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2022-07-08 03:24萧慧敏廖艳霞秦姣红梁健雁
华夏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早产儿日龄成功率

萧慧敏 ,陈 玲,廖艳霞,秦姣红,梁健雁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厚街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东莞 523900)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1]。然而,由于早产儿的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需依赖静脉营养补给,以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2-3]。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进行静脉营养补给的常用方法,能为早产儿的营养提供快速通道,并可及时给予静脉补液,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但早产儿皮肤薄嫩、水肿,血管细微隐匿常导致PICC穿刺失败,影响置管效果。早产儿出生早期,其脐静脉管径较大,脐静脉置管难度较小,能够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因血管细导致的穿刺失败。脐静脉置管作为早产儿早期肠道外营养的有效通道,可短时间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但其置管时间不得超过14 d,长时间置管易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对于需长时间静脉营养的早产儿有一定的局限性。经过1~2周过渡后,再实行PICC置管,可提高置管穿刺成功率,为早产儿提供营养支持以弥补脐静脉置管的不足,故两者联合使用有其必要性。本研究将探讨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对早产儿生长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早产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胎龄28~34周,平均(30.3±1.0)周;出生体重1 068~2 046 g,平均(1 621.3±210.4)g。观察组35例,男17例,女18例;胎龄28~34周,平均(30.3±1.0);出生体重1 072~2 051 g,平均(1 619.9±211.5)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PICC和脐静脉置管适应证;②凝血功能正常;③患儿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腹膜炎、菌血症、脐部炎症或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②合并先天性疾病者;③染色体异常、外科急症或重大先天性畸形患儿。

1.2 方法

两组进行静脉置管时参照《实用新生儿学》有关章节实施,患儿出生后5~7 d行外周静脉留置针。

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使用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3次,再使用安尔碘在拟插管部位消毒3次。采用1.9F规格的单腔硅导管。首先,选择上肢贵要静脉进行置管穿刺,穿刺失败或显露不佳,再选择下肢静脉、头皮静脉或肘部其他静脉进行穿刺。PICC置管完成后使用X线检查导管位置,确保导管前端位于膈上0.5~1.0 cm,否则需要及时拔除,重新置管。PICC置管原则上保留2周,若需要延长置管应保证导管通畅、固定牢固,预防感染。

观察组采用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脐静脉置管常规消毒后使用手术刀将脐带剪短,确保脐带根部剩余1 cm左右。暴露出脐动脉和根脐静脉,辨认出脐静脉后,用血管钳提起脐带,将导管插入脐静脉,与下腹部呈60°角,方向偏右上约30°向头侧推进,导管向前送时轻轻回抽注射器,出现血液回流后停止,并以生理盐水肝素液封管。脐带根部使用脐带线扎紧,并在脐带两端缝合以固定导管位置,敷料包扎。脐静脉置管完成后,采用X线检查,若导管末端位于膈上0.5~1.0 cm,则为置管成功,否则需要及时拔除,重新置管,荷包缝合脐残端与导管。置管成功后,采用生理盐水清洁脐周围皮肤,并使用水胶体敷料贴敷。待情况好转、出现并发症或导管留置时间超14 d时拔管。PICC置管同对照组,并于PICC置管后按照早产儿营养管理指南给予静脉营养输注,包括氨基酸、脂肪乳等。

1.3 观察指标

①PICC 1次穿刺成功率和住院时间。②一般观察指标: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加量。③并发症: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液感染、渗血。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PICC穿刺成功率和住院时间

对照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77.14%,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9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55.1±5.6)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2.7±4.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49,P<0.05)。

2.2 生长情况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长情况比较

2.3 不良情况

两组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液感染、渗血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情况比较(n,%)

3 讨论

早产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出生超低体重儿或出生极低体重儿,其血管壁薄、浅表静脉较细,不利于建立静脉通道,给临床施救带来一定的困难[4-5]。目前,PICC置管因其可留置较长时间,已成为建立静脉通道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早产儿生理解剖的特殊性,致使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较低,置管效果不理想。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血管进入上腔静脉通路,而脐静脉置管是沿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通路,两者联合使用在早产儿的临床治疗上均具有重要意义[6-7]。

早产儿脐静脉管腔较大,经脐部静脉置管操作简单、插管成功率高,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在短时间内满足患儿营养需求[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ICC置管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均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量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能改善早产儿生长情况,提高PICC 1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产儿生理机能不成熟,需持续输液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静脉输注药物或营养液是对症治疗和稳定患儿血糖的重要手段。而早产儿外周血管发育尚未成熟,血管壁极薄,血管细小,加上患儿易出现哭闹情况,致使PICC置管容易出现不回血,需再次穿刺等情况,不利于尽早给予患儿营养支持。断脐后静脉粗大,易分辨,有利于脐静脉置管,提高置管成功率,从而能够尽早建立静脉通道,为早产儿提供静脉营养。脐静脉置管因留置时间较长,导管弹性较好,因而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另外,脐静脉置管能够满足采血或经脐静脉注射药物,可有效避免反复操作引发感染。早产儿在经过2周的脐静脉置管过渡后,皮肤水肿减轻,周围循环改善,贵要静脉明显显露,PICC置管难度明显降低,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可减少多次穿刺造成的损伤,减少静脉炎的发生[9-10]。此时应用PICC穿刺置管可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通路,且留置时间较长,能够满足患儿长时间置管的需求。脐静脉置管与PICC置管联合使用,能尽早给予患儿静脉输液,并能24 h为患儿提供静脉营养液,保证营养物质的供给,满足患儿的正常生长需求,使患儿尽早恢复出生体重,早日实现足量喂养日龄,促进其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11-12]。此外,在对早产儿进行脐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时,要求操作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动作应轻柔,确保导管能够顺利通过。拔管时应注意检查导管的完整性,以免折断,若出现渗液应及时拔除导管,防止出现深部感染。

综上所述,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能顺利建立静脉通道,及时为患儿提供营养支持,满足患儿正常生长需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早产儿日龄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蛋鸡合理投料量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