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璇
2021年10月7日,两名年轻人在北京一家影院观看电影《长津湖》的海报(李欣/摄)
《觉醒年代》《人世间》等掀起“追剧热”;《战狼2》《流浪地球》《长津湖》接连打破我国电影票房纪录;《大鱼海棠》《雄狮少年》等体现中国审美旨趣的国风动画电影不断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电影、电视剧领域的创作进入了从高原攀登高峰、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新发展阶段。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
近十年来,我国电影、电视剧创作逐渐摸索出既符合全球规范又独具民族文化底蕴的原创之路,以影视表达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广大创作者的自觉。
“讲好中国故事不是一些浮光掠影的拼凑,或只是视觉风格上的追求,而要与中国文化有精神往来,内化成一种精神情感力量,传递给观众。”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高薇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以《人世间》为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其中内蕴了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如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改革开放中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2022年春天,电视剧《人世间》创下了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近5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作为展现半个世纪百姓生活百态的现实鸿篇,《人世间》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呼应时代的创作方式,再现了时代的伟大变迁。
近年来,回归创作规律、回归现实主义题材,成为影视创作的一大趋势。
玄幻仙俠和脱离现实的都市时装剧曾一度在影视内容市场上充斥,影视创作主流与支流之间发生颠倒,“边缘成主流,主流成边缘”成为彼时影视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一众“流量明星+IP改编”当道的情况下,以《人民的名义》为代表的现实题材剧集仍突围成爆款,这并不是某个作品的偶然,而是主流回归的必然。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民众心态的变化,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增强。观众越来越不接受脱离生活的‘悬浮剧’,渴望真正基于现实的好剧。”影视策划王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这为影视创作指明了方向。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在近年不断涌现,如反映扶贫攻坚的《山海情》、聚焦亲子教育的《小欢喜》、具有一定批判精神的《中国式关系》等,均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认识和描摹“小生活”,建立起基本精神尺度和审美规范。
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往往通过描述普通观众最熟悉的日常,在看似琐碎的生活里提纯出生活的韵味与诗意,从而成功打破地域、文化乃至年代和时间的界限,引发观众的共鸣。
值得关注的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近年也开始在注重想象力的动画电影中有所显现,例如关注非遗传承和城乡流动中青少年成长问题的《雄狮少年》。
在重现生活中,一些现实题材力作已经具备追求史诗风格的自觉,进而有力地呈现出一个立体的现实中国。
以《人世间》为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其中内蕴了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如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改革开放中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不仅是反映生活的“多棱镜”,背后须有理想主义的支撑才能走向深入和深刻,如《功勋》《山海情》《破冰行动》《中国医生》《十八洞村》等作品,都在完成着对正确价值信仰的构建。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该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来鼓舞和引导当代青年,帮助青年人从历史中汲取正能量。”《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21年,《觉醒年代》作为建党百年献礼剧在影视内容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以其对1915年到1921年历史风云中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变革历程的细致还原,揭示了主义的选择和理性召唤的必然,以厚重精神力量感动了大批观众。
作为一个党史研究学者,龙平平撰写《觉醒年代》剧本时吸取了不少最新的党史研究成果。他认为,作品播出后应该会在党政干部、高级知识分子中产生一定反响,但出乎意料的是,这部剧在青年人中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著名军事题材影视策划李洋看来,主旋律影视表达回应的是国家意志与国民情感的双重需求,从这个角度上看,它有着更大的文化担当——激活“沉睡的数据”,扩大主流文化的人群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这在近年来出现在大银幕上的一系列“新主流电影”中也有着鲜明体现。
如果说2009年《建国大业》是主旋律电影向“新主流电影”转向的起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新主流电影”日臻成熟,逐步形成了具有类型化、商业化外观,同时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主流价值观生动表达的特征。
以《湄公河行动》《战狼2》的票房成功为标志,“新主流电影”强势崛起,在电影市场上发挥着文化引领、撑起票房大盘的双重作用。
“‘新主流电影’近年来的强势崛起,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生活安定、社会繁荣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爱国主义获取市场意义上的成功,是年轻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表现。”
无论是表达成熟的类型片如《长津湖》《悬崖之上》《奇迹·笨小孩》《狙击手》《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等,还是在个人与家国叙事中找到平衡的系列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都成为档期内票房表现的佼佼者。
“‘新主流电影’近年来的强势崛起,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生活安定、社会繁荣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爱国主义获取市场意义上的成功,是年轻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影视编剧、导演段连民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随着艺术创作的不断深入,在“大需求”的召唤下,以“新主流电影”为代表的主旋律影视创作也探索着更符合时代需求的价值观演示对象,如爱、牺牲、正义、和平、人性善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如今,在公众话语之间寻找和凝聚共识非常重要,影视创作必须和我们当下社会巨大群体的精神面貌、所思所感强关联,这才是一个有活力的创作。”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电影《狙击手》原著及编剧陈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影视创作正处于一个全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题,是寻找属于我們自己的文化感召之路,通过具体鲜活的人物故事、与观众需求契合的视听场面,一点一滴地增强情感震撼性。”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当下,国产影视作品与越来越多优秀的海外作品同台竞技。李洋认为,这倒逼了创作者去打造能够有效实现主流文化表达、制作水平更高的作品。
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影视生产工业化体系的建设。
2017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第六条即提出:“国家鼓励电影科技的研发、应用,制定并完善电影技术标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电影技术创新体系。”
“《长津湖》中有大量雪景,如何通过雪景烘托电影主旨,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加持。”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认为,《长津湖》这类大制作电影的背后都有电影工业化的影子。
视听升级的背后,一方面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在影视生产方面的渗透应用;另一方面则是影视生产流程的重新整合,强调流程标准化、高效协同与分工。上述两个方面构成了影视工业化的主要内容,也是近年业内探讨的热点。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吸取了世界电影工业体系化运作的经验,体现出工业化制作的较高水平。从《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到《青蛇·劫起》等动画电影绚烂的视听场面中,凸显了我国动漫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另外,一些中等投资规模的电影如《疯狂外星人》《狙击手》等,以及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等,也在其体裁范围内对影视工业美学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关键是要做到深度的文化追求,形式上再实现‘文有文的法,武有武的法’。”周星说。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情感内核和美学风格都一定要是中国式的。中国人对土地、家园的眷恋,是刻在骨子里的,就像房子不止是物理空间,还代表着家庭和亲情;地球对中国人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一个生存空间,更是家园和文明的象征。”
虽然影视工业化体系建设要有世界性的目光,但影视创作是民族的,每个国家的影视创作都来源于该民族特有的文化属性与审美传统。
《流浪地球》以“带着地球、负重前行”为主题,用科幻表达了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独特思考;《妖猫传》将唐诗美学以及中国式的哲思,以“幻术”般的电影视听呈现;《长安十二时辰》则讲述了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故事。
可以说,近十年出现的一大批影视作品,既体现了影视工业化成果,也有着鲜明的中国审美旨趣。
高薇华认为,文化基因已根植于新一代创作者和观众的心中,中国人的内心积聚着一种“文化乡愁”,而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社会开始向本民族文化传统寻找自信和精神归依,“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电视剧《人世间》剧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张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守正创新,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是这一代创作者的使命,这种文化实践已经出现,正在勃发。
追光动画创始人王微以新一批的动画创作者为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们不甘于拾人牙慧,普遍具有实现自我文化表达的野心,这是未来中国动画树立民族风格的希望。”
2015年暑期,《大圣归来》以9.6亿元票房成绩冲破当时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此后,《大鱼海棠》《小门神》《大护法》《罗小黑战记》《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白蛇·缘起》《青蛇·劫起》等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美学风格的国产动画电影接连出现,构建起了当代的“国漫”群像。
高薇华认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文化本就多元包容,为以想象力为核心的动画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和丰富的素材,而从宏观角度而言,这类作品的出现回应的是一种“文化呼唤”。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映的《罗小黑战记》在日本公映的原声版、配音版累计票房达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00万元),创下了中国动画电影海外发行票房纪录。
具有鲜明中国文化表达的作品往往更能引起海外观众的兴趣:《琅琊榜》以权谋故事为外衣,展开了具有家国情怀的角色群像,使日韩东南亚观众也沉迷“追剧”;《延禧攻略》把缂丝技术、打树花等非遗技艺融入剧集,入选美国《综艺》杂志2018年度海外最佳剧集。
《人世间》导演李路表示,开拍不到一个月时,迪士尼就买走了《人世间》非中国地区的播映权。一收到消息,他便对剧组成员说:“我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和画面都要有国际视野了,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想想国外人怎么看我们这50年的变迁。”
接下来,还需要更多展现当代中国的作品走向世界。“要深刻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反映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张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