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石岩头国有林场土地经营总面积2 039.86 hm2,其中林地、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分别为2 022.79、1 909.98、2.88、78.25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177 898 m3,其中乔木林分蓄积量177 683 m3;森林覆盖率为97.26%,林木绿化率为97.61%。分析了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石岩头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简介了该林场实施2020年度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的情况,从林地清理、间伐抚育、修枝整形、补植补造、培蔸抚育几个方面总结了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作了预测。
关键词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成效;石岩头国有林场
中图分类号:S757.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1.047
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将森林质量定义为“森林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所有功能与价值总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即基于具体林分特点、预期实现的功能和目标,实施精准化的经营方案和措施,综合提升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过程。森林经营是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过程和手段,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森林经营的目标和结果。
1 實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必要性
1.1 是建设秀美林场的必然要求
《秀美林场建设规范》(DB43/T 1637—2019)明确规定秀美林场应符合以下要求:森林覆盖率90%以上,林分平均蓄积量90 m3·hm-2以上;林相整齐,树种、林龄结构合理,混交林比例50%以上或具有部分经营状况良好的景观纯林,古树名木挂牌和保护率100%。
近年来,石岩头国有林场(以下简称林场)将秀美林场建设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总目标,以精准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改善林分结构为基础,以增加林木资源储备和优质木材产量为核心,建设山清、水秀、天蓝的国有林场,构筑最可靠的生态安全屏障[1]。
1.2 是南岭山脉森林植被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构建生态屏障的需要
南岭是我国南部最大的山脉,是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之间的一条自然地理分界带,在地质史上是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受第四纪冰川期的影响小,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历史悠久,境内植物资源丰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同纬度地区的宝贵自然遗产。
林场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桂边界,处于南岭山脉中段北麓的都庞岭山系,是南岭山脉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其森林质量对保护南岭山脉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屏障极为重要。
1.3 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焕发乡村生机活力的重大举措。湖南既是农业大省,也是山地占比较高的省份。依托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功能和效益,可扩大湖南省乡村绿色生态空间,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乡村景观面貌,突出乡村地方特色,吸引投资资金;可在湖南省乡村大力发展林木培育、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产业,促进三产有机融合,进而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增加农村居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进湖南省农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2]。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既能大力服务于湖南省乡村振兴工作,又能为林区林场深化改革注入生机活力。因此,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2 森林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林场发展历史及生产概况
近年来,林场建立了杉木、湿地松用材林基地和奈李、柑橘经济林基地,强化了中幼林的抚育管护,依法治林,严格执行禁伐,使林场的森林资源得到了稳步增长。林场累计完成造林2 394 hm2,封山育林90 hm2,完成中幼林抚育2 100 hm2;新造防火林带5.2 km,修建防火线25.4 km;累计完成国家投资310万元。招商引资风力发电项目,投资5亿元,2017年底实现并网发电。
2.2 林场森林资源现状
林场土地经营总面积2 039.86 hm2,其中:林地面积2 022.79 hm2,占土地经营总面积的99.16%;非林地面积17.07 hm2,占土地经营总面积的0.84%。乔木林地1 909.98 hm2,竹林地2.88 hm2,灌木林地78.25 hm2,未成林造林地9.45 hm2,无立木林地16.84 hm2,辅助生产林地5.39 hm2。
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177 898 m3,其中:乔木林分蓄积量177 683 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9.88%;疏林地、其他灌木林、采伐迹地和未成林造林地散生蓄积量215 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12%。林场森林覆盖率为97.26%,林木绿化率为97.61%。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树种结构有待改善
树种结构上,树种面积、蓄积量是以杉木、马尾松为主体的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低、林分过纯过密,纯林生态稳定性相对较弱,抗病性能力差,增加了森林资源保护的难度。同时这种格局不利于综合利用土地肥力、病虫害防治、促进森林植被正向演替、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综合效益[3]。树种结构不够合理,应大力营造混交林,发展优良阔叶树种和珍稀树种。
2.3.2 单位蓄积量提升空间较大
林场乔木林单位蓄积量提升空间较大,乔木林蓄积量仅72.6 m3·hm-2,其中杉木类蓄积量80.1 m3·hm-2,马尾松类蓄积量66.4 m3·hm-2。乔木林单位蓄积量低不仅影响了林木产品生产能力,而且造成了林业用地的浪费,林分的生态防护效益也较低[4]。
2.3.3 林业管理体制创新不足,经营机制不灵活
林业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肩负林业执法、资源管理及培育、森林防火等管理职能,因此林业工作人员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又要开发林业产业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再加上产业发展与林场干部职工利益联系不紧密,这就更加难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 项目实施措施与成效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主体
零陵区石岩头国有林场2020年度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由湖南省零陵区石岩头国有林场实施。
3.1.2 建设布局及小班调查现状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实施地点分布于林场横岭工区和杨柳塘工区,均为山地黄棕壤;总面积166.67 hm2,其中1~4号小班为防护林、5~13号小班为用材林,起源都是人工林;树种组成为杉木纯林,目前林木长势良好、林相整齐,但树种单一,林分密度较大,林木分化明显。小班现状调查结果见表1。
3.1.3 建设总目标
通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推进林场天然林保育、人工林经营和灌木林复壮,培育出“结构合理、系统稳定、功能完备、效益递增”的森林生态系统。由单一树种向多树种、复层异龄林过渡,形成恒续林。要明确主林层、次林层主要树种、培育周期、目标株数、目标胸径、树高等,长期经营森林,培育大径材,主要培育杉木、青冈栎、木荷、楠木等混交林,杉阔异龄复层混交林。目标胸径40 cm以上,蓄积量350~550 m3·hm-2。
3.1.4 建设期限
建设期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共1年。
3.1.5 项目投资总概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315.62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293.53万元,占总投资93.0%;工程建设其他费13.92万元,占总投资4.4%;基本预备费8.17万元,占总投资2.6%。建设资金由中央投资和单位自筹两部分组成,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50万元,占总投资的47.5%;单位自筹(职工投工折资)165.62万元,占总投资的52.5%。
3.2 建设措施
为了按质、按量完成石岩头国有林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成立了以场长为组长,主管生产副场长为副组长,生产股长、资源保护长等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将工程和投资落实到项目单位和有关责任人,项目建设中要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合同管理及竣工验收等制度。加强森林防火巡查宣传和野外违规用火及火灾案件的查处,加强林区治安管理,维护林区秩序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护林防火装备配备,加强护林防火队伍的培训与管理,做好护林防火预案,并为施工人员购买伤残保险。
3.2.1 林地清理
清除影响林木生长的藤本植物、灌木,注意保留乡土阔叶树、珍贵树种的幼树、幼苗和林木。采伐后剩余物平铺林内。
3.2.2 间伐抚育
1)林木分级。按照林木分级标准,将林木分为Ⅰ级木、Ⅱ级木、Ⅲ级木、Ⅳ级木、Ⅴ级木。2)间伐方式。间伐顺序为Ⅴ级木→Ⅳ级木→Ⅲ级木;保留木顺序为Ⅰ级木→Ⅱ级木→Ⅲ级木。按照间伐顺序间伐后郁闭度在0.6以上的,再在林中开林窗,每个林窗面积为10 m2左右,林窗个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667 m2设置5~10个。3)采伐剩余物处理。抚育材及抚育作业剩余物的处置应当综合考虑有效利用、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等要求,进行合理分类并采取运出、平铺,或者按一定间距均匀堆放等适当方式处理。
3.2.3 修枝整形
1)修去枯死枝和树冠下部1~2轮活枝;2)幼龄林阶段修枝后保留冠长不低于树高的2/3,枝桩尽量修平,剪口不能伤害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3)中龄林阶段修枝后保留冠长不低于树高的1/2,枝桩尽量修平,剪口不能伤害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
3.2.4 补植补造
1)树种选择。根据林地情况,选择优良乡土耐阴树种,补植以楠木、红锥、青冈、木荷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选择2年生、地径1 cm以上、苗高1.5 m以上的容器苗。2)整地。采用穴垦整地方式,在林中空地和林窗中挖穴,穴规格为40 cm×40 cm×40 cm,挖好后将穴周围的表土回填穴内,再填心土,填至高于穴面15 cm、呈“龟背”形为止。3)补植株数。根据改造林分确定补植株数,每667 m2不超过30株。4)补植苗木。补植苗木宜采用高1.5 m以上容器大苗或带土球大苗,并用生根粉、修枝、扶杆等措施,提高补植苗木成活率。5)补植方法与时间。栽植做到苗木正立、适当深栽、根系舒展、踩紧压实,并根据树种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如常绿阔叶树要疏叶,晴天栽植要浇定根水等。造林应在2021年4月前完成。
3.2.5 培蔸抚育
培蔸抚育对象主要是林分内补植和保留的阔叶幼树苗木。以植株为中心,清除1 m范围内的杂草杂灌,培蔸除萌,覆盖保墒。需要连续进行3年抚育,前2年每年抚育2次,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9—10月;第三年抚育1次。
3.3 取得成效
3.3.1 生态效益
通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林木的生长,调整优化了树种结构,提高了林分的生态质量,立体条件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林场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为林场发展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打下良好基础,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发挥积极作用。
3.3.2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技术人才,对湖南省退化防护林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项目实施推进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实施还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绿色湖南”建设和“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具有重要作用[5]。
3.3.3 经济效益
项目达到中期目标后(2035年),将新增高质量多功能异龄复层混交林266.67 hm2。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后,林场每667 m2年生长量增加0.5~0.8 m3,可增加蓄积量6.26 m3,共计增加蓄积量25 040 m3;主伐材按出材率0.65计算,可增加木材8 000 m3,按当前市场价900元·m-3计算,可增加收入720万元,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项目建设达到远期(2050年)目标后,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为有效精准提升石岩头国有林场的森林质量,应对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做好分类经营管理,通过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进一步增加生态多样性,优化调整树种结构,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推动国有林场向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宏强.国有林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对策探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0,52(4):83-84.
[2] 李烨,王亚明.我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思路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9):10-11.
[3] 黃永忠.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研究[J].乡村科技,2018(17):62-63.
[4] 郭敏.基于发展理念下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9,51(2):66-69.
[5] 黎明,马林峰.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下的森林资源保护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8):225-226.
收稿日期:2022-03-09
作者简介:杨成云(1979—),男,湖南永州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营林生产。E-mail:34084591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