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志
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话题,通过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对于加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不仅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还会对生产企业的社会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必须针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加强相应的质量管控工作。为此,本文首先阐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质量管控的主要价值,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隐患的相关原因,阐述具体的管控策略,旨在为提升食品质量管控力度提供一定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基础建设的完善,大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和餐桌食品种类丰富,但这些食品食用时质量安全问题发生频次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食品生产受多种因素影响,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原材料采购、加工及运输等诸多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实际食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这样也会影响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声誉。所以,应认真分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重点把关各个生产环节,有效控制质量问题,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质量管控的主要价值
当前常见的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存在隐蔽性强、不可控以及层次感明显等特点,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则会影响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甚至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强食品质量管控,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特点,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实施有效检测,并确定问题成因分析,明确食品中具体的有害元素,然后针对性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措施,为食品消费者营造安全的饮食环境。现阶段,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较快,但内部竞争压力明显增加,一些企业为了加快发展,铤而走险,出现了违规违法行为。针对这一现状,应增强食品安全监督意识,加大惩处力度,引导相关企业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从而使得食品生产企业能够更加适应当前食品行业发展的要求,保障食品生产安全。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相关政府部门做好食品质量管控工作意义重大,可针对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应对处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弥补传统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及不足,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生产体系,从而为食品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当前我国食品主要的质量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1. 自然因素
一般来说,自然界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较多,很多种类的微生物均属于致病性细菌,而食用者食用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后,可能会出现各种食源性疾病,而当前常见的食品致病菌包括肉毒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农业、畜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为加快经济发展,一些农民在种植阶段经常使用大量的化肥以及农药,导致这些农药及化肥在农作物体内残余量较多,从而对农作物形成显著的污染效应。现阶段,常见的农药超标的食品具体包括蔬菜、水果等。而畜牧动物生长繁殖阶段,使用的相关食料中激素及相关营养物质含量超标,虽然能够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繁殖,但也会大量残余在动物体内,如果食用者食用这些动物后,则会对自身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另外,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具体表现为大气、土壤及水污染等,会对食品原料带来一定的污染问题,具体表现为重金属或放射性物质超标,进而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2. 人为因素
根据当前我国食品質量安全问题发生原因来看,人为因素是关键性影响因素之一,其具体表现为,人为造假,这种食品造假行为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例如,白酒使用工业酒精勾兑,消费者饮用后会导致失明,甚至严重时死亡;一些奶粉中化学添加剂量过多,会对婴幼儿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一些膨化食品中食品添加剂量超标,也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食品加工环节
当前食品加工过程中,很多生产企业并未严格依据相关食品加工标准以及卫生要求开展作业活动,如原材料采购及储存环境不达标,原材料极可能出现变质情况。而食品生产阶段,生产人员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微生物繁殖以及病虫害,导致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食品储存及运输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依据食品的特性对卫生、环境、温湿度等因素进行精准控制,尤其是一些食品储存要求严格,例如,冷藏或冷冻,如果工作人员没有依据相关要求实施分类储存,便可能会影响食品品质,从而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现阶段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管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在逐步完善,但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起步较晚,管理制度自身存在一些缺陷及不足,而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基于提升自己市场竞争力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原料及生产过程管理不严格,这对正常的食品加工生产有一定的干扰,影响我国食品的质量安全性。例如,2017年的海底捞事件,其食品加工区域存在脏乱差的问题,很多餐具及工具并未实现分开清洗,还有一些员工使用消费者用餐工具清洗下水道。另外,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对于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相关质量安全制度不健全,导致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三无”产品,这也增加了食品质量安全风险。
2.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科学性不足
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内政府部门、行业机构及生产企业提高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但通过该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方面存在不足及缺陷。很多生产企业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侥幸心理,大量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导致食品存在安全风险。与西方国家比较,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方面需要进行深入修改以及优化,并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标准落实措施,实现对生产企业食品加工过程的全程监控,进而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性。
3.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
我国食品质量监管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与不足,其中对政府监管部门来说,对食品加工环节抽检相对片面,仅现场进行生产样品抽检,对现场生产的相关证件资料进行审核,这样导致实际监管工作过于表面化,难以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管控,从而带来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实际食品生产企业在日常运营阶段,其原材料选择标准相对降低,对原材料性能仅做抽样检测,无法实现全部检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品原料的质量。对于一些小型食品生产企业来说,大多采用粗放式生产方式,存在原材料性能不合格或农药残余量较大的情况,这样也增加了食品质量安全风险。
4. 食品加工及储存运输条件不达标
针对食品生产企业日常运营情况来说,很多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阶段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及标准落实不到位,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管理层并未对食品质量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食品加工储存及运输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以及落实相关处理措施,导致实际生产环境卫生情况不达标,尤其表现为生产现场蚊虫及细菌数量超标,这样会导致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污染的风险。同时,食品储存及运输阶段,卫生条件也存在不达标的情况,管理人员没有根据食品储存要求对环境温湿度进行控制,而且经常采用混装存放方式,导致不同食物之间相互污染,从而影响食品质量。另外,部分食品具有特殊性,实际储存条件要求较为严格,例如,一些食品需冷冻储存,而一些食品则需要常温储存,如果将这些食品进行混放储存,则会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安全性。
四、提升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质量管控质量的优化措施
1.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管控质量,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对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适当优化及修改,提升这些法律法规的完善性,要求各级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制度,保证这些法律法规得到充分落实,重点明确违规企业的处罚方式,针对违规违法企业实施严格处罚,引起这些食品生产企业对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同时,实际食品生产企业运营阶段,相关运营活动均应在食品企业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重点提升全员食品安全意识,从而显著提升整个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质量。另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提升食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并定期召开专门会议,介绍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以及相关违规案例,通过认真分析和总结食品安全问题,来强化整个管理层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规范和条例,对违规企业应坚决处罚,这样才能营造安全可靠的食品生产、运输以及储存环境。
2. 提升质量检测水平
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日常运营阶段,为了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力度,这些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情况提升食品质量检测水平,从生产环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规划,并对相关生产工序制定严格的质量管控要求,明确相关工序的具体责任,定期对企业内部质量检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了解及掌握当前国内外先进的质量检测方法,确保质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满足食品生产质量检测相关要求。同时,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重点加强食品质量监督以及检测工作,增加抽检数量及频次,对不合规的食品进行严格处理,并对相关生产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另外,食品生产企业还应对自身质量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原材料选购、运输、储存、加工等诸多过程的全程监控力度,防止低劣产品进入食品市场。
3. 加强食品生产技术研发力度
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提升食品生产质量,相关生产技术应当科学合理,诸如分离、杀菌剂、干燥等,这样才可确保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因此,为保证食品质量管控效果,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自身生产技术研发工作,对现有的生产技术进行更新升级,并适当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实现全部生产流程的实时管控。
4. 完善食品质量风险管控机制
对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来说,重点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质量风险评估机制,整合当前市场内各类评估机构资源,做好安全风险系统顶层设计工作,针对食品问题应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市场中存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为风险管控机制提供参考。同时,应保证风险评估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建立完善新型第三方评估机制,从而提升风险管控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同时,根据当前我国食品生产的具体情况,政府部门及行业机构应当构建完善性的食品生产安全评估数据库,实现相关评估数据行业内部共享,并将相关评估结果进行合理转化,提升整个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可操作性以及公平性。政府部门及行业机构还应加强行业内部相关企业之间的交流及合作,并引入媒体及大众监督模式,从而提升全行业以及社会大众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
5. 构建食品质量问题预警及处理机制
在食品质量管控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依据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食品质量管控机制进行科学优化,明确质量管控主体、范围及其他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预警体系。同时,政府部门应对其掌握的各种资源实施有效整合,建立健全食品质量预防体系,将现有法律法规与生产突发事件进行有机结合,提升食品质量管控效果,严格執行食品召回制度以及溯源制度。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为此,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后果严重,如果这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则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食品生产企业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诸多环节的质量管控,重点确保食品生产企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生产活动,并定期加强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提升这些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内部食品质量检测力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