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韧性社区,让风险迎“韧”而解

2022-07-11 08:28张乐妤
现代苏州 2022年12期
关键词:减灾韧性社工

○记者 张乐妤

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单位,韧性社区建设是韧性城市建设的有效尺度,因此,韧性城市建设需要落实到韧性社区中来。在疫情这场大考中,社区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首当其冲,而韧性社区总能做到将风险迎刃而解。

比如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新馨社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馨社区1432户、5050名中外居民“零感染”,交上了一份让居民满意的答卷。本期杂志我们对话社区党委书记黄建芬,听她讲述新馨社区是如何打造韧性社区的。

补齐短板,强化社区空间韧性

日前,记者在新馨社区活动室看到,这里俨然成了小区的防疫物资房:整齐地摆放着近7天的防疫物资,每个箱子上都清晰地标注着物资名,以方便查找。社区应急物资不仅储备齐全,摆放得更是井井有条。黄建芬笑称自己这方面有强迫症。

林珉/摄

这些大批量的成箱物资,是怎么搬运进小区的呢?黄建芬透露说,新馨社区一共8个社工,仅有一位90后社工是男性,每当这时候,搬运的重任总会落在他身上。除此之外,物业会全力支持社区的工作,业委会也总是不遗余力地线上线下协助社区战疫工作。

新馨社区活动室位于新馨相印文化长廊的尽头,特殊时期活动室承担着防疫物资房的功能,除了防疫物资之外,这里还储备了必要的医疗急救、食品等应急资源。空间的多功能性,也是一种韧性的体现。

建设于1998年的新馨社区面临着设施老化、空间狭小等安全隐患,黄建芬积极推动小区内空间和基础设施的改善。由党委牵头与业委会、物业以及居民商量,最终敲定用维修基金重新粉刷墙面,及时修理更换老旧设施。

如今,社区孩童们聚集玩耍的儿童广场,在改建之前还是一处喷泉,由于年久失修,喷泉失去了原先的功能,到了夏天由于地面积水蚊虫又很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讨后,社区决定整修儿童乐园,去年这里刚刚修建完成。

如何更好地提升社区的空间韧性?建好社区生活圈很有必要。新馨社区引入“社区生活圈”的概念,比如超市、理发店、社区书房……这类基础生活配套,在面临外部风险的时候,可以守好内部空间,以此确保风险发生初期有相应的“抗逆力”。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的美佳超市担负着保障社区居民基本生活物资的职责,此外,小区内还有各类团购群,这些都是保障关系民生的米袋子、菜篮子,是得以稳定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防灾减灾,多措并举守护邻里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新馨社区以“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方式进行防灾减灾有效宣传,加强社区风险灾害预防演练,提高居民的安全与应急意识。

社区在线上借助QQ群、微信群发布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知识,同时推出即时知识问答,让居民进行知识巩固。线下则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志愿者在门岗、各商业街设立宣传角,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讲解灭火器、防毒面罩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建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奠定良好的安全基础。

依托青少年品牌“馨苗行动”,社区每年都会组织社区的孩子们到消防中队参观,青少年穿上消防衣体验一次消防员,或是消防中队到社区来现场模拟火警灭火、云梯救人等,给社区青少年们从小上好安全一课。

除了5月12日,每年的“11·9”消防宣传月以及汛期都是新馨社区的防灾减灾重点宣传期。每年11月9日前后,社区都会联动物业在广场上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积极开展减灾救援演练,邀请居民现场体验。

社区不仅要关注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对于其他社会风险也需要加强关注。比如电梯事故、偷盗、自然灾害,又比如楼上可能会掉落的花盆、私拉电线造成的安全隐患,遇到这类情况,社区总会联动物业一起应对。“我们与物业不仅是协同作战的关系,更是亲人,大家共同守护新馨社区的安全。”

去年11月,新馨社区一户居民出门上班后,家里煤气灶在炖排骨汤,烧焦的味道传到楼上邻居家,邻居立即和社区联系。社区立马启动应急预案,一边紧急联系业主、拨打119火警电话,一边联动物业一起排查,最后物业保安扛着灭火器进入该户时,炖锅已经烧得通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居民自治,韧性社区的内驱力

在提升社区物理性的抗灾能力之外,社区成员内部的自治力和外部的协同力也是建设韧性社区的重要一环。如何发动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是社区组织者不懈钻研的课题。黄建芬特别重视增强社区在突发事件中的组织作用和动员能力,着力构建社区组织协调、居民积极参与、彼此联结、共同工作、风险共担的社区社会网络。

从2001年湖西社工委成立之初,黄建芬就自告奋勇报名成为一名社工,20多年来,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疫情防控期间,她更是亲力亲为,每天都要穿上红马甲与社区姐妹们开展上门入户排查,摸清离苏居民的籍贯、人数、行程……做好回苏居民信息登记。对从疫情重点地区返回的居民,告知防疫规定,让居民安心居家隔离。针对社区127个出租户,她还安排了专门分管综合治理的社工进行对接,建立一人一档,共管共治。

成熟高效的社区志愿队伍和应急组织,能在风险预警、应急救援和社区恢复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黄建芬的手机里,有“志愿者”“外籍居民”“医护志愿工作群”等多个微信群和QQ群。志愿者群内有近100位居民,每次她在群内发布招募信息,都会有不少人踊跃报名。“招募刚发出,所有的岗位就被秒杀了。”黄建芬也很“无奈”。

黄建芬还积极引导和动员具备医疗救护技能的居民组建社区应急互助组织,构建社区居民间的救援协作体系,提升邻里守望相助的效能。“医护志愿工作群”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新馨社区还有一支语言志愿者团队,共18人,可提供英语、日语、韩语等语言翻译服务。在收到社区统一安排后,语言志愿者通过电话等线上形式,一对一与小区外国居民沟通交流,在帮助其防疫与生活需求的同时,做到零接触、无缝隙。

不少人将此归功于黄建芬,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她都会说:“我们是协同作战,这是团体合作的功劳,在我看来,业委会、物业和社区‘三驾马车’,缺一不可。”

华雪根/摄

猜你喜欢
减灾韧性社工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A Social Crisis
主题:建设韧性城市 助推城市发展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轻车”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