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梁辉 饶春雅
摘 要:对近三年地理高考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乡村生产、生活为情境考查地理实践力素养成为热点之一。该类试题在价值取向上紧跟乡村振兴、彰显立德树人,在命题导向上紧扣学科主干、渗透素养测评。在此引领下,本文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试水平框架,从测评目标、测评水平框架构建及层级化评分参考制订三个方面探讨纸笔测试背景下乡村调查类地理试题的设计路径。
关键词:乡村调查;纸笔测试;试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8-0034-04
地理调查作为一种地理实践行动意识和能力,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地理调查的技能与方法;二是地理调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意志品质。[1]乡村调查是地理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之一,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入户调查等方法,客观认识与地理相关的乡村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其中的规律。高考评价体系是一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引导的系统的、科学的、创新的纸笔测试体系,如何在纸笔测试背景下实现对学生地理调查技能、方法、精神与意志品质的测评,是地理核心素养评价的难点。
一、近年与乡村相关高考试题的价值取向
2018年以来有关乡村的试题情况见表1。从表1可知,近年来地理高考卷中涉及乡村的试题在全国卷和地方卷均有涉及,这些试题的命题立意、情境创设、设问角度与参考答案编制具有以下共同的价值取向。
1.凸显乡村振兴,彰显立德树人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从表1可知,乡村调查的试题情境选材大多取材于乡村振兴案例。如2021年河北卷中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因地制宜种植猕猴桃获批地理标志产品,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呼应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时代背景。又如,2020年山东卷某县农村人口外迁导致“农业杨树化”从而引发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引导考生关注乡村发展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青年一代关心并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利于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如此情境选取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彰显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
2.紧扣学科主干,渗透素养测评
近年有关乡村的试题设计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为中轴,如乡村人口变化、文化保护、农业发展、乡村治理、旅游开发等,同时又将地理素养测评拓展至隐性的地理品质,如2018年全国Ⅱ卷第43题中利用“佛手山药”以设计旅游项目,设问以旅游地理知识为载体,聚焦于学生收集、整合信息以及设计旅游项目能力的考查。完成该问题,学生应具备敏锐的地理信息眼光,能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体验中发现有价值的地理信息,方可从观光、展览、体验、购物等视角开展旅游项目设计,这样将实践素养自然融入情境并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有助于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
3.答案设置标准化,泛化层级表述
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界定了教学过程“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学业质量”则将“学到什么程度”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层级,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诊断学生的思维水平状况。学业质量的终端评价与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具有相通性,所以学业质量测评应该体现进阶思想。然而,涉及乡村的试题在命题形式上以选择题居多,这样的考查形式易窄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主观题的设计多以标准化的答案要点作为甄别学生能力差异的依据,如2021年全国乙卷中阿者科村实行村集体企业主导开发模式的优势评价,试题以某科研团队调研成果为情境,在开放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却采用了模式化问题设计和套路化的答案陈述,难以从层级化的视角下甄别考生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差异。
二、乡村调查类地理试题命制路径
地理试题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一方面,要从学科结构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避免从孤立的、过细的知识点选择测试内容。另一方面,要关注试题设计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关注乡村调查试题情境化、具体化、行为化的呈现,打破模式化的试题设计思路。具体设计路径如图1所示。
浙江省衢州市余东村曾是一个普通村落,近年来,该村以农民画为特色,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旅居型”未来乡村,统摄数字、治理、产业、服务、生态、村居、乡风、交通、文化的“九大场景”,现已成为“全国首批十大农民画画乡”“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等金字牌荣誉的乡村。2021年10月,笔者带领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余东村进行研学调查,下面将结合调查资料探讨乡村调查类试题的设计路径。
1.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明确“乡村调查”实践力测评目标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规定,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必修课程要求为准,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以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为准。在设计试题时,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水平表现,立足乡村调查资料将学业质量标准细化为测试目标,这是乡村调查进阶式设问的基础和原点。例如,余东村发现了天井式民居建筑,属于典型的乡村地域文化,对接地理2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乡村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将测评目标表述为“通过观察天井房的特色,学生能够运用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余东村的地域文化所体现的地理环境特点”。
2.立足乡村真实情境,构建测评“乡村调查”的水平框架
构建科学测评学生乡村调查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水平,一个向度是从测试内容、情境、问题三个关键维度来架构;另一个向度是关注测试内容主线,即从整体上把握测试内容的结构性与关联性,可围绕地理位置与分布—地理特征与差异—地理过程与变化—地理联系的逻辑串接主线,确保调查情境、内容甄选、问题设计的一致性。下面為余东村具体的乡村调查试题设计。
【情境一】地理研学小组在前往余东村途中,途经大俱源溪谷,小组成员拍摄景象如图2(远景)、图3(近景)所示。
【课程标准】地理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特点。
问题1:说出图中地貌景观分布区的地形和降水特征,描述图中地貌景观主要特点。(6分)
参考答案: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河谷呈“V”字形、谷底狭窄、两侧陡峭、河道弯曲、谷底石块粒径较大。
【情境二】在走进余东村时,小组成员发现了一栋历史悠久的天井房,景观图片如图4(俯瞰)、图5(室内)所示。
【课程标准】地理2:结合实例,说明乡村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问题2:描述天井民居的主要特色,并根据民居特色推测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8分)
参考答案:屋顶坡度较大,以木材为主,楼层错落有致,天井由底层向上敞开。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可推知当地降水较多;以木质材料为主,就地取材,可推知森林植被为主;民居建筑错落有致,集中紧凑布局,可推知平地较少,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天井自底层向上敞开有利于采光、通风、除湿,可推知当地夏季闷热、冬季湿冷。
【情境三】组员们发现余东村独具特色的“一米菜地”景观(图6),通过询问了解到这是村委组织村民们开展土地整理的项目,现已整理30余亩“一米菜地”,并在东方超市建立专柜,年销售额达120余万元。同时,村民将近年来抛荒的椪柑园重新开垦为水稻田(图7),将水稻田建设为乡村研学旅游景点。
【课程标准】选修6: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成因和价值,结合实例,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问题3:说明余东村“一米菜地”的地理意义,并列举以水稻为载体的具体研学旅行项目。(8分)
参考答案:缓和土地资源紧张,提高土地利用率;美化乡村环境,提升游览价值;增加农产品供应,提升居民收入;增加雨水下渗,减轻雨涝。以水稻种植、收割等技能学习为主的劳动体验;设计水稻种植历史的耕读展览馆;以稻米为食材的特色食品街等。
【情境四】通过小组调查发现,余东村是浙江省重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整体围绕“农民画”为核心,以“村集体+农民画+旅游+文创+版权”为发展模式,通过农民画“联姻”旅游,打造文旅融合产品,探寻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图8为余东村旅游图社区导游示意图。
【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2: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变化过程及原因。选修9: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进行城乡实地调查,识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特点。
问题4:立足余东村发展特色,设计余东村振兴发展的研学调查方案(300字以内)。(15分)
参考答案:视角应包括调查的主题、目的、路线;研学内容、调查方法(如访谈法);记录调查资料,整理并写好调查报告。(具体答案略)
3.结合学业质量标准及进阶水平,制订层级化评分参考
地理学习进阶,需通过情境變换促使学习兴趣向志趣提升,促进地理审美从感美向审美和立美发展。[2]为了充分发挥试题甄别地理实践能力层级的功能,笔者结合地理实践力素养水平、试题的任务与内容以及学生答题表现,以问题1和问题2为例,研制评分参考。问题1对应的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评分参考(表2),问题2对应的是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评分参考(表3)。
三、试题测试效果及相关思考
笔者将试题分发至所在学校高二年级不同层次的2个班级(共87人)进行30分钟的限时模拟测试,抽样测评相关数据如表4所示。
[问题 平均得分
(`X) 难度值
(P=1—`X/X) 区分度
从以上模拟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试题总体区分度超过0.3,说明区分效果较好。从试题难度看,第1题较易,第2题难度适中,第3、4题较难。分析其原因,其一,测试的学生为衢州市重点高中学生,地理基础整体较好;其二,地理调查设计的体验和训练较少,地理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较弱;其三,设问中“方案”的指向较为笼统,学生写出的答案差异很大,可以加上“主题、路线、内容、方法”等限定词,以优化设问的指向性。
在学生素养测评框架下进行乡村调查类试题命题实践探索,以适宜的情境与科学的设问方式渗透实践力考查,有利于助推素养取向教学的深化。
参考文献:
[1]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何永.促进核心素养进阶 提升地理学习境界[J].地理教育,2020(5):4-7.
[3] 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