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碧
三毛是恋物的,一生收藏无数。她淘的东西很杂,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种类五花八门:印第安人的手织布、十字架;西班牙的陶瓷罐、彩瓶、彩盘;印度的挂毯;中国的刺绣裙子、瓷碗、铜器……三毛爱美,在她收藏的老物品中首饰占了很大一部分。
在众多首饰中,三毛最钟爱的是银饰。她拥有各类镶嵌彩石的项链、手镯、脚环、别针等银饰,它们大都来自南美洲的小商贩、大加纳利岛的杂货铺、西雅图的古董店以及中国台湾的小镇、香港的街边……
她总是一路走一路买,只看它们的来路——秘鲁的老别针,墨西哥的脚环,撒哈拉的项链……便可以想象它们的神秘和风情万种,也可以看出,拥有它们的主人是位行遍了千山万水的人。
三毛对于银制品,总有难掩的温情和小心翼翼,每件都会带回家先用银粉擦一遍。她在书中写过得到一件心爱银制品的情形:
用银粉略略擦一下,不给它太黑,也不能太亮。玩着这安静的游戏,即使在无人的深夜里,眼前呈现出来的,就是那片拉巴斯的旧区域,那些红红绿绿的印第安人,在我的客厅里,摆满了摊子,喧哗的市声也传入耳来。
她的首饰和衣服就像她的家居用品一样,也都不是来自大商场,以她的性格、喜好,是不肯去百货商店买当季流行的衣服和饰品穿戴的。她说过,“太精细的东西我是比较不爱的,可是极爱产生它们这种饰物的那个迷人的时代和背景。”
她结婚时,大概父母有询问她关于结婚戒指的事情,在一封家信中,她写“钻石与我身份不符”。那时,她住撒哈拉,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她的气质也与粗犷的当地饰品更搭,钻石的确与沙漠格格不入。
除了那些与荷西有关的首饰,还有一些饰品也是她很看重的,她所看重的物件往往都与“人”有关。其中有一条来自西雅图的项链,更准确地说,是来自阿富汗。
那是20世纪80年代,荷西已去世,她独自去美国西雅图的一所大学进修。三毛一直不太喜欢美国,大概是她生活过的几个美国城市都太现代化。三毛天性喜欢原始、朴素的地方,那时候,她除了上课,很多時间都交给了电视机和西雅图一家杂货店。
这个杂货店开在西雅图街边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店里卖一些从阿富汗、印度来的衣服和饰品。三毛第一次走进这家店铺时,店主正一边整理店里的东西,一边懒懒地用阿拉伯语“沙拉麻里古”跟她打招呼。
三毛听到这句熟悉的招呼,心里泛起一丝柔情,因为在大概十年前,她在撒哈拉居住时,常常用这句话跟撒哈拉威人打招呼。现在,在讲英语的美国再次听到这句熟悉的问候时,她也自然地回了一句“沙拉麻里古”,店主听到她的回应也惊得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就这样,三毛认识了店主哈敏。
哈敏来自阿富汗,一个人在西雅图开店,太太、孩子们都留在阿富汗。哈敏总是懒懒的,对生意也没有很用心,他不回国办货,而是从一个美国人手里批发自己国家的东西。在功利又不友好的西雅图,遇到哈敏这样有“禅意”想法的人不多,所以三毛常常去他店里聊天,有时候也会帮他的女客人试穿衣服,哈敏成了她在西雅图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
就这样过去了半年,三毛完成了学业准备回中国台湾。临行之前,她去哈敏的店里与他告别,哈敏在一个盛满私人衣物的大铁箱里掏了半天,掏出一条项链。三毛只看了一眼便被惊艳到了,那是一条宽宽的波斯风情颈饰,上面缀满了圆形的银片,并镶嵌了一些彩色宝石。哈敏说,这是他妻子的项链,他想要送给三毛留作纪念。
三毛有一张比较知名的照片,照片中的她穿着一条南美洲风情的大红色长裙坐在椅子上,黑色的长发梳成中分绾在脑后,她的颈上戴着的便是这条项链。
(摘自作家出版社《解锁时尚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