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课堂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探究

2022-07-14 06:44:12童惠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高职

童惠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新课标中指出,高职音乐教育,必须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具备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体现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中的地位。面对精神文化快速发展与建设的社会背景,民族音乐文化的保障和传承变得十分关键,对提高音乐教育有效性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所有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民族音乐的角度考虑,以《古筝精品课程》为切入点,对民族音乐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和高职音乐课堂的融合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音乐教育质量。

一、国内民族音乐文化现状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且多元的民族文化、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不仅有着众多的音乐种类,同时音乐资源也非常多,但传承至今,很多民族音乐在时代的浪潮中,陷入断层、断流等问题,不少民族音乐甚至遇到了无人可传的危机。例如,目前很多仪式音乐、宗教音乐、民间技艺已经日渐消亡。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陷入断送危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认识到曲艺曲种、歌仔戏、宫廷乐等音乐需要被重点保护,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否则流失的将不仅是各种音乐作品、文化种类,甚至有可能影响我们中华文明千百年的民俗音乐传承。

我国近些年在市场贸易、外来物质的影响下,网络中的各种民族经典音乐、民俗作品越来越少。摇滚乐、流行乐则广泛流传,在港台流行乐、哈韩文化推波助澜下,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出现粉丝狂热、盲目崇拜的情况。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在社会环境作用下,民族音乐教育也开始走向了课堂。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并不喜欢传统音乐,更喜欢嘻哈音乐、日韩歌曲。学生从网络媒体中获取各种西方音乐文化,但很少利用网络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只有少量的课堂时间,能让学生浅显的了解民族音乐项目。很多高职学校所用的教学模式十分生硬、理念陈旧,不少学生根本不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在传统、生硬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无法表现出求知热情。

改革开放背景下,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和探索,越来越注重科技建设、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建设。但在面对来势汹汹的外域文化冲击下,很多人出现了文化自卑、文化危机。许多地方政府虽然明白建设民族文化传承是很重要的事情,也投入了很多人力和资源建设地方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但这些产业多数如果不与效益性、利益性的旅游业挂钩,就很难实现对民俗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推动和发展。

二、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承意义分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国的民族体系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中陷入很多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国政府提倡使用政策保护体系。例如按照风俗文化差异以及地方民族特色,组织大量人力,重点保护即将陷入文化断层、存在文化危机的各种民族音乐。除此之外,国家、地方政府也在大力支持民间的音乐文化传承者与艺术家,投入大量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整体保存各地的音乐作品、音乐文物等,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创建了生态音乐的保护基地。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国内已经有大量民族音乐成功申请非遗,比如蒙古长调、新疆十二木卡姆、昆曲、古琴音乐等等。

此外为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重点保护民族音乐,我国制定了大量的保护措施,并组织大量音乐院校青年人才和专业人士主动和老艺术家进行文化交流与学习。这种保护机制与传承方法已经十分普遍,又称活体传承。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地点,为了实现民间艺术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各地政府在高校中专门开设了一些传承民族音乐的课程,号召年轻学生主动学习与继承民族文化、音乐文化。从现实结果的表现来看,国内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投入的力量和资源的确获得了很好的回馈,保护机制具有非常好的使用效果。

三、当前高职音乐教育问题

(一)没有深入内在,仅停留于表面

音乐课是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渠道,当前高职音乐课堂上,课本中虽然设置了一些民族音乐方面的内容,可是很多教师并没有从实际角度考虑,没有开展实实在在的内在涵养教学,这限制了部分学生的理解,无法让学生感受来自音乐的魅力,学生在课堂上走形式问题十分严重。不少专业音乐教师的研究方向和传统音乐背道而驰。其实,还有一些教师,本身并不了解什么叫做民族文化,什么又是民族音乐,比较有意思的是,有些班级里学生知道的都比教师多。此外,众多来自于民族音乐的内容,其实并不能完整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比如布依族的音乐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就没有专业、具体资料可以用在教学当中。以上是高职音乐教育很难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直接原因。

(二)学生很难形成兴趣

当前很多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但这些学生所喜欢的明星,多数是影星和流行歌曲明星,很少有学生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演唱家,学生没有表现出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在市场贸易以及外来物质文化影响下,不少学生盲目喜欢外来的音乐文化。在日韩嘻哈文化和港台流行文化冲击下,不少学生崇拜流行音乐。很多高职音乐教师因为年纪比较大的原因,很难更改自己的教学习惯与理念,只能使用老一辈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不少学生缺少民族音乐学习经历,不了解民族音乐。教师只会用强制性的办法,这使得有的学生表现十分叛逆,这种情况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承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我国民族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平台与环境,但大都缺少传承意识,是文化断层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因为教师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学生兴趣,所以学生不愿意学习,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精心准备的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毫无意义,许多教师想要让自己班里的学生能够自觉一些,自行设计音乐活动,参与各种项目,不少教师甚至费心费力的准备了很多东西,教师虽然表现地十分积极,但学生却没有主动响应与参与,教师只能强制要求学生参与,结果使得学生更加抵触民族音乐学习,影响了教师教学积极性与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没有明确的教学框架

现代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感是现实存在的,如今我国的音乐教育系统中,没有明确的民族音乐教育框架。教材编排混乱是常态,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没有获得非常好的发展,较大的教学跨度,学生很难接受。此外许多民间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手法、节奏和旋律具有共性特征,但不少教师没有总结这些内容,比如民族音乐中包括游牧民族、戏曲民族、乡土风情等,杂乱的民族音乐,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民族音乐是瑰宝,在我国文化体系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经典。高职民族音乐教材的合理安排,是有效传承民族音乐的关键。

我国有许多历史悠久且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歌,但高职音乐教材中,却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高职音乐课本中,有必要多增加一些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如《牧歌》《大雁湖》等。

许多民族音乐其实是有很深沉的文化和历史的,各种各样的民族习俗和文化共同组成了我国民族风俗和习惯。不过,因为现在社会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变大,很多人已经失去了精力和心力去研究、琢磨和学习不赚钱的民族文化。外出打工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很多民族文化缺少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和平台。有些历史悠久的乐器和歌舞,因为没有艺人的学习,近些年大量消失。年轻人全部加入到打工大军,为了谋生放弃了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音乐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中陷入断层情况。学校是民族文化传播基地,学校方面没有做好民族文化方面的工作,只是简单的进行流程化、形式化介绍,这么做显然是不足以支撑和保障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四、高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途径

(一)打造民族音乐框架

现代音乐和民族音乐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教师不应该将差异隐藏起来,教师有必要主动表现出现代音乐和民族音乐之间有哪些区别,总结二者节奏、艺术价值、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不同。教师需要使用音乐作品指导与授课,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民族音乐体系、背景,从而了解音乐描述的内容,呈现出民族音乐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让别人知道民族音乐的发展特色、发展规律。除此之外,教师有必要做好音乐文化差异分析,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音乐作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各种民族音乐含义和特色进行描述。

在民族音乐传播中,构建高职校本特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高职的校本课程完全可以适当补充其他民族音乐内容。当然,补充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此时的状态,尤其是学生是否熟悉和了解民族音乐内容。在学生年级递增的同时,可以增加各种难度比较大的音乐内容。时代发展中,每个行业都在变革,民族音乐同样如此,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提高民族音乐的流行度,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民族音乐。时代在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撑,民族音乐能够凝聚为时代的缩影,其实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民族音乐都能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学生的品德、素质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学生走进其中,感受到千百年的文化魅力。在各种元素变化以及演奏方法变动中,民众的情怀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与之对应的是,在民族音乐情怀视角下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容易得到学生接受与认可。另外,创建框架教育模式,才能筛选出有音乐能力和有学习音乐兴趣的学生。教学期间,教师需要给学生提出各种要求,让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信,主动参与到民族音乐学习当中。教师需要让学习兴趣强、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走进音乐背后,感受音乐文化本质,甚至和教师一起准备音乐拓展项目。如学生自行设计活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创建文化活动,让更多学生都能了解民族文化和音乐知识。

(二)组建优秀师资团队

对于高职音乐教育来说,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关系到最后的民族音乐活动效果。因此,高职音乐教育中,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筛选条件,选择专业教师负责民族音乐课教学。高职教育需要定期组织音乐文化活动,培训更多优秀的音乐教师,组织其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要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民族音乐进高职音乐课堂打下基础。教师有必要定期组织民族音乐作品推广,比如校园歌唱比赛、校园讲座、校园演出等活动,用这样的方法,就能创设良好民族音乐学习环境与氛围,调动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家乡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带到课堂,和其他同学分享,扩展同学视野。

(三)创新课堂,注重实践

有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是,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学难度比较大,适当穿插一些民族音乐背景知识,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短期把握音乐精髓,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在课堂教学期间,需要教师有选择的开展教学工作。如京剧板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研究京剧的美感。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逐渐积累了大量知识,营造了良好的研讨氛围,实现了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的完美融合。该过程中,师生相互学唱交流、模仿和讨论,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体现出教育效果。

五、结语

高职音乐教育中,传统民族音乐的融合,除了能够更好的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音乐涵养。所以音乐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做好教学框架的优化,保障音乐教学活动的创新,让学生能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了解各种各样的音乐知识,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族高职
我们的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