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亮
2021年,国家颁布《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对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一、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方针政策,合理设计监测方案
语文学科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要落实国家教育评价方针政策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文件,结合本省特色,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语文学科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应落实国家监测的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方法创新,强化结果运用。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五育”并举。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监测学生的发展水平及核心素养,系统挖掘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方法,开展计算机网络测试、人机交互测试等,探索多领域综合评价和跨年度增值评价,使得监测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坚持问题诊断和示范引领并重,建立监测问题反馈和预警机制,督促问题改进,同时推广典型地区经验案例。建立结果运用机制,有效发挥监测的诊断、改进、引导功能。
语文学科质量监测要坚持全面育人理念,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语文学科监测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监测的目的是考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程度,检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监测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促进质量提升,应特别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
语文学科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包括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依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开展学生发展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学生发展质量方面,语文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情况、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相关影响因素监测方面,主要调查语文学科领域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对于监测结果,要进行科学分析,结合本地实际加以运用。
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开展语文学科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应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参照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的内容,注重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
语文学科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应与时俱进,突出素质教育导向,聚焦核心素养,测查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和习惯。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业表现,重点考查识字写字能力、古诗文诵读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采取书面测试的方式。对于语文学习态度、阅读习惯等,重点关注语文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习惯、课外阅读时间、阅读种类数量、阅读策略等,采用语文问卷的方式。
语文教育质量监测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非单纯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识记。考查应兼顾课内与
课外,既落实语文统编教材的基本要求,也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测试应注重设置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创设语言运用情境,使用整段语料,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避免孤立考查知识点和能力点。
为更好地考查学生所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应当注重考查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基于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统筹设计测试题目,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试题的价值导向,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借鉴国际教育监测经验,提升语文学科监测效果
开展语文学科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还应学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等国际大规模教育监测项目的经验,结合区域实际加以改造,提高监测的有效性。
近年来,PISA测试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将阅读文本拓宽至数字化文本,强调学生应当具备数字化阅读素养。增加对学生阅读评估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中论据的真实性、作者的观点以及文本与其阅读目的的关联性等作出评价。这些变化可以在语文学科测试中加以体现。
监测应在借鉴国际测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要重视考查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包括识记、理解、整合、推论、评价、探究等,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测试文本应包括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涵盖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除此之外,阅读测试还加入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经典名著欣赏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更好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体现地方特色,反映省域语文教育基本状况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地方课程资源可以融合到课程评价的过程中。以陕西为例,监测可以结合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融入关中、陕北、陕南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如唐诗、秦腔、延安诗文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结合生活实际学语文、用语文。
监测还应关注省域学生语文学业质量和语文学习的影响因素。我国不同区域语文教育的质量是有差异的,特别是东部和西部存在明显的不同。监测须充分考虑本地区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合理确定测试的广度和难度。设計监测的题目,可以充分参考国家所实施的两轮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把握本地区语文学业质量的总体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确切了解本地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并分析语文学习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有不少省市开展了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上海市在2011年推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在2018年修订升级为“绿色指标2.0”,重视对监测数据的指数化分析;福建省从2016年实施本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2020年修订推出《新时代福建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两个省份的监测学科都包括语文学科,具体监测内容包括学业表现和各项影响因素。
五、注重监测实效,促进地方语文教育的均衡发展
监测需要统筹兼顾,点面结合,加强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运用,切实提升地区语文教育的质量。
监测应当着眼监测全局和全过程,从前期调研、试题及问卷编制、组织实施到结果运用,进行周密设计和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应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协调高校、教科所、中小学等部门参与,制订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反复论证,细化实施。既要考虑全省义务教育的基本状况,也要考虑不同地区教育的差异,设计难度合理、适应性强的测试内容。
深入把握省域语文教育的基本状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测试内容,与国家义务教育监测真正形成互补关系。根据省域实际,科学确定监测的内容和规模,切实反映不同区域的语文学科教育质量。
对于监测结果,应当科学分析,形成针对不同地区的报告,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改进提供依据。
监测对于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加强调查研究和系统论证,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设计科学合理的测试内容,可助推义务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