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虔 熊璨 季燕南
重庆大山中的万州盐井沟,因盛产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而享誉中外。它是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的发祥地,与北京周口店、山西榆社(埋藏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被誉为“化石之乡”)、河北泥河湾(大型旧石器考古文化遗址群)等史前考古遗址一起,代表了上个世纪初在中国最早被发现的化石集中产地。万州盐井沟这个化石宝库藏着哪些瑰宝?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万州盐井沟竖洞中的完整犀牛骨架 (供图/胡海虔 熊璨)
早在150年前,万州就因盛产“龙骨”(远古哺乳动物如大象、熊猫、犀牛、野牛等骨骼化石)闻名。1870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研究了上海中药铺中产自重庆万州的部分“龙骨”,并命名了东方剑齿象、中国貘、中国爪兽等物种,这象征着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的开始。
1921—1926年,美国学者在万州盐井沟地区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了7目20科27属29种,化石数量之多、种类之杂、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
萬州盐井沟远古生态场景复原图 (供图/胡海虔 熊璨)
近年来,盐井沟一带又发现了数十具第四纪哺乳动物骨架,其中包括巴氏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苏门答腊犀、谷式大额牛等。
远古时期,万州盐井沟一带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植被茂盛、气候温暖潮湿,是远古动物生活的天堂。
距今约100万~70万年的早更新世晚期,盐井沟生活着东方剑齿象、似剑齿虎、豹、中华黄昏爪兽、中国貘、苏门答腊犀、凤岐祖鹿、竹鼠等动物。
距今70万~1万年间的中-更新世,似剑齿虎、中华黄昏爪兽和凤岐祖鹿灭绝,巴氏大熊猫、亚洲黑熊、华南虎、豹、灵猫、谷式大额牛、毛冠鹿、斑羚、鬣羚、赤麂等开始出现,并在山间竹林、灌木林中活动。此外,生活在河畔的华南巨貘,生活在沼泽地附近的苏门答腊犀、水牛,游走在这些不同地貌之间的豺、野猪、猪獾、豪猪等,还有生活在地下洞穴里以竹笋、竹根为食的竹鼠,也十分活跃。
盐井沟地区复杂的生态环境,为各类哺乳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大熊猫、貘等在此地体型逐渐增大,演变为各自谱系体型最大的巴氏大熊猫、华南巨貘。
万州盐井沟地区有大量“馒头山” (供图/胡海虔 熊璨)
或许是受到末次冰期的影响,气候、地形、地貌、植物类型都在改变,万州盐井沟不再是宜居之所,最终只留下豹、灵猫、野猪、斑羚、鬣羚、赤麂等继续繁衍生息。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万州盐井沟哺乳动物化石数量之多、种类之杂、保存之完好呢?
原来,重庆地区喀斯特地貌众多,峰丛林立,溶洞广布,盛产天然的垂直洞穴,其中既有深达万丈的天坑,也有仅有几米的竖洞。闻名中外的重庆万州盐井沟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就保存在这类天然竖洞中。
万州盐井沟地区有大量“馒头山”,“馒头山”之间的岩溶槽谷中发育出大量竖洞。竖洞是三叠纪石灰岩裂隙不断遭受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蚀加大、加深而成的。远古动物在这里世代繁衍,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印记。
万州盐井沟地区异常茂盛的植被,会将竖洞洞口覆盖,成为天然的“陷阱”。雨后,动物外出觅食,一不小心就掉入了“陷阱”中,或者山洪突发,将在山间活动的动物直接冲入“陷阱”,于是造就了如今成层分布的高完整动物骨架化石。
远古的万州盐井沟,无数生命曾出现、兴起、繁盛、衰败和灭绝,给人类留下百万年的历史谜题。这些现生动物最近的祖先与生态环境的共处经历,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借鉴学习的最佳案例。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