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琳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考察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自古就有“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的海洋战略和“观于海者难为水”的海洋意识。历史的时针拨至今天,海洋依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和“蓝色粮仓”。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近年来,沿海地区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我国经济形态呈现出鲜明的“依海”特征,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作为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经济始终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曾经,我们虽有近2万公里的海岸线,但我们的梦想只能止步于岸边;现在,我们的远洋巨轮穿梭世界、艨艟巨舰劈波斩浪,“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的梦想已变成了现实。4月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9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8.3%,高于国民经济增速0.3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这是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可以说,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决定了我们星球的“底色”,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的海底是未知的。对于这片未开垦的荒野,人类充满了好奇。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必须以保护海洋为前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的根本要求和基础保障。
如何与海洋和平共处,这是所有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如何尽可能地保护好海洋的生态,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曾记否,《国家地理杂志》的一期封面触动了很多人的心:乍看水面之下是冰山,细看却是一个漂浮的塑料袋——这正是如今海洋世界的现状。
曾记否,泰国一条运河中发现了一头巨头鲸,医治抢救后吐出了5只塑料袋,之后死亡。尸检发现,它的腹中竟然还有80只塑料袋及其他塑料垃圾,重量足足超过八公斤。一头巨头鲸就这样惨死在人类的污染下。
曾记否,在苏格兰,一只死去的小海豹被发现胃里有一片很小的塑料,虽然这一小片塑料并不是导致小海豹死亡的直接原因,但却加速了它的死亡。
那些被困在塑料袋里的水鸟、卡在塑料环中的海龟,都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甚至连本已生存状况堪忧的珊瑚礁也在遭受塑料垃圾的侵害。
我们在为这一起起惨案哀伤、惋惜的同时,海洋也在向我们不断传达着这样的信息:塑料垃圾已经成为污染和威胁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生存的重要原因。
长久以来,人们对海洋的第一印象都是“宽广浩瀚”,能容纳百川的大海,怎么会容不下小小的塑料呢?众所周知,普通塑料很难短时间在陆地上自然降解,在海洋中也有同样的问题。即使它们被海浪撕碎,分解成了很小的碎片,也不代表就是安全的,这些塑料碎片对海洋生物依然有着致命的威胁。
近日,发表在《冰冻圈》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南极洲的新降雪中首次发现了微塑料。研究人员表示这“令人难以置信”,“在新鲜的南极雪中发现微塑料凸显了塑料污染的程度,即使是世界上最偏远的地区也如此”。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去年发布报告称,1950—2017年,全球累计生产了约92亿吨塑料,其中塑料回收利用率不足10%,约有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海洋垃圾的60%~90%是塑料垃圾,漂浮在海面上的巨量塑料垃圾正在成为海洋生物的“新型杀手”。美国《科学进展》杂志警告,2050年,地球上将有超过130亿吨塑料垃圾,蓝色星球可能变成“白色星球”。
2月28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会议讨论制定了首个应对塑料危机的全球协定,并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首个全球范围的“限塑令”终于要来了,不知这能否阻止人类滑向“塑料星球”的深渊,但至少能唤起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蔚蓝海洋的队伍中来。
“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发展海洋经济,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这些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的金句时刻提醒我们,保护海洋刻不容缓。
生命从海洋开始,保护海洋从你我开始。面对浩瀚的大海,环保是一个大工程,仅靠政府行动还远远不够,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环保是场持久战,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未来的海洋会更加清澈与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