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康颖
对于消费市场来说,2022年并不是一个好过的年份。尽管眼镜零售具备“半刚性消费”属性,各大零售企业却都纷纷叫苦,普遍反映今年业绩相较于去年和疫情前同期下滑了20%以上。总体看来,服务型、享乐型消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或增速放缓,物质型、生存型消费则表现得更加坚挺。
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和人口结构,是描绘居民消费趋势的三大指标,居民消费总量,则是其最直观的数字体现。居民消费总量主要受GDP增速、GDP中居民部门所占的分配比例,以及居民部门的消费率影响。参考全球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回顾我国居民消费发展史,可以大致得出“居民消费率随着经济发展波动变化”的结论。
在经济发展初期,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较低,人们不得已把收入的大部分都用在购买生活必需品、满足基本需求上,刚性的生存消费占比很大,此时的居民消费率也较高。1980年代,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接近55%,处于历史高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和人口结构出现变化:人口向城镇转移,产业结构从农业为主转向工业占主导,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这一阶段,居民投资和储蓄率上升,居民消费率下降。与之相对应,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5%左右,是近年来的低谷。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逐渐变高,居民投资率相对下降,人们把更高的收入用在了享乐型、服务型消费上,居民消费水平再度回升。2016年,我国居民消费率突破40%,并继续增加。
从2008年至今,我国居民消费率仍处于这一轮上升的势头中。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生存型消费占比将继续下降,享受型消费占比将上升。在生存型消费中,食品、衣着相关的消费占比会明显降低。在享受型消费中,居住、金融保险、卫生健康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消费占比会显著增加,出行类消费占比会降低。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新倍增战略》一书也指出,到2035年,我国居民消费率预计将达到42%左右。如果届时GDP翻倍的目标顺利达成,居民消费总量将达到84万亿元。
疫情及后疫情时代局部疫情的反复出现,让这一规律中的顶点提前到来,居民消费率的变化趋势由增长转为下滑。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至今的服务型消费受到了较大影响,商品消费则较为强韧。2019年,服务型消费居民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为67.5%;202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53.3%。2020年,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到了近10年来的历史低点62%,此消彼长,大众增加储蓄的风险意识增加,人均存款同比增加了7500元。2021年,随着疫情初步得到控制,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复苏,但大众的消费理念仍然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年的居民消费倾向回升到了64%——仍低于2019年的水平。《新倍增战略》中预言的情形恐怕要更晚到来。
埃森哲发布的《2022中国消费洞察》用5个趋势总结了如今中国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日渐成熟的消费市场:
“我经济”:自我意识愈发鲜明,相较于外部评价,更看重内在需求;
新理性主义:克制冲动购物,增加思考和决策的时间,将挑选过程视为购买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的主人:花钱买“时间”,更愿意为便利性、时效性付费;
与技术共生:对数字技术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对于智能化生活十分适应,也愿意尝试新的购买渠道。
上述趋势无不指出,提前触及此轮居民消费率拐点的中国社会,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K型消费市场。所谓“K型消费市场”,即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结构,宛如字母K的形状。在K型消费市场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依然强劲,疫情带来的旅行限制,还让过去在国外消耗的购买力回归了国内市场,高端消费持续走高。
但受到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收入和预期收入的下降,让他们开始降级消费,社会整体服务型消费比例的下降佐证了这一点,中端消费萎缩,总量下降。但这并不是说普通收入的消费者不符合前面提到的看重内在需求、享受购物体验。只是他们比以往更加谨慎,购物前会经过更多的审视和思考。理性消费和情感消费同时出现在中等收入群体上,那些能够击穿消费者心智,提供社会地位、满足内在需求、达成情感需求的产品,仍然不愁业绩,而那些只是给普通商品裹上层层外衣,伪装成对用户有价值的商品,就不再能蒙混过关了。于是,曾经客单价在中档的新消费商品、一些主打附加值的“轻奢”餐厅,出现了大规模的转型或者倒闭。
另一边,低端消费异常坚挺,生存型、基础商品消费坚如磐石,成为了字母“K”里面下方的那一条边。
对商品和服务提供商来说,沿着K型结构的上下两端发展是更好的选择。2022年出现了很多主打真实性价比的品牌和业态。消费者更加理性,促使商家和品牌打造经得起消费者理性的产品和服务。
有人说,社会消费并不是周期市场,很难通过周期性的规律来总结,居民消费率的变化,只是宏观经济层面的统计数据,对于实际的消费和经营没什么指导意义。深耕消费市场的企业,还是能够感受到行业的规律,知识这个规律埋藏得更深,对我们的启示也更偏方向性,而非方法论。归根结底,消费者付费购物的决定性因素,无非是手里有多少钱、购买特定商品的意愿有多强——宏观周期规律,一定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决策。拐点提前来临的K型消费的新结构、在更公平的渠道环境中竞争、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才是2022年消费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