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保障畜牧业生产、动物产品、生态环境和社会公共卫生的安全,本文重点分析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的防控形势,并指出畜牧生产面临的挑战在于饲养方式和猪群流动的多样性,以及防疫条件、技术保障和防疫体系的不健全。为此,建议按照健康饲养理念,以重大动物疫病、重点人畜共患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为主线,构筑基础免疫、移动控制、消毒灭活屏障,夯实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关键词:动物防疫;形势分析;防控;策略
作者简介:李军琪(1988— ),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E-mail:xumuweishi@yeah.net
动物疫情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如,2018年以来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不仅对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对畜牧业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损失惨重,社会影响巨大。作者结合多年畜牧兽医工作实践,在分析总结疫情防控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以供同行在实际操作时参考。
1 动物防疫的任务与目标
动物防疫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其直接目标是防疫治病、降低因病死亡造成的各类损失,基本目标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终极目标是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2 当前动物防疫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2.1 当前防控形势分析
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全国发生牲畜O型口蹄疫、A型口蹄疫、家禽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家禽H7N9流感、小反刍兽疫等多种多起疫情。虽然全国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但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其次,布氏杆菌病、包虫病仍在发生,羊痘多发,常见病不断发生。
从全球情况看,动物疫情依然呈高发态势,周边国家疫情对我国畜禽健康的威胁持续加大。近年以来,禽流感疫情在印尼、越南、柬埔寨暴发;口蹄疫疫情在俄罗斯、蒙古、朝鲜先后发生;非洲猪瘟在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和韩国相继暴发,疫情呈蔓延态势;小反刍兽疫在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外来疫病传入的风险也非常大。
2.2 面临动物疫病发生与发展规律的挑战
从动物疫病的发生特点来看,一是老病再度回升,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腹泻性疾病、炭疽病和鸡痘等;二是病因日趋复杂,具体表现为病原体的多型性和变异性、疾病的多病原性和混合感染增多,猪、鸡的混合感染的病例越来越多,非典型化和病原体出现新的变化。有些病原体的毒力出现减弱,出现非典型变化,有些病原体的毒力出现了增强,虽然经过免疫接种,仍常出现免疫失败;三是新病传入增多,如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等。
2.3 面临畜牧业生产转型的挑战
畜牧业发展的速度、饲养的密度、调运的跨度、投入的力度,决定了畜牧兽医工作的强度和防控的难度。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时期,防疫形势最复杂,难度最大。兽医工作任务加重了,风险增大了。
2.3.1 养殖方式多样性
现代养殖业已经兴起,但生产方式小而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管理粗放,畜禽存栏总量扩大,加剧了疫病发生和流行的风险。养殖主体的多元化和分散性,防疫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
2.3.2 流动方式多样性
活畜禽跨区域、大范围频繁流动,大进大出;运输工具及相关物资用品大规模、多品种频繁进出;一批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延伸,使活畜禽跨区域调运半径扩大、风险增加;不规范的活畜交易市场,增加了疫病风险。
2.3.3 防疫条件不达标
养殖场户选址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建设不规范,隔离观察、消毒灭源、门禁警示等措施落实不到位;生产经营人员重饲养轻管理、重治疗轻防疫,饲养管理混乱,发病诱因增加。
2.3.4 技术保障不到位
免疫程序不完善,免疫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畜禽源性细菌的耐药性增强或动物免疫机能紊乱;在免疫接种方面,注射部位、剂量和间隔期不够精准;疫病监测覆盖面小、频次少,难以发挥预警作用。
2.3.5 防疫体系不健全
新一轮机构改革造成县乡级防控机构职能弱化;乡级专业技术人员行政化,不能专职专用,村级防控人员老龄化、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县乡村防控人员管理出现“县断乡散村瘫痪”现象,防控队伍不稳定;冷链环节不完整,疫苗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冷链中断造成的效价降低甚至失效问题时有存在;检疫监督执法手段落后。
3 防控策略
防控思路: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三方面入手,实行综合防控措施。
防控重点:重大动物疫病、重点人畜共患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三条主线。
防控措施:抓住源头控制、基础免疫、移动控制、消毒灭源四个关键环节。
3.1 从源头上谋划疫病防控工作
3.1.1 从科学规划布局和建场选址入手
在饲养区域3 km以内,不宜规划太多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同一小区内不宜布局过多的养殖户,也不宜投放過多的饲养量;作为不同养殖主体的户与户之间,必须设置隔离带,做到分户分区饲养。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快淘汰“养殖小区”这种疫病风险极高的生产方式。
3.1.2 养殖规模和速度要适度
要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考虑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考虑动物防疫的保障能力,着力推进养殖业的设施化程度,降低疫病风险。
3.1.3 饲养密度要适宜
饲养密度的问题是影响养殖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动物防疫的核心问题。
3.1.4 生产方式要标准化
猪舍修建、饲养方式、防疫设施、技术服务、防疫程序和制度都要标准化。
3.1.5 管理方式要科学
在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防疫设施配套、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监督管理必须跟进。落实强制免疫、申报检疫、消毒灭源、门禁提示等防疫措施,形成多管齐下防控局面。
3.2 把控动物防疫三个关键环节
从疫病发生和传播的三个环节入手。以保护易感动物以免疫为主,消灭传染源以疫情处置和消毒为主,控制传播途径以强化卫生监督和流通环节管理为主。
3.2.1 在保护易感动物方面
一是重大疫病以全覆盖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二是人畜共患病分区域、分畜种、分阶段防控的策略。三是常规动物疫病采取因病设防的策略。⑴ 重大病: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3个病种,全覆盖强制免疫。⑵ 人畜共患病:对布氏杆菌病、包虫病实行区域性强制免疫和监测净化相结合。布氏杆菌病免疫区以奶牛和羊为重点畜种,包虫病免疫区限于包虫病流区。对猪瘟,实行差别化免疫,存栏50头以下的实行春秋集中免疫,疫苗由省级兽医主管部门配发,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自主实施程序化免疫。牛巴氏杆菌病、羊梭菌性传染病等其他动物疫病因病设防。四是形成自我防护,对不良习惯进行行为干预。
引导养殖、贩运、屠宰等从业人员加强个人卫生防护的同时,为基层免疫、采血、检测、诊疗等兽医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最大限度避免高危职业人群感染布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坚持对高危职业人群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健康体检和布氏杆菌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3.2.2 在消灭病源方面
一是重大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疫情按规定处置,特别强调对炭疽的处置;二是定期对畜禽饲养舍进行清洁消毒,并保证必要的消毒频次和覆盖面,以净化养殖环境和疫源地。
3.2.3 加强活畜禽移动控制和流通监管
大流通必然导致大传播。大进大出,进的是种畜和牛羊基础母畜,出的是育肥牛羊和生猪,还有大量过境活畜,加强调运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3.3 检测净化种畜禽场
种畜禽场的疫病检测净化是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情的有效途径。在种畜场自主开展检测净化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技术规范,采取检测、检疫、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的综合防控措施。
3.4 创新强制免疫机制
积极探索强制免疫新途径,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推动落实养殖场(户)的防疫主体责任,将兽医部门的职责回归到行业指导、监督管理和技术服务上来,开展养殖合作社统一开展动物防疫的新机制,促进强制免疫市场化。
4 结语
只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结合实际,坚持“预防为主”的思路,按照健康养殖的理念和“防疫抓基层,监管保安全,体系作支撑”的思路,以重大动物疫病、重点人畜共患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为主线,构筑基础免疫、移动控制、消毒灭源屏障,夯实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才能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