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绍军
喝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占据着重要地位。工作之余,一杯在手,怡情养性;亲友相逢,把酒言欢,更添兴致;有些人忧愁苦闷,会借酒消愁;喜庆宴席,更少不了开怀畅饮。在很多场合,大量饮酒甚至被视为男子汉气概,还有些女性饮酒不让须眉。然而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偶尔饮酒可以助兴,过度饮酒则可酿成大祸。
喝酒看上去很普通,但它却并不只是喝点小酒这么简单的事。在医学临床上,因为酗酒而导致的疾病数不胜数。而且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依赖,引发精神疾病。
酒精依赖的产生也有很多心理因素,戒酒需先戒心瘾,盲目戒酒可能引起严重的戒断综合征。
年近花甲的孙老汉,从30多岁当上村干部就开始喝起酒来。起先是因为工作关系,必须陪领导和客户喝点儿酒,逐渐地,喝酒成了他每天的生活习惯,每天午饭或者晚饭时,总爱倒上几杯白酒,哪怕是自己一个人吃饭也是如此。
一年前,孙老汉来省城帮女儿女婿带孩子,仍继续着每天喝酒的习惯,家人并未在意。大半年后,他因为感冒引起肺部感染,服用多粘菌素,为避免发生双硫仑反应不得不停止喝酒。停酒后的第二天,他给远在老家的老伴打电话,说他头很晕,连自己做了什么事情都记不清楚。当时老伴并未重视。而女儿由于经常不在家,也没过多关注他。
停酒后的第5天,女儿发现父亲紧张害怕,手脚发抖,总说有人追赶他,打他,找他要钱,陷害他,让他坐牢,还有公安来抓他,并经常说听到有人叫他,就算是半夜里也要起床去开门。他还经常自言自语,有时对着墙壁说“进来坐一下,你冤枉我”。还无缘无故地在空中乱抓,说“你看,这么多的棉絮在飘”“石灰掉下来了”。有时在床上也伸手抓棉花絮,还边抓边往外走。他的病情到了晚上往往加重,只能睡个把小时,甚至整晚不睡。
女儿赶紧带孙老汉到医院就诊,医生做了各项检查后说,孙老汉的状况是“震颤谵妄”,属于酒精戒断反应。
由于饮酒者众多,长期饮酒的危害经常被人忽视。长期饮酒不仅对饮酒者自身的身体、精神造成伤害,对家庭社会关系也有不良影响。
身体危害 酒精对人体的组织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对脑细胞和肝细胞的损害尤为显著。在长期饮酒者中,肝硬化、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和急、慢性胰腺炎的发生率都高于常人,肝硬化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10倍。长期饮酒可降低胃肠的吸收功能,加上进食减少,常出现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缺乏,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小脑变性、癫痫和视神经萎缩等。此外,酒精依赖者贫血、阳痿、心肌病、维生素缺乏症和结核病的发生率也高于一般人群。经常醉酒也很容易引起各种意外伤害。
精神损害长期饮酒者可以出现性格改变、智力损害、记忆下降和幻觉妄想。酒精依赖者在突然停止饮酒后可出现戒断症状,一般表现为肢体震颤和情绪激动,也可出现幻觉和癫痫性抽搐。最严重的反应就是戒酒谵妄,亦称震颤谵妄,通常发生在长期大量饮酒者突然停饮2~7天之后,表现为意识模糊,出现恐怖性错觉、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肢体震颤,并伴有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及大量出汗。这是非常危险的,若不及时抢救,病人可因衰竭致死。
对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酒精依赖者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孤僻内向,兴趣狭窄,情绪不稳,不爱整洁,对亲人漠不关心,一心只想着弄钱喝酒。因此,家庭不和、夫妻分居、离婚等发生率都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不良的家庭环境也会对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带来不利影响,酒精依赖者的子女中,酒精依赖、药物依赖和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率都显著增高。
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酒精依赖的发生,造成越喝越想喝的局面。从心理因素角度,导致酒精依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性格缺陷酒精依赖者一般性格偏内向,多被动、依赖、自我中心、缺乏自尊。他们的情感释放能力差,往往不能排遣生活中的烦心事,而通过简单的饮酒来缓解现实困难和心理矛盾引起的焦虑,在酒精的麻醉中寻求解脱。而所谓“借酒消愁”的结果,反而会导致成瘾性越来越严重。
社會支持缺乏社会支持如和谐的夫妻关系、美满的家庭生活、对自身价值的认可等,对我们尤其重要。酒依赖者往往由于自己的心理素质差,在生活中需要鼓励,可是又不能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充分支持,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在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情感困惑、大家庭的复杂关系等,都成为他们的心理负担,只能希望在酒精麻醉中得到短暂的心理满足,增加了对酒精的需要。
对于饮酒量大、饮酒时间长的酒精依赖者,需要逐渐减少饮酒量,逐步戒酒。这一过程是非常艰难的,甚至可能需要在专业医务工作者的强制管理下进行。自己在家盲目戒酒,可能引起严重的戒断综合征,甚至出现生命或精神危象。
但戒掉酒瘾容易,戒心瘾难。身体依赖解除后,如果紧张的家庭关系、无自尊的生活环境依旧没有改变,那么这些人很可能又会拿起酒瓶子。所以,重塑自信、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对解除心理的依赖非常关键。
自身性格成长 完善自身性格、找回对自己的认可,发现自身、社会、家庭价值,这是成功戒酒关键的一步。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也可以通过自身结交良友、找到生活目标、重塑价值观来实现,必要时求助于精神科医师。同时,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开展有氧活动,发现并培养兴趣爱好,都有利于身心健康、远离酒精。
家庭生活和睦 经常和家人一起交流,找到家庭共同的话题,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发挥自己的长处,树立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建立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家人的理解、关心、无条件地接纳、创造无酒环境的交往,都能使酒精依赖者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