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
“今年的就业问题很突出。”研究就业多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发现,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之下,今年的就业形势严峻。
《2022年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为1.56,低于上季度的1.99与去年同期的1.66。《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指数)为0.71,是疫情以来的最低点。
这两份报告都是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曾湘泉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虽然二季度的报告还没有发布,但已有的数据显示,就业市场进一步承压,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CIER指数,5月份已经降到0.53。
“保就业是对的,但光保就业是不够的。”曾湘泉认为,亟须加大劳动力市场研究力度,出台更多精准的措施稳经济、保就业。
今年的疫情对就业影响挺大的,特别是3月份之后影响比较大。另外,从劳动供给的角度,今年高校毕业生这个群体比较突出,数量达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直到去年9月份之前,国际上因为疫情很多企业停工,而国内情况稳定,所以外贸出口大增,这段时间,利用58招聘平台编制的中国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迅速攀升。
但是,自此之后,因为国际疫情得到控制,或者放开,我国的就业市场发生较大变化。2021年6月底到7月份初,我们去青岛调研,企业面临严重的招工难,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已升到5,也就是1个人平均有5个岗位可供选择。
但今年开始蓝领指数降得很厉害,已经降到1.24。当时青岛一个仅有2000人规模的制造企业需要委托11家中介公司招人,现在就找一家中介公司,甚至这家中介公司也在裁员。
今年第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降到了0.71,5月份又降到0.53。截至6月20日,这个指数是0.55,有一点回升,这也可能是一个拐点,究竟如何还需要继续观察7月份的数据。
总的来说,青年失业率还会上升,因为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才算失业。5月份青年失业率已处于18.4%的高位,估计今年一段时间可能会突破20%。
有几个行业的变化对高校毕业生不利。
一是互联网行业,这两年流量开始见顶,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裁员。互联网企业过去对高校毕业生需求量特别大,有段时间甚至排在首位,但现在已经排到第六、第七位了。二是教育培训行业,受“双减”政策影响,招聘需求出现断崖式下降。三是房地产行业,招聘需求处于萎缩状态。这3个行业过去对吸收大学生就业特别重要,而如今招聘需求都下降得厉害。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用工需求持续减少。企业的招聘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现有企业招聘需求增加,另一个方面是企业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本来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但现在浪来了,并且浪太大,有些顶不住,不得不关闭。
有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四五月份小微企业注册数量下降较快,注册注销比低于1,市场整体活力有所下降。在全部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注销数量占比超过90%,3月份达到94%,也就是说疫情中倒闭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创造岗位能力最强的时候是2017年,曾达到2.37,到2020年降到0.45,到今年3月份已降到0.42。如果经营环境、盈利状况持续恶化,这个指数还会往下走。
中小企业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虽然国家也一直在扶持中小企业,但还是很难。比如,旅游、餐饮、住宿企业,受疫情影响,很多都已无法生存。保就业是对的,但仅提保就业并不够,还得进一步考虑保生存,保企业生存,也保个人生存。
在保企业生存方面,要设法减少企业的破产和倒闭。这方面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出台一些措施,比如延长企业的债务期限,实施一定的工资补贴等,延缓企业存活时间。
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岗位创造能力。中小企业已经有一些减税降费政策支持,还可以对其扩大实施加速折旧的政策,推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由此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另外还要关注就业者的生存。在疫情期间,很多灵活就业人员找不到活儿干,收入下降或者干脆失去了收入来源。现在失业保险金发放条件苛刻,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也有很多人担心领了失业保险金后留下档案记录,影响以后找工作。
需要建立低收入申报系统,在特殊时期给那些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低的就业者发放一些现金补助,这样才可以起到保劳动者个人生存的作用,也可以促进消费,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
人社部等10部门推出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根据我们的调研,针对大学生的见习计划实施效果不错,通过大学生到企业实践,提高了他们对工作岗位的认知,也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和实践要求的匹配度。
见习期间,企业接受大学生到本企业工作,政府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这样企业能节省一部分人工成本,也能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今后,可以进一步扩大大学生见习岗位计划。
要加强对就业和失业问题的深入分析。希望国家统计局能够开放劳动力调查数据库,为国家智库开展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条件。只有对一些现象或问题做更深入的专业分析,我们才会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论,也才有可能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就业政策建议。
各级政府和企事業单位都要提高招聘效率。大学生毕业已经走出校门,有的单位连笔试、面试都没有做,把招聘流程拉得很长。
此外,要反对就业歧视。当前在就业市场上因年龄、性别、学历等发生的歧视性行为,对就业也造成了不利影响。有的单位招聘时只要985、211、“双一流”大学学生,或者只要35岁以下、男生等。要切实完善相关法律,并且推动司法,制定与招聘相关且具有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条例,保障就业中的公平。
同时,要大力推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能力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