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染
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千亩稻田上,绿油油的稻苗在风中摇曳,荡漾起如水的绿波。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省“川粮油”科技特派员、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教授马均向总书记汇报了科技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关情况。总书记指出,水稻良种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艰辛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老百姓丰衣足食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
为保护好产粮宝地,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四川持续用科技赋能农业,抓实抓好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科技人才在田间地头显身手,推动农业现代化跑出“加速度”。
用好科技特派员,把技术“植入”泥土
人才,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
自2012年起,科技特派员制度被9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从此科技特派员以制度的形式在大江南北推广开来……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以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持续不断地将先进的技术、理念、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农业、农村,将致富的希望、幸福的种子植入乡亲们的心田和日子里。今年,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组建135个服务团、选派680名专家、安排418个服务团次。
作为科技特派员,马均和团队长期驻点在永丰村,他说:“我们和东坡区联合在永丰村建立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如今,永丰村1800亩高标准农田是四川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永丰村粮食生产基地也成了我省粮食科技的策源地。
“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非常关心,也很关心农业科技工作者。”马均清楚地记得,6月8日,在品牌展区,总书记抓起了一把米,饶有兴致地问起大米产品名称和价格。马均说,总书记的关怀让人备受鼓舞。接下来,他将带领更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水稻研究和种植培育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更好,力争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继续作出贡献。
如今,像马均和他的团队一样深入农村、扎根农田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在四川还有很多,他们把技术“植入”泥土,把科技带到全省183个县(市、区),在水稻育种、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种好粮,守好四川“米袋子”
仓廪实,天下安。四川是全国13个主要粮食生产省之一,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粮食主产省,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705.4亿斤,时隔20年再次迈上700亿斤台阶;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达716.4亿斤,再创新高。
虽然永丰村基地核心示范区超高产攻关田水稻最高亩产达到969公斤,创造了四川盆地水稻超高产纪录,但高产并不是大家的最终目标。“现在我更注重质量了,目前在种的鸭稻米,就采用了生态的方法,食品安全更有保障。”马均说。
简阳市科技特派团团长曾先富是一名科技特派员“老兵”。“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兴旺,而发展任何产业都离不开科技。科技在提高农产品品质、资源利用率、质量水平上都起到关键核心作用。”在曾先富看来,科技的魅力在于让一亩田地发挥出两亩田甚至是三亩田的效用,让“天府粮仓”从多产粮到产好粮。
种好粮,守好四川“米袋子”,助力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科技人员责无旁贷。在水稻专家共同努力下,四川水稻育种取得突破性成效,近年来以“宜香优2115”“川优6203”等为代表的新品种,改写了“蜀中无好米”的历史。
今年,“四川造”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眉山市仁寿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内,成片的玉米已高过人头,两行玉米带之间留出了一段空地,6月中旬开始播种大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密度是关键,带间距应在60厘米至70厘米。”站在玉米地旁,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耐心做指导。
根据规划,今年四川要完成大豆扩种100万亩、新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310万亩的硬任务。截至6月中旬,四川已完成新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37.5万亩,播栽进度达37.5%,“现在距夏大豆集中播種期结束不到一个月,任务还有70%。”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正抢抓农时、倒排播期、压茬推进,确保应种尽种,全面提高种植水平。
把科技培训搬到田间地头
最近,到田间地头听马均讲课的村民更多了。马均介绍,把水稻新品种管理技术培训课搬到田坎上,原因有二:一是近期前来听课的村民达到70余人,村里的课堂已经坐不下;二是实践证明,田间地头教学效果更好。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培育新农民,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让技术惠及农村,这是科技特派员的重要任务之一。仅2021年,四川省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已开展集中培训841场次、现场技术指导3936场次,助力培育农村致富能手等本土人才1506名,帮助受援地进一步厘清了发展思路、破解了技术难题、增强了造血功能。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李仕贵教授多年来带团队不断到全省各地的水稻种植基地和农业产业园进行技术指导,他介绍,水稻研究所通过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助力全省水稻产业发展,并和各地共同探索并建立科技人才“引、用、留”的长效机制,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四川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农科院将继续整合资源和力量,以更大力度组织实施更大范围的农业科技培训和示范,以新农技、新农艺助推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推动四川农业现代化再上新台阶。(责编/陈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