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寰(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95)
新会小青柑是以广东江门新会柑幼果果皮为原材料,与云南普洱茶经过加工后制成的调味茶,也被称为新会陈皮柑。茶柑结合带来的独特清新口感使得新会小青柑很快被消费市场接受,在以年轻人群为主体的消费群体中广受青睐,成为被用于扩张茶叶市场的一款主推产品。但在互联网技术飞速普及的当下,新会小青柑要在茶产品市场中站稳脚跟,仍需要进一步紧跟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及时转变营销策略及口碑建设方向,把握自身优势与消费者需求,通过提升新会小青柑销量来达到助力乡村经济建设、拉近城乡差距的目的。本文首先探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会小青柑产业转型的方向,结合当前新会小青柑营销存在的产业聚合程度不高、营销理念保守滞后、企业消费引导乏力等问题,从多元整合产业力量、主动挖掘产品内涵、实时革新营销观念、发挥消费引导功能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会小青柑营销策略与口碑建设路径。
1.重视产品品质
我国迈入经济发展新时期以来,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产品的消费倾向也有升级趋势,由传统以性价比为优先转为以产品品质为优先。譬如,通过对比近年电商平台茶叶产品销售数据可知,消费者对于高价茶叶的购买数量要明显高于低价茶叶。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新会小青柑也需要在产业建设中适当调整方向,将重点放在如何提升产品品质之上,不再一味地强调“价廉”优势,将品质纳入营销结构中的首要因素当中。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地提升新会小青柑的市场竞争力,收获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2.树立品牌口碑
中国幅员辽阔,茶叶物产也十分丰富,因此茶叶产地也有着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被消费者所熟知、认可的茶叶品牌也相对有限。根据对电商平台茶叶产品情况的了解,消费者在选择茶叶产品时,大多选择搜索知名区域品牌,对于具有品牌口碑的茶企业通常信任度也较高。因此,新会小青柑要在茶叶市场上真正打响知名度,吸纳更多的消费者,便需要将树立区域品牌口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高度重视消费者对于新会小青柑的评价与反馈,并据此作出产业结构或营销结构方面的调整,进一步迎合消费者喜好,形成良性循环。
3.迎合消费诉求
从目前茶叶产品的销售数据情况来看,消费群体年轻化趋势逐渐明显,与传统茶叶消费结构中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体的状况不同,当前25-35岁左右的青年人群成为茶叶产品消费中新的主力军,且这部分人群在茶叶消费诉求上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譬如,在快节奏生活中,饮茶成为了年轻消费群体一种自我放松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茶叶产品带来的情调体验与价值感受也更为重视。新会小青柑具有新潮、清新的特征,与当下年轻群体的饮茶诉求相符,在未来产业转型中应当进一步挖掘这一优势,通过迎合这部分人群的消费诉求来拓宽销路,力求在市场竞争中找到核心竞争力量。
1.产业聚合程度不高,媒介传播效果受限
受历史原因影响,茶产业的聚合集中程度偏低,许多名优茶产区仍以家庭作坊生产模式为主,且茶企业的规模、资金、技术大多相对有限,小农生产方式下,媒介传播效果无法通过高度的产业聚合作用得到提升,在营销宣传工作中容易出现“无用功”情况。譬如,我国目前登记注册并实际运营的茶叶企业中,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仅3%左右达到大型规模,在企业产值方面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知名茶企业相比。尤其对于新会小青柑这类发展历史较短的茶产品而言,相关企业的资金与技术尚未得到完善和补充,在聚合程度与发展规模上也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总体来看不利于营销宣传工作的开展。现阶段,移动新媒体成为茶产品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而要维系媒介传播工作的运转,既需要以技术型人才作为支撑,又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在缺乏足够资金、技术支持的前提下,难以达成预期宣传效果。
2.营销理念保守滞后,缺乏深度创新价值
新会小青柑进入茶叶市场的时间较短,在营销理念方面大多以沿用其他茶产品经验为主,整体上趋于保守滞后,缺乏现代理念、创新精神的注入,导致小青柑的产品特征、品牌亮点得不到有效挖掘,进而也难以借此培养出足够的社会认知度及消费者忠诚度。一方面,不同茶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营销方案互相借鉴现象,且模式基本局限于图文展示、生产过程描述、产品属性解析等,缺乏情感层面的互动与内驱,难以引发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容易导致“无效宣传”现象的出现,在消耗宣传成本的同时无法取得对应成效。另一方面,大多茶企业不具备“让消费者深度参与”的营销意识,仅以短期内的销售业绩为营销目标,采用的营销手段也大多局限于买赠、分享有礼等,与消费者没有构建起较为牢靠的互动联系,进而也难以提升消费者黏度。
3.企业消费引导乏力,整体文化氛围缺失
现阶段,消费市场中关于茶产品文化氛围不足的问题已被茶企业广泛关注,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中,既有着社会发展的客观作用因素,也有着茶企业消费引导不足的影响,整体上并不具备足够的茶文化氛围来作为消费驱动力量。一方面,新会小青柑作为当下“网红”茶产品,相关茶企业众多,但大部分企业在将小青柑纳入销售范围的同时,没有在茶文化引导方面投入太多精力,仅仅将宣传筹备的重点放在自身短期效益的考量方面,缺乏对培育茶叶市场的深入探究。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步伐不断加快的当下,茶文化作为一种“慢生活”象征符号,逐渐也被染上“快节奏”色彩,人们对于饮茶的需求也更多倾向于对“小资”生活的追求,缺乏体悟其中内涵的耐心,加上茶企业在其中没有发挥足够的文化引导功能,关于茶文化的社会氛围日渐淡化。
1.多元整合产业力量,搭建合作营销机制
针对新会小青柑产业中力量分散化的问题,可由不同角度推动产业力量整合,形成多元化、集中化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纵向与横向的优势,重视集群式产业链条的建设,基于分工协作与产业联系,使企业能够在产业链条中快速与茶叶种植户建立合作关系,相互之间组成种植联盟,赋予加工及销售环节更大的话语权,以便促成内部良性竞争,为企业在市场中的进一步销路拓展奠定有利基础,有助于带动茶产业链的整体战略升级。另一方面,将茶叶相关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及电商平台等社会主体的资源力量集于一体,通过网络平台组建起虚拟、完善的组织架构,各个主体分别在架构内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致力于解决现实茶产业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大限度发挥组织效能。同时,新会小青柑的相关茶企业可以搭建起合作营销框架,以合作的形式共同承担营销活动费用,并将费用统一用于产品或服务品牌的联合打造中,如聘用专业型营销策划人才、大范围实施营销方案、打通线上线下体验渠道等,实现茶产品推介力度的综合提升。
2.主动挖掘产品内涵,重新设立营销定位
对于当下茶产品市场而言,一味地因循守旧难以打通新的通路,需要从重视创新、重视内涵的角度出发,主动迎合社会关注点,在充分挖掘产品内涵的基础上,找准有效营销的方向及定位,推动效益最大化。从新会小青柑的主要消费群体特征来看,主要呈年轻化、多元化,对产品的要求也体现在多个不同维度,如在获得服务时,也希望能够体验到产品核心功能带来的舒适感、新鲜感等。因此,新会小青柑在营销策略设计中应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举措,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吸引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积极参与到茶产品调研等互动中,或可采用众包创新等模式来激活大众参与创新的兴趣,从而跳出传统茶产品销售思维框架,使最终产出的成果与消费者喜好真正相符。同时,为进一步体现新会小青柑的产品特质,还需要结合产品的产地、渊源、定位等内涵信息,重新设立后续营销定位,面向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广告宣传投放,以特定的优势打响市场口碑,致力于成为茶文化中的象征性要素,使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地域品牌认可度。
3.实时革新营销观念,衔接线上线下资源
当下,互联网营销渠道成为主流,但茶叶作为一种重视线下体验的产品品类,同样不能忽视线下营销的维护。为达到“两手抓”效果,可透过“线上+线下”的新营销模式,融合时兴的共生营销、社群营销、文化营销等新理念,在新会小青柑营销方案设计中灵活化用,充分将茶叶界的新思路、新观念融入其中,最大程度优化用户体验,在此过程中,始终遵循线上与线下优势互补的原则,打造“线上推广,线下体验”链条,一方面扩大消费者接收信息的空间,另一方面使消费者能够基于认知获得实际体验,从虚拟走向现实。譬如,可设立关于新会小青柑产品的线上交互平台,功能包括产品信息查询、店铺整合、销售与评价等,再于线下广开门店,消费者可先于线上渠道了解关于新会小青柑的基本信息,再到门店进行品尝、体悟,还可将体验心得发布在线上,与他人进行交流,无形中参与到产品口碑的建设中来。
4.发挥消费引导功能,营造饮茶文化氛围
企业在市场中具有消费引导功能,新会小青柑要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与口碑,可主动发挥相关茶企业在其中的牵头作用,通过营造饮茶文化氛围来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深度培育消费市场。首先,透过大数据比对分析,深入了解当下消费者对于茶产品的需求偏好及饮用习惯,并据此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来将新会小青柑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如通过软文植入、短视频拍摄等贴合年轻人群喜好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潜在消费群体进一步了解产品,进而选择购买产品。同时,通过互联网融媒体渠道来创设良好的茶产品传播情境,选取恰当的地点、时间来激活消费者兴趣,避免无效传播。另外,重视产品信息在不同媒介传播口径中的统一性,与消费者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可信赖的关系,在确保宣传信息一致的前提下,不断通过品牌信息的有效宣传来加深消费者对于宣传信息的认知,并通过合理的服务与互动,将之转化为产品口碑。
综上所述,新时期经济发展态势下,乡村振兴战略方向不断变革调整,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有必要紧跟时代变化,在营销模式与口碑建设方向上不断创新,使产品特征进一步被市场认知、认可,进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新会小青柑作为近年来在市场中开始崭露头角的新兴产品,与年轻人群的饮茶需求有着较高的契合度,有助于进一步激活茶叶消费市场,与新的消费人群建立起稳固的供需关系,因此有必要重新考量该产品在茶产业中的市场定位,找准营销策略落脚点,打造良好口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销售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