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堃
6月6日,英国议会下院的359名保守党议员对首相约翰逊进行了不信任投票。尽管约翰逊涉险过关、得以留任保守党领袖和英国首相,但他接下来的路并不好走。除了需应对内忧外患,约翰逊还面临来自保守党内的“反叛”压力。那么,约翰逊的首相任期会不会像一些评论所说的“时日无多”了呢?
“聚会门”是导致此次不信任投票的直接原因。英国首相府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官员被曝出,在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疫情封控期间,多次违规举办聚会,参与者甚至包括约翰逊本人和妻子。约翰逊也因此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违反法律的在任首相。几个月来,由于“聚会门”事件持续发酵,工党、自由民主党等在野党多次要求约翰逊辞职,保守党内也不断有成员向约翰逊施压,要求其辞职。6月6日,保守党议员团体“1922委员会”(即英保守党普通国会议员委员会)主席布雷迪宣布,至少有54名保守党议员致函要求对首相进行不信任投票,达到启动投票15%的门槛。在当晚举行的不信任投票中,211名保守党议员支持约翰逊,148名希望他下台,未达到通过不信任动议的180票,约翰逊涉险过关。但不支持约翰逊的保守党议员占到了41%,这与他2019年7月当选保守党领袖时获得的压倒性支持形成鲜明对比。按照规定,在首相赢得过半数信任票的情况下,至少在一年内不得再次对其进行不信任投票。虽然约翰逊暂时“安全”,但这并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他仍然面临保守党内“反叛”的巨大压力。
事实上,保守党内部分议员对约翰逊的“反叛”和不满由来已久。无论是在英国脱欧、新冠疫情防控,还是在经济与外交政策等问题上,保守党内反对首相的力量一直都很强大。党内分歧也是保守党多年以来难以解决的“老问题”。在保守党的历史上,凡是遇到过信任危机和党内分裂的领袖最终都难逃下台的命运:近的如上一任首相特雷莎·梅,远的如撒切尔夫人。特雷莎·梅虽然在2018年保守党对其的不信任投票中获得了高达63%的支持率,但在半年后仍不得不辞职;撒切尔夫人尽管在1990年保守党领袖的竞选中获胜,但由于党内在欧洲问题上分歧严重,仍不得不辞去首相一职。如今正面临内忧外患的约翰逊,是否会重蹈覆辙?
受到脱欧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英国近两年的经济形势一直低迷不振。2020年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了9.4%,衰退严重程度远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尽管2021年英国实现了7.4%的增长率,但这是在2020年经济大幅度下滑基础上实现的“增长”,经济水平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2022年开年后,英国经济增长乏力,第一季度同比仅增长0.8%。经合组织6月初将英国202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4.7%下调至3.6%,且预测2023年为零增长。英国央行甚至预测2023年英国经濟将再次萎缩。
当前,由供应链危机和能源危机引发的通胀压力是英国经济面临的最严峻问题。英国物价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就出现大幅上涨,冲突进一步促使能源和粮食价格飙升,加大了通胀压力。继今年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达到7%之后,4月英国的CPI继续上升至9%,是198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而在过去20年左右,英国的CPI一直保持在2%左右。英国央行行长甚至表示今年年底通胀率有可能达到两位数。生活成本的上升最终需要英国普通民众“埋单”。有民调显示,约有530万英国人冬季将被迫在取暖和购买食物之间做出选择。
2022年6月7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唐宁街10号主持每周例行内阁会议。就在6月6日,他刚在保守党党内不信任投票中涉险过关。
英国经济的低迷与保守党长期坚持的“低增长、高税收”经济战略不无关系。尽管约翰逊政府承诺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但能够使用的手段有限,其增税计划更是“饮鸩止渴”,不利于商业投资,英国民众对保守党及约翰逊的支持率显著降低。根据舆观(YouGov)的民调结果,自2021年12月以来,工党的支持率连续反超保守党,有约2/3的英国民众对约翰逊政府不满,而约翰逊本人的支持率在“聚会门”曝光后更是下跌了11%,降至其当选首相后的最低点。这也直接导致保守党在2022年5月的地方议会选举中遭受重创,成为议席数量损失最多的政党。这一结果与2021年保守党在地方议会选举中的“高歌猛进”形成了明显反差。尽管地方议会选举主要关注的是地方事务,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选民对不同政党的满意程度。可以说5月的地方议会选举是对保守党和约翰逊的一次“示警”。
在外交上,约翰逊政府也面临巨大困境。退出欧盟后,英国仍将自身定位为全球大国,“全球英国”战略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表述。约翰逊政府在2021年3月发布的《安全、防务、发展与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中提出,英国要成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能够解决问题和分担责任的国家”,力求重塑“全球大国”身份。但是,在英国“丰满”的理想面前,其能力不足的现实却很“骨感”。脱欧对英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都造成了直接负面影响,而经济实力受损又对英国军事力量建设造成了间接负面影响,导致约翰逊政府可支配的“外交资产”缩水。在脱欧问题上与欧盟龃龉不断、甚至对已经达成的脱欧协议出尔反尔都严重破坏了约翰逊政府的外交信誉,损害了其外交软实力。
俄乌冲突爆发后,约翰逊政府似乎认为遇到一个实现“全球大国梦”的好机会,希望能够通过积极制裁俄罗斯“出风头”。但英国在对俄、对华等重要对外政策上一味追随美国,在战略上对美国的依赖愈益加深,日益难以摆脱美国“小伙伴”的“标签”,这与其重建全球大国的愿景背道而驰。不仅如此,失去了欧盟这一依托之后,英国非但无法再像从前一样发挥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桥梁作用,在欧洲越发没有“存在感”。如在俄乌冲突中,代表欧洲的是法国、德国而不是英国。英国在俄乌冲突中的高调表现与其实际能力并不相称,其成为全球大国的“野心”最终难以实现。
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约翰逊能否支撑到2024年底的大选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