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
杜甫自道其创作特点是“沉郁顿挫”,害得读者以为杜甫整天心情沉郁,说话时语调也总是抑扬顿挫。
其实,杜甫并没有天天哭丧着脸。
他虽然在《堂成》一诗中说过“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但实际上,他并非无心自解嘲,而是经常自我解嘲。
“烂漫通经术”的杜甫,儒家忠义仁爱是他思想的底色,他入世之心很迫切——希望“立登要路津”,对自己的才能又极其自负——“自谓颇挺出”,政治理想也极其高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现实却非常残忍——“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他和李白等盛唐诗人一样,自我感觉也是好得出奇,认为凭才华应“立登要路津”,要马上在官场上卡个好位置。
天宝五载(746),杜甫西入长安,次年唐玄宗诏天下凡通一艺以上者赴京师就选,他怀着满腔热情应试。李林甫害怕应试对策揭露其奸恶,黜落了所有应试者,并向唐玄宗献上“野无遗贤”的贺表。
杜甫不明不白地吃了一闷棍,在仕途上不得其门而入。
这期间,杜甫不断向权贵赠诗,多次向朝廷献赋,但一直到天宝十四载(755),他仍然像今天的许多“北漂”一样,一直是一个“长漂”。
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举行祭太清庙、太庙、天地大典。既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为了全家的生存,杜甫这时具有极高的“政治敏感”,他迎合了皇帝的这三大盛典,头年冬天就向唐玄宗进献了《三大礼赋》。
这三大赋才引起唐玄宗的注意,让唐玄宗对他的文才点头,并命杜甫待制集贤院,接受宰相对其文章的考试,好不容易才有了“参列选序”的资格。“参列选序”的意思是说,你现在可以排队等官了。
可他一等就是四年没有下文,想想这四年杜甫经受了怎样的煎熬!
挨到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总算给他安了一个河西县尉之职。但杜甫没有接受这一职位。
很快又改派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接受了。
县尉一职不用解释,俗称的“九品芝麻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还需说明,它的官位略高于县尉,属于从八品下的低级官吏,负责看守府内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不要看右衛率府胄曹参军说出去好听,实际上就是兵库的一个保管员。因为它是京官,所以官位高于县尉。
让一位心高气傲的诗人,去当一个兵库保管员,今天看来,与其说是对他的任命,还不如说是对他的羞辱!
问题是,杜甫为什么拒绝县尉,却接受近于保管员这种官职呢?
历史上有种种猜测和辩解。有人说是不想欺压百姓,有人说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级别比县尉高一点儿,谁不想官位高一点儿呢?事实上,这两种官职无所谓高低,当县尉也许还有点实惠,当兵库保管员则只能与刀枪做伴。
清人浦起龙说:“尉职为人属吏,率府定是闲曹。”县尉是给人家帮忙的,忙是为别人忙;率府是个闲职,除非刀枪来找他。这两种官不是受辱就是无聊。
在我看来,杜甫接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是无可奈何的举措。前不久已经拒绝了河西县尉,要是再拒绝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朝廷还会有第三次任命吗?谁敢拍胸说肯定会有呢?假如没有第三次任命,杜甫一家总不能天天喝西北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十几年前的杜甫目空一切;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刚来长安时的杜甫何等自信;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鸿鹄之志”还不能形容杜甫志向的高远。
可现在竟然去当一个兵库保管员,人家可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人呵。
杜甫在长安困守十年,从天宝五载进京,到天宝十四载任职,今天向权贵投诗,明天向皇帝献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赖着脸去“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得到的只是“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换来的只是一个兵库保管员。
理想那么大,才华那么高,官职这么低。二者落差如此之大,心理压力自然更大。
(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我的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