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阳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河湖健康是指河湖自然生态状况良好,同时具有可持续的社会服务功能。河湖健康评估是指对河湖系统物理完整性(水文完整性和物理结构完整性)、化学完整性、生物完整性和服务功能完整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协调性的评估[1- 4]。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各种功能需求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持续压力,导致南淝河水量减少、水质变差,生态环境恶化,最终难以满足需要承担的社会服务功能要求。开展南淝河健康状况评估旨在系统把握南淝河的健康状况、查找存在问题,探索和总结适合合肥市城区河流具体情况的河流健康评估方法和技术路线,为今后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5- 6]。
南淝河古称施水,又有曹操河之名,发源于长丰、肥西两县毗邻地带大潜山余脉长岗南麓,东南流向,至夏大郢进入董铺水库,于大杨店南出库后,经合肥市区,于施口注入巢湖,全长71km,流域面积1544km2,其中自董铺水库坝下至入巢湖口长为39km。共8条主要支流,其中左岸6条,右岸2条。上游有四里河、板桥河,中游有市区排水河道史家河、二里河、关镇河,下游有二十埠河、店埠河、长乐河。
根据《河流健康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结合南淝河自身特点,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7- 8]采用目标层(河流健康状况)、准则层和指标层3级体系,准则层包括水文完整性、物理结构完整性、化学完整性、生物完整性[9]和服务功能完整性5个方面,指标层选择包括流量变异、生态流量保障、河流阻隔状况、水质、鱼类、防洪、水资源利用、公众满意度等12项指标,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并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1。按照指标体系进行分级指标评分,逐级加权,综合评分,得到河流健康指数,并将河流健康分为5级,见表2。
表1 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表
表2 河流健康评估分级表
依据河流健康评价技术导则,并结合南淝河水文特征、河床及河滨带形态、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特征以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将评估河流分为3个评估河段,分别为南淝河市区段、南淝河大兴段、南淝河下游入湖段,各段特征参数见表3。
表3 南淝河分段特征参数表
对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化学和生物准则层在河段尺度按权重进行计算,得出南淝河生态完整性[10]评估得分,再按权重对生态完整性和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南淝河各河段得分分别为:市区段34.5分,大兴段26分,入湖段39.4分,均为“不健康”;南淝河总得分为32.8分,全河段评估分级为“不健康”状况,急需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评估总体成果表见4。
表4 河流健康状况评估成果表
(1)水文水资源完整性处于“不健康”状态,由于流域上游水库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流量过程变异程度和生态流量保障程度均很低。
(2)岸坡稳定性指标为“亚健康”,河流纵向连通有一定的人为干扰,下游河道阻隔较少,物理结构完整性为“亚健康”。
(3)南淝河主要受到城镇点源污染汇入影响,污染严重,各河段水质均不能满足水功能区管理目标要求。在水质因子方面,仅重金属指标为“理想状况”。耗氧有机物污染严重,为“不健康”,从溶解氧指标反映河道为“病态”状况。
(4)全河段均不能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水资源利用率极高,处于不合理水平,整体河流均达到防洪标准,公众满意度一般,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处于“不健康”状态。
(1)治理城镇点源,控制地表径流污染
流域内污水处理厂急需新建扩建、尾水整体提标改造,以减轻南淝河干流和部分严重污染的支流的点源负荷。逐步排查和截留进入史家河和二里河等地下暗河的污水。重视初期雨水治理,控制城市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物,考虑雨水利用、末端调蓄净化等措施,排查沿岸排涝泵站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汇入,减少径流污染。
(2)防洪与生态统一,恢复河岸带功能
南淝河河岸带功能单一,城区段绝大多数提防为混凝土-草皮护坡,植物群落较少,仅下游段河道两侧有较宽的滩地。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在城市建成区的河段尽可能使用生态护坡,因地制宜营造亲自然的陆地与水域的过渡地带;在下游郊区和农村,尽量保留自然滩地,结合城镇规划,适当补充人造滩地,恢复河岸植物群落与水的连通和人群的亲水。
(3)通过科学调度,补充河道生态基流
南淝河及其支流上游多建有水库,拦截径流满足城市用水所需,导致河道生态需水严重不足,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河道接纳的几乎全部为污水,河道自净和稀释能力消失。因此,需适当考虑对南淝河进行补水。
(4)增强公众参与程度,提高市民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环巢湖流域和南淝河治理力度的加大,城区亲水景观和下游湿地较前几年有了较大的改善,植被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河流生态环境在逐步改善。但是由于合肥市城市迅速发展,建成区扩大导致城镇生活等刚性污染入河绝对值进一步加大。同时,从调查情况和近期新闻来看,公众对南淝河的关注度和对治理的期望值很高,南淝河治理还有相当艰巨的任务。建议在治理的同时,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普及相关知识,进一步做好基础性工作,提高公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