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红
(博兴县发展和改革局,山东 滨州 256500)
价格认定,是指经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价格认定机构对纪检监察、司法、行政工作中所涉及的,价格不明或者价格有争议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有形产品、无形资产和各类有偿服务进行价格确认的行为。价格认定工作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纪检监察和司法行政等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作用,也是价格主管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价格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愈发凸显,因此发现这些问题症结所在,并找出对应的解决对策尤为重要,对促进基层价格认定工作的开展和维护基层经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所指“基层”为县(区)级价格认定机构,具有价格认定资质的中介机构不在文章的研究范畴之内。“基层价格认定工作”指的是县(区)级价格认定机构进行价格认定的事项,由于基层价格主管部门没有进行价格认定复核的职能,故文章所研究内容也不包括更高级别的价格认定复核事项。
(1)提供公共服务。价格认定工作具有明显的公共服务属性,承担着涉案、涉纪、涉税等职能,为司法行政机关提供办案的价格依据,在打击犯罪、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价格争议调节着力于解决争议双方价格纠纷,服务人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2)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价格认定部门在当地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比如,笔者所在部门就承担着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小清河复航工程、合村并居拆迁补偿认定等多个当地重大建设任务的价格认定咨询指导工作。只有把价格认定工作扎实运用到基层中,不断从基层中积累经验,才能使该项工作真正发挥效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当前,价格认定相关工作的宣传主要是通过各级发改委的官方网站、中国发展网等进行网络宣传,受众多为价格认定系统内的工作人员;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对价格认定工作的宣传相对较少。近年来,虽然价格认定工作在涉案、涉纪、涉税等物品价格认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此项工作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社会上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价格部门有这个职能,甚至都没有价格认定的概念。价格认定工作的第一个程序是“受理”,而受理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公、检、法等部门的委托,才能开展后续的工作,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封闭性,这也加剧了价格认定工作公众认知度偏低的问题。当然,价格认定工作的性质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供宣传的内容层次。
(1)实际从事价格认定的工作人员偏少。国家发改委《价格认定规定》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价格认定机构办理价格认定事项时,价格认定人员不得少于2人。”而且根据价格认定工作的相关工作流程,现场勘验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认定人员同时在场。但是,很多基层的价格认定机构的从业人员只有2人,该现象在基层机构普遍存在。
(2)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认定的物品种类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价格认定标的的多样性使价格认定难度日益增大,同时也对价格认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基层县(区)的价格认定机构存在“老龄化”问题,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而且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学历层次等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价格认定工作需求,出现了“木桶效应”。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某些新进人员从业时间短,经验积累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格认定的工作质量。
(3)少数从业人员工作不细致、责任意识低。在实际的价格认定过程中,也不乏有些工作人员过分依赖老经验、老做法,忽略价格认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导致价格认定结论出现偏差。也不乏个别人员对于价格认定过程敷衍了事,没有仔细推敲和认真思考,从而不能选择更加适合该标的的价格认定方法。
在基层的价格认定过程中,受人员数量、认定标的的具体情形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存在某些环节执行不规范、不到位的情况。而且由于价格认定工作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尤其是涉案物品的价格认定工作,只有价格主管部门的价格认定机构才能出具司法部门认可的结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监督力度缺乏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受理环节不严谨。案件受理是价格认定业务的首要环节,但在实际的办案过程中,也不排除少数价格认定人员私自提高受理门槛,让提出机关知难而退;或者未仔细审核协助书等相关材料是否严谨和符合要求。其二,办理程序不严谨。比如某些基层价格认定机构从业人员较少,在进行现场勘验时往往只有1位价格认定人员到场,抑或进行现场勘验时不够认真细致,也没有按规定仔细填写勘验记录等。其三,认定方法和依据选择不科学。例如进行市场调查时,若出现被调查人不配合或标的本身在当地市场鲜有成交案例,也可能会出现调查价格数据偏少,甚至只调查一两家的情形,导致价格认定结果出现偏差。其四,归档材料不完备。某些基层部门可能会由于人员缺乏、业务量大等原因,忽视对价格认定档案的归集整理,也可能会存在归档材料不齐全、测算说明不规范等现象。
目前全国价格认定综合业务平台虽然已经全面推广使用,但是仍然有某些基层地区存在平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没有做到所有新增案件全部使用平台运作。而且平台未能实现价格调查数据共享,相同产品不同地区的价格不能进行有效参考,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效率。此外,现在绝大部分省市没有实现价格认定综合业务平台与公安系统平台的对接,若出现价格认定协助书错误或不严谨,只能由提出机关拿回重新填写盖章,无形中增加了“跑腿次数”,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不符合现阶段倡导的“零跑腿”“一次办结”等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价格认定工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宣传工作不容忽视。首先,在宣传方式上,除了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等传统媒体,还要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移动APP等新兴媒介进行宣传,亦可以通过举办有奖问答等趣味性的活动,增加和广大群众的互动。其次,在宣传内容上,广泛宣传价格认定工作职能,加强与价格认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最后,还要以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为宣传重点,如当地重大建设项目、合村并居拆迁补偿等领域。以此提升公众对价格认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开展价格认定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价格认定从业人员是价格认定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价格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也会对价格部门的形象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切实提高价格认定人员的素质,建设高素质的价格认定人员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价格认定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价格认定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1)提高价格认定人员综合素质。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整个价格认定业务的工作水平和质量。一是提高业务技能。首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操作规则等,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二是要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也可自行组织相关培训,做到熟练运用相关政策法规和认定方法,拓宽知识面,以应对复杂多样或各种稀有标的的价格认定。此外,同级价格认定部门也可以组织典型案例交流会等,积极沟通交流,积累经验。三是加强廉政建设。价格认定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廉洁奉公,筑牢思想防线,明确自身职责,杜绝违法乱纪。
(2)落实考核机制。很多基层部门往往会忽视对价格认定人员的考核,从业人员会存在动力不足、激励不足、后劲儿和干劲儿不足的情况。这就要求基层部门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德、勤、绩、廉等方面的全面考核评价,以增强价格认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从而更好地开展价格认定工作。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就价格认定来说,必须严格遵守《价格认定规定》以及各项价格认定规则,严格规范价格认定程序,做到依法依规办事,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
(1)把好受理关。加强对价格认定协助书的审查,价格认定协助书是开启价格认定流程的钥匙,价格认定协助书的填写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价格认定结论的准确性。除此之外,还要详细审核提出机关提供的其他材料,如发票、产品规格型号和实物图片等,若需要补充材料,必须当面告知。对于灭失价格认定标的的审核必须细上加细,因为已经灭失的标的无法进行实物勘验,后续市场调查和分析测算主要依据提出机关提供的相关材料,故而对于灭失标的的相关材料的要求就会更加细致。
(2)严格监督实物勘验和市场调查。实物勘验是价格认定程序中的重要基础性环节,一定要严格按照至少两名价格认定人员同时到现场进行勘验的原则,详细记录现场状况,多角度、仔细拍摄现场照片,切忌不进行实物勘验或者只派一名人员前往现场。市场调查程序必须规范、合乎规定,由于不同市场、不用地域、不同价格内涵条件下的价格各不相同,故而要求价格认定人员至少要调查三家甚至更多的市场价格,从中选取或者计算得出市场中等价格。调查可以采取实地、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同时还要认真填写调查记录表,被调查人名称、联系电话等尽可能记录详尽,为后期价格测算提供可靠依据。
(3)科学选择认定方法。价格认定方法的选择是价格测算的核心,认定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价格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实际的价格认定过程中,不同的标的具有各自的特点,具体方法的选择可以灵活运用。比如,在房地产价格认定过程中,一般采用市场法,选取几个可比实例进行系数修正后得出认定结论,但若在可供选择的可比实例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测算。也可以将两者的测算结果进行比较,选择更加合理的测算结果,或者两个结果取算术平均值。认定人员切不可不考虑标的的现实条件,盲目的套用公式,从而导致测算结果不准确。
(4)严格认定结论审核。对价格认定结论的审核是防范价格认定风险的最后一环,一般来说,简单案件的认定只需要不同于办案人员的一位人员内部审核即可,金额重大或者重大疑难案件则需要集体审议或听取意见。这就要求审核人员仔细审核提出机关的协助材料、现场勘验记录、市场调查表、测算说明等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比如市场调查不仔细、参数选用不合理、结论书内容表述不规范等等),确保认定程序和方法适当、结论合理。
价格认定综合业务平台是由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统一推广应用的、针对价格认定业务的专业平台,其应用范围覆盖全国,基层地区要充分利用该平台开展业务并依托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其一,要积极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平台实操业务培训,提高平台使用率;同时地市级相关机构也可以把平台使用率作为对下级机构考核的重要指标。其二,积极与邻近县(区)沟通交流,力争做到平台调查数据共享,为价格测算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其三,积极对接当地公安部门,争取实现公安系统与价格认定业务系统对接,缩短“跑腿”距离,提高价格认定效率。其四,依托价格认定业务平台,加强价格认定系统内部沟通交流。目前价格认定综合业务平台大面积推广时间不长,有不少交流功能区未被充分运用,比如“查询分析”菜单下“外部业务查询”目录下的“三涉案件共享库”,里面有其他机构分享的案例;还有“配置管理”菜单项下面“内部办公”目录下的“群沟通”,等等。价格认定人员要充分挖掘业务平台的各项功能,合理、充分利用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不断优化价格认定工作模式,促进价格认定业务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