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靳晶
小 引
“游________”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的写作主题,让学生练习写游记。不仅可以描写自己去过的景点,也可以对想去的、即将要去的景点进行描写。注意不要写成流水账,也就是说对景象的描写不详细,并且结构散乱,尤其是写游记,这种情况十分常见。那么,应怎样写游记呢?
金手指
一、重视写作顺序,合理设计框架
游记主要是记述游览的过程,描写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山水景象以及风土人情。描写时,要理清写作的顺序,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或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或由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如: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终于到了。这个寒假与以往的不同,之前爸爸说我们可以利用这次寒假去苏杭附近玩几天,听到这个消息,我一时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我去南方游玩的次数很少。
出发的前一晚,我兴奋得睡不着,满脑子想着会见到什么样的景色,路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第二天一早,我们乘坐飞机直奔南京,本想好好看看窗外的天空和白云,但无奈前一晚实在睡得太晚,上了飞机不久就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到南京了。
到南京之后,我们的第一站是夫子庙,也不知是遇到了什么节日,夫子庙热闹非常,张灯结彩,大街上人流如潮水一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愉悦和轻松。
第二天,我们去了雨花台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原本愉悦的心情逐渐变得沉重。在残酷的战争中,保家卫国的英烈为我们如今的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为国家作出贡献,让未来的人们不再经受战争的苦痛和悲伤。
第三天,我们到了最期待的乌镇。浓郁的水乡气息对我这个北方孩子的冲击力实在很大,我坐在小船上,观赏河道两旁的景色,听着满头华发的船夫轻轻哼唱着不知名的小调,突然明白为何乾隆皇帝要六下江南。
乌镇最美的是夜景,站在人来人往的桥头,看着桥下流水载着小船缓缓而行,船上的人们如同白天的我们一般感受着文化与自然的美感。河岸两旁的花灯准时亮起,与河水中的倒影相映,如果不是微小的波澜,都难以分清究竟哪边是真实的。
——《游苏杭》
这篇文章的描写顺序十分清晰,分别从出发前、出发时以及三天的游览路线展开描写。描写景物时,按特定的顺序,其中第三天按照从白天到晚上的时间顺序,白天的描写则采用从两旁到中间的空间顺序;而晚上的描写则采用从中间到两侧的空间顺序,写出了乌镇白天与晚上景象的不同;最后一段由岸上写到水里,重点描写了夜晚的景象,展现了乌镇夜间的美景与人文气息。
二、重视材料取舍,突出重点内容
写游记还应重视素材的取舍。在游玩的时候,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美景,但如果将所见景物全写到作文中,会使作文内容混乱。所以不能随便描写,应该描写最有特色的景物,尤其是让自己产生深刻印象或情绪变化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详略得当。如:
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陆家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三座大厦,即便是仰着头,也不一定能看到楼顶,看得人脖子酸痛。我们要去的目的地是知名的东方明珠塔,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发现它已近在咫尺。东方明珠塔坐落于黄浦江畔,始建于1991年,最初承担着发射无线电信号的重任,因其独特的外观与良好的观感,被誉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东方明珠塔与江对岸的外滩万国建筑交相辉映,绘就了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东方明珠塔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塔,又像两个直入云霄的大彩球。它的夜景极美,可我们是白天到的,未曾领略它的灯光之美。与东方明珠塔相比,其它建筑显得很矮小,走在玻璃栈道上,我觉得自己像飞在空中,远远看去,脚下的人就跟蚂蚁一样大。
——《游上海》
这段主要描写了东方明珠塔的景象,始终围绕主体写作,并将主体与其它景象进行了对比,凸显了主体的特征。后半段作者重点描写了游览东方明珠塔后的感受。文章在整体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三、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事物与景色都不尽相同,描写时,应明确描写对象的具体特征,并通过细致具体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如:
走进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喷泉。喷泉四周,围着一圈特别的“竹笼”,这可是都江堰的大功臣。这些“竹笼”是由竹子编成的长圆筒,里面装满大块的鹅卵石,用来堵截水流,其原理类似我们现在用沙袋堵水。喷泉的中间,横卧着四根大铁棒,这就是“卧铁”,也是都江堰工程的必备之宝,是用来标记泥沙挖掘深度的。我不禁折服于古人的智慧。
——《游都江堰》
这段描写按照特定的写作顺序展开,由喷泉到竹笼,再到卧铁,写得生动形象。
佳作展示
国庆游兰亭
适逢国庆长假,我们一家决定去仰慕已久的五泄。虽神往已久,但到了五泄之后,我才认识到自己对它的认知过于片面。
浙江绍兴的山不高,但其葳蕤和斑驳的景象却蕴含不同的美感。近看,远景中的斑驳已消失不见,在一片碧绿的山中,漫长的山路仿佛一直延续到天边,极目远眺依然见不到尽头,只看到远山的轮廓和透过郁郁葱葱的缝隙洒下的阳光,处处充满生机。
不至兰亭枉游五泄。与兰亭的距离愈加近了,似乎每个人都在期待着、盼望着看到兰亭。兰亭的氛围似乎也感染到了游客们,每个人都放轻、放缓了脚步。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浓郁的人文气息似乎渗透到了周遭的空气与土地中,游客们浮躁的心灵似乎得到了涤荡,大家在这里获得了片刻的安宁。
说到兰亭,我们必然会想起《兰亭集序》,这个兰亭也正是王羲之以简约、疏朗的文字记叙会嵇山阴盛会的地方,使其流传千古,成就了兰亭之名。昔年王羲之所观的鹅池边仍有一群白鹅在演绎着当年的景象,只是鹅非昔日之鹅,人非昔日之人,但景仍是昔日之景。流觴亭见证了日月的转换与岁月的变迁,历经千年的水从古时流淌至今,漫步其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年文人墨客俯首洗墨、仰天长啸的场景,穿越千年的历史,我们与古人于日月星辰下促膝长谈。
从王羲之与其友泼墨挥毫那一刻开始,兰亭就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历史气息,笔墨丹青的爱好者将兰亭视为圣地,瞻仰、凭吊者络绎不绝。这里还有许多年龄比我小的小朋友的作品,虽然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不及成年人的阅历丰富,但一笔一画都韵味十足。可惜我不通书法,若能将作品陈列于兰亭,想必也是无上的荣耀。
王羲之成全了兰亭,兰亭也成全了王羲之,人杰因地灵而起,地灵因人杰而流传千古。兰亭一行似有所获,又无所获,也许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般,能让我们于平静中感悟辉煌,于辉煌中感悟哲思。
点评
这篇文章通篇展现了兰亭的文化底蕴,对景物的描写仅有两三处,却充分展现了兰亭的人文气息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小作者在作文中写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味深长,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