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柏昌
本期优质课展台给大家展示的这两个教学设计,前者来自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智能教育名师培养对象,是职后老师的一个代表;后者为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职前教师的代表。两位教师围绕同一个课题(“数值计算”),设计和实施了两节迥异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各有千秋,值得比较和借鉴。
● 教材设计思路与优缺点分析
认真解读教材(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数据与计算》第4单元第2节“数值计算”),不难发现教材的设计思路十分明确,共包含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绘制数学函数曲线,采用解析式和描点法,从简单的WPS表格绘图过渡到Python编程绘图;第二个任务是求解斐波那契数列,采用迭代法,同样也是从电子表格的数据计算过渡到Python编程求解。整体设计思路可以总结为:两个任务、三种数学方法、两种计算机工具、两种结果。具体而言,两个任务均为数值计算;三种数学方法分别为手工计算、解析法和迭代法;两种计算工具为电子表格和Python编程;两种结果是从数值计算到可视化图形表达。
新课程特别强调基于单元的设计。从整个单元来看,第一节是算法概念和流程图的学习,第二节就是本节课提到的数值计算,后续还有非数值计算。本单元的设计意图也很明确,旨在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实质就是描述和变换信息的过程。数值计算这一节也是如此,这是在设计教学时需要抓住的重点和本质问题。
然而,教材在本节内容的设计上也存在不足:其一,就第一个任务而言,从表格回到编程绘图,呈现的只是正弦函数的绘图结果,没有转化为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即绘制正弦函数图的意义是什么?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其二,就两个任务的关系而言,两者为并列关系,缺少课前课后的衔接关系,也没有递进关系。其三,从问题到利用计算机求解的整个过程,缺少模型提炼,即没有提升到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型层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 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的“同”与“不同”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对照教材的设计思路,两位老师的处理有如下“同”与“不同”:
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两者均超越了教材所用实例,强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许老师从选择最优化草莓支付方案出发,聚焦身边的问题;张老师选用折纸中的数学问题——求解折痕数量作为活动主线,以趣味性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两者的设计思路均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两者不仅超越了教材,而且凸显了技术应用的价值。许老师通过两种计费方案的比较,从已知采摘数量到未知采摘数量的计费方案,让学生去分析和解决一个真实问题,实现了问题难度的递进,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社会现象的能力;张老师从求解折痕数量的两种不同方法出发,鼓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异同,通过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解决方法,启发了学生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要素上,两者设计的教学环节均十分完整,包括情境创设、知识回顾、任务设计、活动探究、评价总结等。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教态、语言表达自然,有亲和力。
在教学方法上,许老师注重帮助学生归纳问题解决的过程,从基于算法的问题解决思路到基于解析法的问题解决过程,均有着较为清晰的模型提炼。而在这一方面,张老师的处理略显不足,对一些知识的归纳总结有所欠缺,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未作过多概括。
● 建议
从整体来看,两位老师的设计可圈可点,不仅超越了教材,而且超越了编程技能式的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诸多闪光之处。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一方面,在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设计上,需要有单元设计思维,做好统筹设计。许老师将本节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本节课仅包含了教材第二节的第一个任务。但正如前面对教材的分析,两个任务是并列的,其设计并不合理,可以综合设计,以减少对捉襟见肘的必修课时的消耗。而在这一点上,张老师所设计的计算折痕问题,较好地串联了函数解析法和迭代法两个任务。此外,对于拓展练习,两位老师设置的题目屬于简单迁移,挑战性不足,可以适度提高要求。以许老师的教学设计为例,改进的设计方案可以是:假设某位游客发现草莓不错,但尚未到最佳成熟期,打算连续采摘10天,第一天1公斤,第二天1公斤,从第三天开始每天采摘的数量是前两天的总和,依此类推,请问他到第10天时要采摘多少斤?这样就可以与后面的迭代法——求解斐波拉契数列联系起来。又如,在流程图的使用上,本单元第一节已经学习使用,在编程设计费用计算器时,可以提示学生先借助流程图进行算法分析,补充流程图,而不是直接提供现成的流程图。从这个角度上说,提供学历案或工作纸,划分小组来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不失为一种更为可取的选择。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程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技术思想的渗透。例如,从数值计算到图形化表达的比较和本质意义,两位老师均没有明确交代,没有充分实现单元设计的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实质就是信息描述和变换的过程)。又如,本节内容与数学知识相关,不仅需要考虑计算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融合,更需要让学生理解其主要区别,如信息转换的效率与误差问题。许老师课中所提浮点型数值类型的使用,体现的就是手工绘图、Excel绘图与编程绘图的重要差别,浮点型数值类型非常好地解决了曲线平滑度的问题,遗憾的是,为何要用浮点型数值类型并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