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缎红
泉州市泉港区医院手术室,福建泉州 362100
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日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在发病后,患者致盲的风险性较高,危害较大[1]。 因此,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方法, 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 配合使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可改善患者预后[3]。 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 体位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4]。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长期保持俯卧位,产生诸多心理抵触情绪,身心舒适度较差。护理人员通过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俯卧位的依从性,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性[5]。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术后探访,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可强化其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水平[6]。 该文选择该院2017 年1 月—2021年1 月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体位干预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依次实施常规护理及体位干预护理,对照组中男 32 例, 女 18 例; 年龄 38~66 岁, 平均(52.32±2.74)岁。 观察组中男 31 例,女 19 例;年龄39~65 岁,平均(52.33±2.71)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疾病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合并肿瘤疾病者;④合并器质性疾病者;⑤合并语言沟通障碍者;⑥合并感染疾病者;⑦合并血液疾病者;⑧中途退出研究者;⑨合并严重高血压疾病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疾病标准展开病情观察、协助检查等基础护理方法,护理人员给患者发放健康手册,给予基础健康指导,同时对病室环境进行调整,将窗户打开,保持空气的新鲜,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营造舒适的环境。同时,在患者的饮食和药物方面进行指导, 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观察组采用体位干预护理,具体为:①实施术前体位护理方法。相关护理人员和患者主动沟通,积极指导患者的体位,给其讲解俯卧位的优势,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给患者示范俯卧位方式和其中要点,指导其面部朝下,在床上平卧。 同时将小枕头垫在患者的额头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将软垫放置其肩部和胸部,避免压力过大产生压力性损伤。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床旁头低位、俯卧位等,如果为床旁头低位,护理人员指导其将面部和床面呈现出水平状态。 在患者保持侧卧位的时候, 护理人员指导其根据裂孔的方法取对侧卧位。 一般情况下, 患者俯卧位时间控制在8 h/d以上,总共维持20~60 d。②实施术后体位护理方法。在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指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特殊体位,帮助其保持正确的俯卧位,并对姿势及时进行纠正。如果患者保持的体位时间比较长,产生颈肩部酸痛的风险性较高, 护理人员可热敷患者的颈部和肩部,缓解其酸痛症状,在患者恢复至一定程度后,护理人员指导其实施机体训练,包括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首先实施被动训练,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通过运动训练和更换体位的方式,减少患者肢体麻木感。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病房的巡视,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 注意其体位是否规范, 及时纠正不规范体位,持续监督和指导患者的体位,提高其舒适性。 ③实施血糖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血糖控制不佳的危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用药进行调整。 同时告知其使用降糖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其重视程度并及时就医。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积极控制自身的血糖和体质量,评估患者的机体情况进行运动,遵从循序渐进原则,提高血糖的控制效果。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的血糖,并详细记录血糖情况。 护理人员在患者的饮食方面进行调整,给予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补充机体营养物质的同时控制血糖水平。
①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伤口裂开、高眼压、玻璃体出血[7-8];②分析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包括术后24 h、术后 72 h、术后1 周[9];③分析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等,分值 0~100 分,分数高生活质量高[10];④分析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比对照组18.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比较[(),h]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比较[(),h]
组别 术后24 h 术后72 h 术后1 周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7.91±1.63 9.26±1.58 4.205〈0.001 8.09±1.73 12.09±1.94 10.881〈0.001 8.47±1.72 16.43±1.67 23.478〈0.001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组别 社会关系 精神状态 躯体功能 生理功能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52.33±4.28 69.02±3.87 20.452〈0.001 54.11±3.98 70.21±2.85 23.256〈0.001 58.74±5.08 68.41±1.98 12.541〈0.001 57.08±4.62 71.63±5.62 14.141〈0.001
观察组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
表4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 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8.33±0.62 7.06±0.53 11.029〈0.001 12.24±1.73 10.93±1.24 4.351〈0.001 7.09±0.87 6.24±0.67 5.473〈0.001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而言,发病机制不够明确,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负担。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多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在术后医务人员填充硅油和惰性气体,能够利用上浮的压力关闭患者的裂孔,有效复位患者的视网膜[11-12]。 医务人员充分分析患者灌注材料的特性, 指导患者术后保持俯卧位,有助于减少硅油和角膜内膜接触,从而预防眼压升高[13]。因此,在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是关键[14]。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比对照组18.00%更低(P〈0.05)。 实施体位干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感染、伤口裂开、高眼压、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了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5]。 观察组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在治疗期间,患者长时间强迫体位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如颈肩部疼痛及面部肿胀等,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比较差,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通过体位干预护理方法,延长患者的俯卧位持续时间,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效果。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社会关系(69.02±3.87)分、精神状态(70.21±2.85)分、躯体功能(68.41±1.98)分、生理功能(71.63±5.62)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 实施体位干预护理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从术前和术后给予患者体位指导,合理摆放其体位姿势,患者的不适症状明显好转,且精神状态比较好,躯体功能和生理功能明显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还能够稳定控制其血糖, 护理人员在各个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对其护理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期间,给予体位干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临床症状,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延长了术后俯卧位持续时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护理水平,更有效辅助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