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风格特征

2022-07-07 14:43黄玉玲
民族文汇 2022年40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理论

摘 要:肖邦所写的这首叙事曲是他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也是第一首以乐器命名的器乐作品。在情感上,该乐曲表现了作曲家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在结构上,以奏鸣曲式为基础结构,在此基础结构上加以创新,形成另一种器乐体裁;在技术上,肖邦以他独有的艺术风格创作写成,在演奏技巧中多次以较难的演奏技巧写作,也使得该乐曲成为钢琴演奏家在音乐会上必选的曲目之一;在内容上,肖邦在每个乐部交接时,音效上都产生强烈的对比,更能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内容。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在风格特征上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与艺术性,要想使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就需要掌握其作品风格和一定的演奏技巧。整篇论文共有两节内容,从不同的方面对本文进行论证。第一节为《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背景;第二节讲述《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风格概要,其中,第二节从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强烈的民族性于爱国热情、(旋律、和声、织体、结构的特色)、“诗人”与钢琴的完美融合等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关键词:理论;叙事曲;风格特征

1.《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g小调叙事曲》是肖邦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也是以器乐体裁所写的第一首叙事曲,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也正是肖邦创作该叙事曲的缘由。叙事诗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

在十四世纪的后半叶,有着一个集政治、宗教、武力为主要力量的权利集团,统治着当时波罗海域,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领土,然而当时这个权利集团也正在与立陶宛激烈地斗争着。在那时,立陶宛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因为当时执政的亲王与王室的继承人联姻,两家因此结盟,建立了波兰这个著名的帝国。战争永远是残酷与艰难的,虽然在军力与人数上远不及敌方,但立陶宛人心中永远都一如既往地想着如何去保卫祖国母亲的每一寸土地,跟敌人顽强地拼搏,不畏艰险。在领袖牺牲后,军队也随之瓦解了,人民被奴役起来,被敌人暴虐地压迫着,英勇的战士们也在失去祖国的痛苦中挣扎着。然而就在所有被奴役的人民中,有一个年纪仅七岁的小男孩,他就是战死在炮火中执政亲王的儿子,也是本叙事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命运总是公平的,他被一位老骑士收养,并让他得到了与儿女一样的学习机会。时光一转而逝,康拉德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游吟诗人,更是成为了一位战场上的英雄。一直怀抱着为祖国效力的康拉德,因为出奇的表现,更因为拥有其宽广的胸怀,他引领着立陶宛人取得了胜利,但却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成为了民族英雄。

肖邦在写《g小调叙事曲》时,心中总想着该叙事诗的故事情节与他自己内心一直想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决心是保持一致的,致使他写出了如此雄壮的挽歌,以及悲痛中夹杂着令人亢奋的曲调,肖邦他做到了如何去刻画一个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现在弹奏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人应该很难去想象当时肖邦心中的痛苦挣扎与当时想报效祖国那种“有心却而力不足”的感受。如此宏伟的作品,不仅代表的是他个人,更是代表着整个国家人民的感受。

《康拉德·华伦洛德》是一篇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叙事诗,故事讲述的是立陶宛人对抗日耳曼人的侵略。而肖邦心中的爱国热情正是与该叙事诗达成共鸣,才有了《g小调叙事曲》这么一部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赞扬波兰英雄无畏精神的史作。

这部作品完成创作的时间要比出版的时间早五年,在1836年出版,出版的时候正是华沙起义失败,这让肖邦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致使也让他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国家的不幸,民族的兴亡,以及人民的内心伤痛。

2.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风格概要

《g小调叙事曲》Op.23这首乐曲与肖邦所创作的其他乐曲一样,同样具有民族气概与爱国主义情怀。如《c小调革命练习曲》、《大海练习曲》、前奏曲《暴风雨》Op.28 No.24、谐谑曲Op.20等。

肖邦是第一个用叙事曲来创作的器乐作曲家,也因此使得该乐曲具有新颖性,舒曼曾评价肖邦所写得这首乐曲,是他非常喜欢且最具有独创性的乐曲。该乐曲来自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而正是因为该史诗的内容打动了肖邦,使得《g小调叙事曲》的音乐内容变得更加感人,更具有内涵。肖邦的叙事曲具有民间风格,而这民间风格则表现在民歌主题性质,以及民间歌曲随性的变奏手法都在作品中得以体现。在以往的音乐作品中,多以声乐演唱居多,而用器乐这一新颖的形式去表现是非常少见的,因此肖邦大胆尝试,用新的语汇以及新的风格去表达了音乐作品的新形象。在《g小调叙事曲》中,肖邦尽可能地去表现该乐曲创作背景中的主观感受,刚好的契机,使得他开创了器乐叙事曲体裁的先河,也为后来的叙事曲体裁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也丰富了叙事曲的内容及音乐艺术特征表现。

2.1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风格特征分析

肖邦《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风格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非常鮮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肖邦所处的年代是浪漫主义的兴起时期,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如火如荼,不断刷新着人们对艺术的认知感。肖邦在这片丰富的创作沃土中,不断更新着艺术创作手法,他对钢琴的感悟能力,让他足以展现音乐的无限可能性。这是他所有音乐风格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浪漫主义色彩音乐语汇。其主要的浪漫色彩特征有如下几点:

其一,肖邦写作叙事曲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其二,叙事曲的结构宏大,更能体现肖邦不拘于束缚的性格;其三,浪漫主义文学故事情节更符合肖邦写作风格。

可以说肖邦极具特色的浪漫主义色彩不仅仅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上,更多的是他个人的内心情怀与生活态度。其实,每一个作曲家在写作个人的音乐作品时,更多的是希望这首作品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肖邦曾经就说过:“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他更多希望自己音乐作品中的精神能传递给波兰人民。浪漫主义色彩更多的表现为“人文情怀”,更多的是精神层面。

2.1.2 强烈的民族性与爱国热情:

肖邦的乐曲不乏有浪漫的情愫,而更多的是具有民族的使命感。在波兰出生的肖邦,自小就对波兰的民间音乐非常喜爱,七岁时就写成了《g小调波兰舞曲》,从小就展现了巨大的音乐天赋。1830年11月,他怀着悲痛的心情悄然离开了祖国,来到了巴黎。在11月29日时,华沙沦陷,也就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直到39岁在法国巴黎逝世。在肖邦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许多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音乐,就是因为他有着对祖国深深的故国之情,所以借着音乐作品内容的表达,来抒发他内心的“思乡情,亡国恨”。《g小调叙事曲》是一首描写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的民族性音乐作品,这首作品的情感表达主要以描写内心的情绪化,内容较多,也从侧面可以看出肖邦在写作这方面音乐时,更多地是以刻画内心表达居多。舒曼曾经说过:“如果北方的专制君王知道在肖邦的作品中,有一个多么危险的敌人在威胁着沙皇,他会禁止肖邦的作品。”从舒曼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肖邦的音乐作品带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不仅仅是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而是他对民族的热爱与传承,这才使得大家对波兰民族音乐的了解,以至于肖邦成为了波兰的代名词,也当之无愧被称为伟大的民族音乐家。

2.1.3 旋律、和声、织体、结构的特色:

从巴洛克时期开始,中间经历漫长的古典时期,再到浪漫时期,每个时期的音乐表达都有所不同,那么该表达的不同,也都从“旋律”“和声”、“织体”、“结构”来入手。那么在《g小调叙事曲》中,最为突出、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他的旋律。他的音乐非常具有歌唱性,经典的旋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可能也是受到了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在他的钢琴作品中,通过乐句的呼吸及乐句的松弛控制,力度的层次安排,手指沉到琴键里的弹奏技巧,使得钢琴成为一种能够与人声或弦乐乐器一样具有呼吸的“歌唱能力”,使得极具有声乐性的旋律可以灵活使用到器乐旋律中来,也与其他作曲家有着不一样的动机性结构旋律,既不同于古典主义,又充满着浪漫主义梦幻般色彩的优雅。在和声织体上,肖邦也大胆地去尝试了许多其他作曲家都不常用但又雅致精美的和弦与巧妙的节奏织体,使得钢琴中出现的长时值持续音的问题得以解决。自由个性的曲式结构,可以算是肖邦的叙事曲中既集中又独立的两方面,集中表现在他将庞大的奏鸣曲式结构进行压缩、创新,不拘于传统,扩展了乐曲的发展性;独立表现在肖邦的每个乐部都是相对性的,这样的写法更能突显音乐中形象的表现。

2.1.4 “诗人”与钢琴的完美融合:

肖邦钢琴作品的风格独具艺术魅力,不仅仅表现在他作品的独特创作手法上,还在于他的作品中充满着浓郁的“诗意”。浪漫主义是包括了文学艺术领域的所有文艺运动,而艺术的门类相互相融,使得这成为了许许多多艺术家创作源泉的沃土。肖邦的一生主要在波兰与法国这两个艺术之都中度过,在肖邦的文化思想上,既受到时代风气的熏陶,又融合了不同民族艺术风格特征,在这两个艺术之都中,可以说,既是音乐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度。在他的任何一部作品中,无论思想上还是情感的表达上,都不矫揉做作,只为最纯粹地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肖邦的音乐风格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你能时时刻刻从他的音乐中感受到“喜”、“怒”、“哀”、“愁”,这就是为什么称他为“钢琴诗人”的原因,浪漫主义最具有代表性人物,人们也常常想到的会是他。

结论

纵览全曲,能在有限的篇章之中能够包含如此精彩丰富、构思精巧的钢琴曲,令人不由得再次感叹肖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作曲技法,《g小调叙事曲》充分展示了肖邦非凡的音乐才华。这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叙事曲作品,在保留传统古典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运用钢琴演绎的形式,使该乐曲成为一种新的体裁形式,在钢琴艺术上加深了音乐的广泛艺术表现和音乐体裁的丰富多样化。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了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音乐语言的交汇融合,拓宽了音乐交流的传播速度。

参考文献

[1] 吴佩玉.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的风格特征与演奏技巧的研究[D].云南:云南艺术学院,2018.

[2] 武子涛.试论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的创作特征与演奏技巧[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3] 刘彤.探析肖邦叙事曲中的悲剧[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4] 张昕.试论肖邦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创作特点及背景[J].山西:黄河之声,2013,(19).

[5] 娄新艺.谈肖邦和他的g小调钢琴叙事曲[J].北京:艺术教育,2010,(06).

[6] 段婷婷.肖邦g小调钢琴叙事曲的创于与音乐分析[J].哈尔滨:北方音乐,2013,(15).

作者简介:黄玉玲(1995.12)女,汉族,广东省惠来县人,碩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文化艺术)。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肖邦《降b小调夜曲》(OP.9NO.1)的演奏特点与风格特征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