感受。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可以直接来源于文字。但是,文字转化为直观感受的过程存在误差和延时现象。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对文字的解读难以准确、及时地为朗读提供直观感受。统编教材中的文章,都包含着独有的情感,这些情感都隐藏在一定的意象或者形象之中。教师只有找到这个独特的意象或者形象,才能为学生找到与文本、与作者连接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情境。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朗读情境。情境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图片,可以是音乐,还可以是一段文字描述。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找到与文本相匹配的情境,巧妙地为学生铺好一条通往文本深处的情境之路。学生在自己的想象、联想中进入情境,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全方位进行感受,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和情趣的抒发,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容。

3.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

统编教材的文本大致可以分为诗歌类、说明类、叙事类、童话寓言类。不同的文本内容,呈现出不一样的写作风格和語言特点,采用的朗读方式也就不一样。对于一些童话寓言类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现文本的童真与童趣。对于一些叙事类、说明类的文章,适宜采用个体或者小组朗读的方式。一些诗歌类的文章,适宜采用吟诵的形式,注重体验式朗读。

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采用的方式也是不相同的。低学段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在朗读教学时适合采用模仿教学的方式。教师先进行示范朗读,之后学生进行模仿朗读。中高学段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引读教学法。引读教学就是教师在课文中的关键地方及时提示和点拨学生。引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得到及时的指导,有利于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总之,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找到正确的方法,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目标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