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剑敏(宁波润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生产经营计划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涉及的部门和信息较多,需要加强管理做好工作交接,从而保证计划落实执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中关于生产经营计划的内容,经常存在计划与管理脱节、管理流程协调性等问题,对后续工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针对企业管理中生产经营计划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企业管理中应用生产经营计划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效益,确保相关工作顺利落实。根据企业管理计划流程来看,所涉及的部门相对较多,其中关于经济效益的部分包括营销中心和生产中心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性。想要真正提升效益,务必对内部生产结构、成本、市场以及消费者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而生产经营计划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在企业管理方面表现为对各个部门的了解,转变以往独立管理的局面,注重全面性和衔接性,从而引导企业合理投资,避免造成过多成本资金流失。同时,在落实生产经营计划时要求员工做好精细化管理,确保工作内容执行的规范性,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执行,优先了解“该做什么”再细化到“怎么做”,降低盲目性,避免人力、物力等浪费情况。
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在管理方面的应用需要结合市场变动情况和内部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性调整,秉持挖掘问题、不断优化的基本思路,寻找符合企业发展条件的针对性方案,从而发挥经营计划的价值。综合来看,生产经营计划从落实角度上属于一种指向性计划,能够直接反映企业发展规律,并合理预测未来走势,结合详细数据变更计划内容,为后续工作提供必要基础。此外,将生产经营计划应用在企业管理中能够起到定期总结、回顾展望的效果,相关管理者可以根据以往计划来分析不同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从而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生产经营计划除了反映管理模式外还能反映出市场的变化规律,为营销中心和生产中心提供一定数据基础,引导员工秉持前瞻性眼光看待市场竞争,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生产经营计划的规划并不是独立完成的,而是汇总大量数据信息和事实情况而制定的,直观反映某一时期企业经营与市场环境特点,但根据目前对生产经营计划的分析来看,部分内容存在与生产管理脱节的情况。
从整体方面来看,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相对复杂,不仅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还要兼顾社会责任和市场情况,若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不能秉持正确的态度,利用客观视角看待外部环境,必然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导致发展目标不清晰,甚至出现方向性错误的问题,关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
以某企业为例,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生产计划与生产管理脱节的现象,尽管该企业报表数据始终显示产值提升的趋势,但利润并未与之成正比增长,而是不断下跌,最终导致严重亏损情况。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主张跨区域营销,但并未结合市场变动来调节经营计划,盲目对外扩张导致价格战,产品市场售价严重降低。造成这一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计划与管理计划之间的失衡,在领悟到这一问题后,该企业的相关管理者重新缜密分析市场情况,并调整产品结构,结合自身亏损额度进行计划调节,最终扭转局面。现如今,市场动向虽然已经得到有效宏观调控和供给侧调控,但部分产品的生产与营销仍旧存在高频次变动,而在当前局势下大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社会经济效益往往会存在冲动生产的现象,加之与营销中心和管理中心的不协调性进一步激化生产计划与管理计划之间的矛盾,导致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流程和部门协调性问题,需要调节各个工序,确保有效执行计划,避免影响进度。企业在制定经营计划的过程中需要秉持全局性原则,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但目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并未对各业务类型、各层级展开综合考量,部门之间的沟通缺乏时效性,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交流模式有待优化;第二,部分企业在管理方面虽然制定了生产经营计划,但在落实阶段并不细致,导致员工始终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工序出错、生产流程不科学等,例如物料用料短缺、采购与生产信息对接不当、销售与财务之间密切度不高等。
企业在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时需要充分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变化、经济发展趋势、相关政策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从而保证生产计划与管理计划之间的平衡,以此满足企业发展的目标。在制定计划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深入分析企业各个部门的特征与优势,可以应用PESTEL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展开分析制定计划.其中效果比较好的当属SWOT分析法,构建完善的外部环境模型并加以计算,细致划分为环境要素层次模型和最优战略模型,具体构架如图1所示[1]。观察左图能够发现,每一个字母代表一项影响因素,企业需要结合四项内容制定计划;右图则从基础选择部分又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重点部分在于方案各项内容由上一层级交叉而成。
图1 关键环境要素层次模型和最优战略层次选择模型
这种具有综合性的分析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以某企业为例,在针对某项目进行经营计划设计时应用SWOT分析法,发现外部环境中的重点影响因素在于市场,因此在最优战略选择的准则层包括“差异化创新产品”“市场需求增加”“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周边配套不齐全”这四项内容,经过两两比较和矩阵分析后方案层归纳为以下四点:迎合市场需求,避免价格战;发挥低成本优势;创新产品,打造开发商品品牌实力;创新营销。如此一来,方案能够兼顾企业的营销中心、生产中心以及管理中心,综合性极强,能够有效避免生产计划与管理计划脱节的情况,为企业发展提供宝贵基础。
为解决管理流程和部门协调性的问题,需要从生产经营原则的角度入手,保证计划实施的可行性和效率[2]。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相关战略前需要深度调查以往经营规律,并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预测其未来,保证不偏离总体情况的同时进行循序渐进的转型。面对大环境需要勇于迈出第一步,但其所产生的后果也要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综合考虑影响因素。例如在制定周期计划时可以按照年度、季度单位,除了基础内容外还需融入工作考核方面的内容,保证全面贯彻和落实执行计划,具体大纲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决策层:企业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管理层包括物料需求设计),从而有效提升相关业务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各个工序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
1.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在生产经营计划中占据一定地位,主要用于投资方面,根据现有资产决定投资项目,选择合适的内容避免造成经济受损。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开始重视固定资产投资,但由于相关计划缺乏前瞻性,使得投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企业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与盈利需求背道而驰。因此,在落实生产经营计划时需要深度考察投资项目的商业价值,从而创造更多利益。
2.财务成本费用预算
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还需加强对财务成本的预算,从而规避一些资源浪费、入不敷出等情况,实现开源节流,为企业节省一定经济成本。针对财务成本费用的管理还能进一步提升内部人员对企业自身经济承载力和规律的了解,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应对,同时根据财务成本预算还能快速了解生产、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关键点,并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十分重要[3]。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在生产经营计划上增加财务成本费用的占比,突出其重要性,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生产和营销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将其失误率或考核与其薪资挂钩,从而有效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具有一定激励作用。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财务部门需要秉持“成本中心”和“责任中心”的思路,并将初审权下放到不同科室形成权责对等级制,确保资金流向监控,同时提升财务人员的参与职能,及时与工程组、营销部、生产部做好开票与挂账,确保衔接顺利。
3.工程项目安排
重点工程项目安排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这类项目会耗费大量资金,但收益也十分可观。因此,针对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务必做到分类具体、划分明细,整理投资金额计划安排以确保顺利落实,除了项目落实质量外,企业管理者还需关注资金预估的准确性和资金链的完整性,利用长远的眼光,结合规律预判其经济收益和社会价值。针对这一方面的设计站在市场营销策略的角度进行深度分析,加强对生产和影响部分的开拓,从而提升自身优势,具体采取以下策略:全公司务必以市场为导向,将生产、检查作为主要工作,并鼓励全员参与监督,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和责任心,做到“强势推进快速进步”,一切计划以市场和公司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挖掘增效提升质量。
企业管理中应用生产经营计划时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提升部门之间的沟通速度,利用大数据和网络技术的便捷优势提升信息传播速度,利用检索功能实现对信息的实时获取与存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失误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利用企业内部平台完成实时监测与沟通[4]。此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绘制系统的经营计划,从而保证计划内容更加清晰,突出重点部分,让员工和管理者能够明确各个阶段的审核重点与经营主线,掌握生产经营计划实施的具体进度。计算机技术还能用于风险分析,将生产与营销、成本与收益情况绘制成直观的图表,并标注不同时期的关键节点或盈亏转折点,从而制定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中落实生产经营计划方面的内容需要建立监控机制,自上而下形成完善的体系,确保计划执行的合理性,所制定的计划需要配套监督控制,同时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及时应对一些潜在风险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统计汇总的方式发现其中所蕴藏的规律降低风险。现如今市场变动的部分原因在于营销,因此在生产经营计划中可以将市场与营销深度结合,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与筛选,发挥原始数据的功能性,并反馈具体的信息用于后续决策和计划的补充。以往企业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普遍依靠自己的信息库,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也仅限于企业内部,将生产经营计划应用于企业管理能够进一步扩大管理范围,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提升数据科学性,从而确保年度、季度经营方针制定的可行性。以生产计划为例,企业需要加强对生产订单的管理,优先了解生产计划再落实后续采购、物料搭配等环节。在接受订单后需要根据其信息重新策划生产计划,做好资金链维护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定期检查进度情况确保生产作业与计划之间的契合度。此外,还需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尤其是财务、生产与采购部门,制定详细采购计划,保证资金充裕并降低成本,加强流程监管以免由于物料不到位或数据信息衔接不当而造成的生产活动不平衡情况。
生产经营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展现出企业的管理风格和总体思路,从而提升内部员工的工作理念,重塑管理体系,实现科学引导。为保证企业经营计划的顺利落实,联动每个部门中的每个员工,需要搭建激励机制和联动机制,以提升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程度,坚决杜绝粗放式管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可以提炼KPI考核方面的内容,相关指标与员工奖金绩效相挂钩,除了在本部门的表现外,还应包括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方面,从而扩大激励范围使得企业内部团队始终保持一定的先进性[5]。针对这一方面,可以从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入手,增设关键职位,并做好岗位人才流失补充计划,保证生产、营销等一线部门的用人需求。此外,为保证内部新鲜性,还可以建立淘汰计划,加强素质和专业培训,相关薪资、福利、年终奖等分配均融入一定竞争和激励内容,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从绩效管理体系方面务必坚持“可量化、可持续、有计划”的基本原则,按照分级管理与考核的方式实现绩效与分配的联动,确保生产经营计划落实的合理性。
综合以上信息,直观展示出生产经营计划对企业管理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当前生产经营计划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本文从计划设计原则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并根据应用现状分析生产经营计划应用落实的新方向,在完善管理机制、部门协调统一的前提下提升资源配置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