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敏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规划》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规划为新时期深化改革教育评价由党中央、国务院提供任务陈述和施工图改革新时期教育评估在中国,这是一个重要的文件关于教育发展的方向。《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德育、问题导向、科学有效、统筹兼顾、中国特色等原则。“五棍子”是新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原则。我们要认真学习、认识和实施全面深入的办学改革。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立德树人;教育发展
一、坚持问题导向,破除“五唯”痼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克服重成绩、重录取、重文凭、重试卷、重帽子的长期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的接力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此后,“五个一”的否定名称广为流传,成为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代名词”和集中体现,是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总体规划”列出的五项重点任务中的22个具体改革项目,都是为了实现取消“五才”政策的目标而系统地、全面地设计和实施的。《总体规划》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党中央、群众和社会的关注出发,统筹推进教育评价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文本中带有“坚决”一词的句子往往是主要问题,是对象的“破”,包括党委、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和功利性倾向,坚决纠正片面追求毕业率倾向;学校评价:坚决克服重智轻德、重分轻质等片面办学行为;教师评价: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学轻教育等现象;学生评价:坚决改变用分数标记学生的做法就业评价:改变“只上精英学校”、“只上学历”的就业取向。“立项”的要求大多在评议改革的五个重点任务的标题中细化,包括评议改革党政教育工作、“促进科学履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德育根本任务的实施”;改革教师评价“弘扬和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的评估人员,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发展”,即建立一个机制的使用人才,形成人才的好形势没有坚持一种风格,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就业需求为目标。
二、“四个评价”体现了对教育规律和人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总体规划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改进综合评价”的主要原则,贯穿总体规划的任务和措施。“四个评价”的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创新,道路,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强调动态评估、诊断、多样性,打破“年轻人”治疗评价方法,促进多样化,评价对象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更系统调查哈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评价的定位、识别、控制、等等,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对于构建符合中国实际、与世界水平接轨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国,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政教育评价改革抓住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国家的伟大规划、党的伟大规划。中国的事情要办好,关键在党。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改革党政教育工作评价,可以说是抓住了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总纲》的一个亮点。为了促进各级党委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提高党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工作机制,“总体规划”提出:“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估,促进科学税”的性能,并设计三个改革任务。一是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党的各级委员会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和政府共同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教育领导制度。
三、重点任务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2.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完善幼儿园评价。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改进高等学校评价。
3.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4.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5.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
四、新时代教学改革策略
1.课程管理改革
我国传统的课程管理有几个弊端:课程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民主性;课程目标过于抽象,缺乏操作性;课程内容过于统一,缺乏适应性;课程实施规定过死,缺乏灵活性。长期以来,这种课程管理权力的高度集中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我国课程管理的实际,阻碍了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积极性的发挥。为此,《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課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管理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管理体制,将课程管理的权力由中央向地方和学校逐步下放,让地方和学校拥有部分课程权力,这是对管理制度的一种“平衡性”诉求,寻求课程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弹性化、社会化。事实上,课程权的下放能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益于课程资源的因地制宜开发,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2.教学课程改革
(1)教学主体拥有课程设计与开发权
(2)教学主体拥有充分的课程实施自主权
(3)学生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
总结:
进入新时代以来,时代背景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也有了新的更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对我国所处的新环境以及新矛盾的准确把握。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新时代新的实践总结与理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