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明
叶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属于农业大县,辖1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554个行政村,总面积1 378 km2,耕地面积7.67万hm2。近年,叶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节水技术,现已建成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示范点2个,墒情监测点7个,集雨补灌水窖2 000余个,农业节水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叶县农业节水技术模式
叶县农业农村局自1996年开始围绕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修建防渗渠、集雨水池、配备节水灌溉设备等方式开展农业节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以下四种农业节水技术模式。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
根据叶县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围绕优势作物,采取喷灌、微喷灌等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模式进行灌溉,全县建设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示范点2个,示范点水源充足、电力设备齐全,种植标准化、规模化。
(二)测墒灌溉技术
按照不同耕地类型、土壤质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墒情监测点,配置墒情监测仪器设备,根据土壤墒情制定适宜农作物灌溉计划。目前,叶县具有固定墒情监测点5个,自动墒情监测站2个,监测数据上传至全国墒情监测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三)集雨补水技术
在地下水超采的山区乡镇,以蓄积和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核心,建成集雨补灌水窖,蓄积自然降水,有效调配水资源,全县共建设集雨补灌水窖2 000余个,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四)旱作养雨技术
在依靠天然降雨进行农业生产的区域,采用地膜覆盖、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增厚蓄水涂层,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上因地制宜选用农作物抗旱新品种,减少和淘汰高耗水产品,发展抗旱农作物,研究推广农作物抗旱新品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节水意识不强
农民群众对灌溉的认识仍停留在大水漫灌的阶段,一旦有干旱天气出现,采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灌溉的现象屡见不鲜,据统计,2020年叶县灌溉面积共2.81万hm2,采取漫灌方式灌溉的耕地面积0.16万hm2,占比5.69%,农民节水意识不强,造成水资源浪费。
(二)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小,规模化发展难度大
叶县现有的农业节水灌溉方式,只是在一家一户原有的灌溉系统的基础上,加装田间灌溉设施,实现节水灌溉的目的,无法规模化、集中化灌溉。2020年数据显示,全县耕地面积7.67万hm2,灌溉面积仅有2.81万hm2,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6.6%,节水灌溉面积780 hm2,仅占总耕地面积的1.02%,规模化、集中化灌溉面积少之又少,节水灌溉面积小,形不成规模。
(三)农业节水技术不完善,灌溉設施薄弱
叶县现有的节水农机具,农业灌溉配套设施设备薄弱,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且节水技术不完善,目前的农业节水技术是单纯建新渠道用来防渗,采用喷灌、微喷灌等灌溉方式,很少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形成集成技术。加上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使用年限有限,设备更新慢,原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运行效益差。
(四)政府投入资金不足
近年,用于农业节水方面的资金很少,难以满足农业节水工作的开展。大部分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节水灌溉是个人掏腰包用于打井,开展水肥一体化等,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农业节水的实现。
三、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思想行动上充分认识到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把推广农业节水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广泛宣传节水重要性,详细讲解节水农业技术要点,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
(二)加强技术培训力度
通过组织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培训节水农业政策,节水灌溉技术及相关设备的使用,营造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的良好氛围,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与农民的素质。
(三)抓好节水设施建设,推广现代节水灌溉技术
一是要抓好节水设施的建设,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要推广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如水肥一体化、测墒灌溉、低压微喷带等灌溉方式,对传统的大水漫灌等方式进行改造;三是推广秸秆、地膜覆盖,深松耕等以覆盖为主的增温保墒技术;四是推广抗旱抗逆技术,推广抗旱剂、保水剂、蒸腾抑制剂等,改善土壤保水性能,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叶县各级财政在资金上向节水农业倾斜,加大投资力度,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基金等各项经费,安排一部分用于节水工程,出台配套措施,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使节水灌溉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