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么宝兰 艾双福 李月红
我国有大面积的低洼盐碱水域,由于高盐碱、高pH值,多数水体处于尚未开发利用的状态。如何改善并利用盐碱水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门方向。根据不同盐碱水域水质中的主要离子比值和含量不同,可将其分为碳酸盐型水体、硫酸盐型水体和氯化物型水体。有试验表明,“以渔治碱”是开发、利用盐碱水域的一条途径,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能在高盐碱、高pH值水体生活的鱼类,无疑是“以渔治碱”的关键。因此,研究盐碱水域中可养殖的各种鱼类,不但能为水产养殖业开辟新的方向,还能充分利用起荒芜水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耐盐碱鱼类的筛选培养及养殖示范研究”项目,研究出了适合北方碳酸盐类、氯化钠类盐碱水质增养殖的土著鱼种瓦氏雅罗鱼、滩头雅罗鱼。在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镇盐碱地区开展池塘养殖土著瓦氏雅罗鱼,平均亩产达到886.36 kg,总产值80453元,亩产值16091元。
2003年,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引进并推广的大鳞鲃在淡水养殖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因良好的耐盐碱、抗逆性等特点,其在盐碱水域养殖也初见成效。目前在东三省、山东省、天津市、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北方地区均有养殖,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北方高寒地区大鳞鲃商品鱼普遍春季放养、秋季出池,规格可达1000g~1200g,亩产300kg~800kg,生长迅速、发病率较低。
2020年,吉林农业大学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少军研发的新品种合方鲫2号,在吉林省镇赉、大安等地盐碱水域开展养殖试验。试验采用合方鲫2号与鳙鱼混合养殖的方法,利用传统增氧与微孔增氧结合等技术,建立了碳酸盐池塘合方鲫2号生态养殖模式,合理利用饵料资源和养殖水体,充分发挥养殖鱼类互利共生优势,实现了养殖期间零换水,水质条件满足养殖鱼生长期的各种需求,大大节省人力物力。三个养殖池塘产值分别达到了11923.4元/亩、12941.5元/亩、12664.4元/亩。解决了当地耐盐碱鱼品种少、盐碱水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促进了盐碱水域养殖业的发展,为北方地区发展渔业提供了新的池塘养殖模式。
大银鱼是东北盐碱地区常见养殖鱼种之一。在北方众多养殖大银鱼的湖泊、池塘中,辽宁省本溪县太子河上游的观音阁水库是较为成功的。自1996年引进大银鱼至今,已建立了较为完整且规模较大的体系,形成了集大银鱼生产、捕捞、出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2012年~2016年,平均年产16.6万kg,每年不低于10万kg。
目前,正在驯化研究、尚未正式投产的碳酸盐型盐碱水域养殖鱼类有尼罗罗非鱼、虹鳟鱼、硬头鳟等;还有一些尚在初步试验中的鱼种,如内蒙古自治区利用盐碱水域进行花鲈鱼种培育试验,这将为后续成鱼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当地发展渔业开辟了新思路。
我国西北地区的盐碱水域中,SO含量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阴离子,多以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锌等形式存在。西北地区多数小型盐湖均属于硫酸盐型水体,大型盐湖也有不少硫酸型,如青海湖、罗布泊盐湖等。此外,山西省的运城盐湖也属于硫酸型。根据现有研究,在其中可开展养殖的鱼类有以下几种。
青海湖裸鲤不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对维持青海湖生态系统稳定有一定的影响。近几年,相关专家对青海湖裸鲤不断进行研究,建立了较成熟的青海湖裸鲤鱼种培育水质调节技术;系统研究青海湖裸鲤幼鱼的饲料配方,建立了鱼种培育技术规程,为青海湖裸鲤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鱼种孵化出苗商业化、成鱼养殖规模化。同时,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进行了青海湖裸鲤苗种的繁育试验,受精率达到84.5%,孵化率为71.1%,出苗率占80%。
2016年,甘肃省景泰县在盐碱危害区利用盐碱灌溉回归水和撂荒弃耕地发展水产养殖,景泰县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继而研究了盐碱灌溉回归水哲罗鲑人工孵化和稚鱼培育,证明了盐碱水哲罗鲑养殖技术的可行性。哲罗鲑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其培育过程有互食现象,所以无论是淡水还是盐碱水域,稚鱼成活率都不是特别高。实验数据显示,8万尾哲罗鲑发眼卵共出苗3.6万尾,孵化率45%,转口驯化成活率75%。哲罗鲑商品鱼养殖条件要求较高,暂未见规模人工养殖相关报道。
甘肃省景泰县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当地大力推广异育银鲫“中科3号”并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升级版“中科5号”配套养殖技术也在进一步改良。该中心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苗种进行培育试验,得出可供参考的数值,其可适应盐度范围2.07~3.56、pH值变化范围7.62~8.66的盐碱水,耐受亚硝酸盐含量在0.03mg/L~0.40mg/L。养殖90d的结果显示,鱼种平均规格30.68g/尾,平均体长11cm,亩产122.7kg,成活率80%。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从白银综合实验站引进新品种福瑞鲤,开展盐碱水养殖试验,探索主养福瑞鲤的最佳养殖模式。试验塘每亩放养1050尾2龄福瑞鲤,对比塘放养同样规格1200尾2龄福瑞鲤,均搭配同等比例鲢鱼、鳙鱼、鲳鱼,其他条件均一致。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塘亩总产达到1212.3kg,对比塘亩总产1215.6kg,且每亩放养1000尾左右,养殖效果较好,超过此范围,则养殖成活率、成品规格下降,边际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降低。
氯化物型水体主要表现为Cl离子含量远远大于其他阴离子,主要以氯酸盐和氯化钠形式存在。国内主要以盐湖形式集中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等青藏高原地带。其中,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氯化物含量最高。能在氯化物型水体中生活的鱼类多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土著鱼类为主,暂时未发现现有改良品种或新品种在氯化物型水体中养殖成功的记录,仅有零星鱼种养殖试验的报道。而在那些土著鱼种中,人工培育模式大多也尚未成熟,驯养方式欠佳。因此,氯化物型水体鱼类养殖亟待探索。根据现有研究,以下几种鱼类值得关注。
叶尔羌高原鳅俗名狗头鱼,仅分布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塔里木河水系,因水系枯竭濒临灭绝的边缘。2016年6月~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进行了叶尔羌高原鳅1龄鱼种池塘人工饲养试验,在pH值6.5~7.6,溶解氧为7.5mg/L~9.0mg/L的条件下,20万粒的受精卵95%出苗,共转出叶尔羌高原鳅1龄鱼苗527kg,体重平均为8.08g,体长平均为7.98cm,折算捕获约71145尾,成活率约35.6%。进一步的人工养殖技术仍在探索之中。
宽口裂腹鱼同为塔里木河水系的土著鱼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有经济鱼类,较为罕见,市场价格在200元/kg~400元/kg,且居高不下。由于水电开发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其资源量正在逐渐减少,人工养殖目前尚未见报道。有专家学者已对野生宽口裂腹鱼进行了驯化养殖技术研究。
拉萨裸裂尻是西藏自治区主要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主要栖息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干支流及部分湖泊、温泉中。近年来,由于其自然分布地区人类活动的增加,该鱼数量急剧减少,人工养殖由于苗种不足无法进行,进一步导致了资源量逐渐减少。有专家学者历时一年,研发了该鱼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培育出10cm~12cm大规格拉萨裸裂尻鱼种2万余尾,成活率高达60.5%。但因其生长慢、繁殖力低、性成熟晚、资源补充周期长、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等特点,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尚未见报道。若能探索出成熟完整的规模化人工繁殖养殖技术,不仅能极大缓解其鱼种资源缺失现象,同时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亚东鲑作为西藏自治区名特优土著经济鱼类之一,具有重要的物种保护和经济开发价值。其稚鱼市场价格达20元/条,商品鱼市场价达100元/kg左右。2020年,亚东鲑鱼产业全年增收319.52万元。但亚东鲑大批量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尚未完善,自1998年开始,经过20多年人工近亲繁殖,亚东鲑养殖病害增多、种质退化等问题逐渐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关专家开展繁育试验,完善了亚东鲑人工繁育和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共用雌鱼181尾、雄鱼51尾,人工采集卵粒总重为48.15kg,卵粒总数约59.3万,测得的平均受精率为96%,比传统养殖方式的受精卵高出3%~4%。此试验完善了孵化、育苗技术,极大提高了鱼种出苗数,降低了人工养殖风险。
尽管还存在很多尚未攻克的难题,但盐碱水域养殖已成为渔业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并且能创造不菲的经济效益。就目前来看,盐碱池塘养殖模式日益完善,各地因地制宜建立了洗盐、调水、改底等一系列技术体系,耐盐碱新品种鱼类培育等技术不断革新。利用鱼类对不同盐碱水的耐受力进行“以渔改碱”,在减少土地盐渍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盐碱地创造财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未来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水产工作者们去探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