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方红
儒家传统历来重视文教,而典籍编撰则是实行文教不可或缺的一环。宋太宗在国家统一之初即下诏编纂《太平预览》,明成祖靖难之役甫一完成即修《永乐大典》,清康熙皇帝稳固中原后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均是国家行为的文化事业。而乾隆皇帝编修的《四库全书》则是这一文化事业的顶峰,从乾隆六年(1741)即开始着手准备:“从古右文之治,务访遗编目,今内府藏书已称大备,但近世以来著述日繁,如元明诸贤以及国朝儒学研究六经、阐明性理、潜心正学、醇粹无疵者,当不乏人。虽业在名山而未登天府,着直省督抚学政留心采访,不拘刻本抄本,随时进呈以广石渠天禄之储。”(《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六年》)经过三十余年的准备,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式开始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一直持续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历十五年之久。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重要的文化事业,蕴含了丰富的文治思想,引起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并形成了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显学之一“四库学”,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四库全书》的研究涉猎广泛,从版本目录到文学思潮、从文治思想到史学追求,都有精辟的论述。但是,探讨《四库全书》设计系统的研究一直未能引起学界的重视。翟爱玲积十余年之功,致力于探究《四库全书》的设计问题。2021年,翟爱玲出版了专著《策府缥缃——〈四库全书〉设计系统之研究》(后文统一简称“《策府缥缃》”),深入地探讨《四库全书》的设计系统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可补《四库全书》研究之短。
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书影
《四库全书简明图录》包装设计 故宫博物院藏
《四库全书简明图录》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翟爱玲早年负笈中央美术学院,攻读视觉传达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至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教授设计理论与实践。翟爱玲本人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中国古籍设计史、书籍设计。《策府缥缃》是翟爱玲在其硕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十余年增删而成,是研究乾隆时期《四库全书》书籍版式设计及其人事管理系统的专门著作。全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七个部分,关涉《四库全书》的导向设计渊源、封面设计、内文设计、包装设计、衍生品设计、藏书楼设计和设计管理等方面。具体而言,《策府缥缃》将《四库全书》书籍设计、书函设计、书架设计、书橱设计、藏书楼设计及书籍的贮藏与设计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并且实现了书籍形式与内容、审美与使用的统一。
《四库全书》的设计理念渗透在书籍的各个环节,即选材、用色、装帧、版式、印刷、贮藏、用印等。因此,如何清晰地论述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书中所使用的导向设计、版式设计、色彩设计、包装设计、景观设计、陈列设计等都是现代设计的概念,归属于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版本学范畴,但是其内涵和外延都与之有微小的差异。面对这样的难题,本书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视角对这些概念进行阐释和剖析,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打通与关联。《策府缥缃》在尊重中国古籍文化特性的基础之上,严格界定现代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给出与之相应的传统文化的思想、哲学基础。经此改造,本书的这些概念、术语同时兼备了传统与现代的内涵,但是又都有合理的外延边界。如此,既清晰描述了本书关切的问题,又适用了本书的研究论述。因此,《策府缥缃》在每一章首先论述本章节所涉及的概念术语,并论述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行文,故能立论明晰、论述得当。
《四库全书》是乾隆朝最为重要的文化工程,蕴含了乾隆皇帝的文治思想。在以往的“四库学”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关注于本研究领域的各种问题,忽略了其中的整体性。翟爱玲从一开始就关注了《四库全书》设计的整体性问题,并且上升到了设计系统的高度。《策府缥缃》把《四库全书》的编、修、印、藏整体关联的做法放入中国文化渊源的语境中进行讨论,认为《四库全书》的设计不仅体现在书籍本身,而且还延伸到藏书楼和园林设计的环节中,同时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征、皇权意志予以最大程度地彰显,并将其看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有效的运行,由此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设计生态。在设计生态系统视域下,《四库全书》书籍的封面、纸张、内文版式、内文行格、内文字体、版式装饰、插图设计、内文钤印以及书籍的装裱、藏书楼设计等方面都汇集了中国传统书籍文化的价值和审美取向,是古代书籍整体设计的集大成者。在此叙事框架下,《策府缥缃》呈现了《四库全书》设计研究的全貌。
总之,《策府缥缃》是《四库全书》设计系统的研究力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许平为本书所撰题记甚为公允,本文移录如下,以作结尾:设计事小,然终关全局,事无巨细,复杂难辨;从文化传承计,更非可有可无。从系统管理角度为之记下考察点滴,诚为时代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