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明学 范乃心
李骆公(1917-1992)和叶侣梅(1919-1984)结缘于1970年初,两位同道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谈学画经历,谈师承,谈古今画家艺术成就,谈西方现代艺术,谈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的创新。加之彼此都是豪爽直率、乐观开朗、不计得失的性格,从此成为莫逆之交,之后经常有书信往来。
其中一封信札是1975年元旦叶侣梅写给李骆公的。当时阳朔县工艺美术厂的青年工人陈建国跟叶侣梅学画画,同时也跟李骆公学书法篆刻,临近春节给两位恩师送板栗到桂林,以表谢意。因李骆公当时还在灵川,其儿子李又三已在桂林工作,于是就把送给李骆公的一袋板栗放到叶侣梅处,由李又三来取。叶侣梅便写信给灵川的李骆公,文中写到“……及今将旬,仍未见到,不知获圭否尔”,其意是说,已经过了十天了,至今公子还未来取,是不是就归我了,是我捡到宝贝了吗?“信笔戏墨,聊博一笑,此亦抒怀妙法也。”颇似古代文人雅士的风仪和风趣调侃的谈吐。其信札内容如下:
骆翁座右:
违敬匝月,无限神驰。奉年片想见风采,胜似相晤。昨得榕翁手札,问及康和。李菁尝来,亦曾道候。谨以奉闻。陈建国寄来干栗一袋,云是留待又三到取,及今将旬,仍未见到,不知获圭否尔。守岁寂寥,信笔戏墨,聊博一笑,此亦抒怀妙法也。
侣梅顿首再拜,伉俪故此,恕不另具,尚请珍摄!
一九七五年元旦于桂林
待得书翰奉易之
197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桂林成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五个旅游城市之一。为了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桂林市政府抽调叶侣梅专门创作桂林山水画以布置国宾馆和作馈赠礼品。1976年桂林市政府决定成立桂林市工艺美术公司,由叶侣梅任国画导师,主持桂林山水画创作。1978年春,广西壮族自治区安排李骆公迁居桂林。1980年桂林市政府决定成立桂林画院,任命李骆公为画院院长,于是李骆公首先想到把叶侣梅调到画院工作,当时李骆公血压高需要住院治疗,于是临去医院前给叶侣梅写信:
叶侣梅同志如见:前两天在文化局开会,得知画院最近要进行调整,当时我把你调动事提出推荐,郭文纲局长同意我的意见,唯需在开画院会上讨论(这是必须的形式),我看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我明天又得住院了不能继续办理此事,请你日内到郭文纲家一趟,作为表态,并取得联系。祝全家好!
李骆公与叶侣梅
李可染与李骆公
李骆公在写生
叶侣梅致李骆公札(1975年元旦)
在李骆公和叶侣梅的艺缘交情中,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山水画大家李可染。1948年春,李骆公为避战乱举迁北平,邂逅了学长李可染,并参观了李可染的第二次个人画展。之后,李可染带着李骆公拜访了齐白石老人,并合影留念。在1959年和1962年,李可染两次到桂林写生,都是由叶侣梅全程相陪,他们边写生边交流,彼此裨益匪浅。1980年,李可染到桂林拍新闻教育片,与李骆公、叶侣梅相聚,他们共同探究桂林峰林景观的自然律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因为,过去漓江上的木船与其它江域的木船有所不同,由于漓江滩多水浅,船为了的增强稳定性,帆杆是两根搭架成人字形的,船舵一直延伸到船的棚顶,舵手在棚顶上视野开阔也可灵巧的掌控船舵。因叶侣梅长期生活在漓江之畔,所以画作中船的描绘最为生动传神。李可染每每为之称赞,李骆公甚至赞叹说“船胜李可染”。
纵观当代中国画史,20世纪以桂林山水题材见长和闻名的画家主要是李可染、白雪石、叶侣梅三位先生,被艺术界称为“漓江山水画三杰”。概括而言,李可染的画作以墨为上,画面凝重雄浑;白雪石的画作清勾淡染、墨色兼容,画面俊美清新;而叶侣梅其笔墨苍润秀逸,画作表现岭南风光的色彩华姿,更贴近广西地域特色,这与他长期生活在桂林是分不开的。
1982年,广西美术家协会在南宁举办了“叶侣梅桂林山水画展”,叶侣梅从南宁写信给李骆公,希望他为画展题字,因他擅长草篆,就特意叮咛写草篆相送,打算画展结束后一并装裱起来做个册集。信札内容如下:
骆公道兄:
顷奉手电,无任感奋,谨此致谢!
个展明天开幕,一切布置均得友好协助,进行甚为顺利,纷纷赠诗题辞,勖勉有加。特此,专恳我兄能在日间赐书乙纸,投邮掷下,以便裱接成卷,(四尺对开横书),盼书草篆。以光篇幅。
现已得到周游、陈迩冬、涂克、谢盛培各老已先后惠书,谢老并为撰评介,料明天开幕各画友及其它友好将陆续见赠。展期直到七月一日,望兄能在展出后三五天内接到。
今天广西日报、南宁晚报、出版社、广西美术,都到场选拍了一些各自所需的照片,广西日报、南宁晚报都作专辑,陆续见报,这种热情支持,深为感戴,展出详情,回桂后详及,恕不一一。专此敬复。即颂艺祉
侣梅匆复 六月廿八日 于邕
李骆公从1969年下放广西桂林到1992年谢逝,在“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地方整整生活工作了23年,这也是他人生最为安定的岁月。20世纪8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现代书法”热潮,一批艺术界有名望,又不守旧的老艺术家起到引导和推助的作用,李骆公就是其中重要代表人物。叶侣梅从1946年来到桂林直到1984年谢逝,38载致力于桂林山水画写生、创作和教学,潜心研究桂林山水的四季变化所呈现出的形态美感,以及画面技法表现,其山水画艺术在桂林生根、开花、绽放,成为专事桂林山水画艺术的画家,无疑也是漓江画派第一代画家中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的领军者。在两人十四年的桂林书画情缘里,经其后人整理清点,李骆公为叶侣梅相继刻制名章、闲章29方,叶侣梅画作上的用印基本就是这些印章。而李骆公收藏的叶侣梅大小山水画作品有20余幅。从中可以看出李骆公与叶侣梅志同道合,情谊深厚。
品读他们之间往来的信札,观赏他们的书画作品,从中能看出两人具有深厚的学识、正派朴实的人品、大德长者的风范,恰如陈绶祥所言:“两位先生的作品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