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香纵护芳华
——追忆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李蔷华

2022-07-06 08:44谷好好,史依弘
上海采风月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李老师上海艺术

蔷红盛繁华 恰是忆君时——深切缅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先生

作为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人,李蔷华先生以其锲而不舍、求真求新、高瞻远瞩、鞠躬尽瘁的严谨精神和艺风艺德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她的离去,是中国戏曲界巨大的损失,上海文化界为之悲恸哀婉,我们这些晚辈后生痛彻心扉。

一直以来,蔷华先生与上海文联、上海剧协、上海昆剧团以及我们这些学生后辈不仅有着密切的交流,而且有着深切的关心和牵挂。在生活中,她是俞老相濡以沫的好妻子,她是昆大班、昆二班至亲至善的好师娘,是对我们年轻一代慈祥关爱的好奶奶;在艺术上,她为程派艺术的传播殚精竭虑,亦是俞老舞台上相互切磋的好搭档,更是对学生谆谆教诲、倾囊相授的好老师。为推动中国戏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蔷华先生心系剧协,友爱同道,在担任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十余年里,坚守德艺双馨,涵容待人,提携后辈,传为佳话。

李蔷华

至今难忘,2011年7月,为纪念俞振飞先生诞辰109周年时,蔷华先生与俞门弟子蔡正仁先生携手出演京剧《春闺梦》,这是先生最后一次登台演出。舞台上,蔷华先生气定神闲,出“程”入化,以一出她和俞振飞先生曾经合作过的剧目完美地完成了对俞老最好的纪念。事后,蔷华老师回忆说,“这次演出虽说因为过度的劳累,这真有点舍命的味道,我却是无怨无悔。”这番话让听者动容。今年,正逢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诞辰120周年,为了展现大师的艺术风采和传承成果,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上海文联高度重视,上海昆剧团正积极联合上海京剧院、上海戏校,精心筹备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未料一场疫情耽搁了我们向蔷华先生的汇报,而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使之与先生阴阳两隔,再无相见之日,让人哀伤不已。自此,今年纪念活动的用心举办,不仅是缅怀俞老,激励后辈赓续传承,亦是寄托了对蔷华先生的无尽怀念!

1991年在第二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舞台上与俞振飞等同台演出《贩马记》

至今难忘,2012年9月,上海市文联制作了《文联名家谈艺——李蔷华》。面对镜头,蔷华先生讲述自己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淡然回顾岁月的苦难和学艺的艰辛。程派青衣那股子外柔内刚的气韵,可谓是深入先生的风骨之中,节目一经播出就得到了广大戏迷的关注;2015年,上海市文联组织编撰的“海上谈艺录”系列丛书之《立雪程门漾秋声·李蔷华》在上海书展亮相,蔷华先生不顾高温天气,亲临书展,与热情的戏迷们见面问候;2016年,正值上海市戏剧家协会成立60周年,蔷华先生还专门录制了视频,鼓励剧协要越办越好,团结更多的同志,为戏剧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至今难忘,2018年2月,90岁高龄的蔷华先生来到了上海昆剧团建团40周年庆的舞台上。面对五班三代的昆曲人,面对千余名观众,蔷华先生坐在轮椅上,现场讲述往事,娓娓道来20世纪70年代末俞老对昆曲的憧憬和建立昆剧团的愿望。演出后,在大剧院的后台化妆间,蔷华先生特意来看望大家,她极大地肯定了上昆一路走来欣欣向荣的活力,同时鼓励我们年轻一辈的昆曲人继续守正创新。临别时,她轻轻对我说:“好好,你把上昆带得不错。”当场,一股暖流顿时涌上我的心头,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2月正值春寒料峭,蔷华先生紧紧握着我的手,如此温暖,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提起蔷华先生,我相信,每一位师长、同行、学生,都有更多的回忆和故事。我们追思回顾蔷华先生终生为程派艺术奉献的一生,她为戏曲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任劳任怨,厥功至伟。

我们怀念她对艺术的严谨规范!蔷华先生的舞台风范,其被公认的最大的特点是规矩、规范、传统。蔷华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学习程派的心得,始终强调“原汁原味”的程派艺术,在音韵上相当讲究,吐字、发声极其精准,一招一式,规矩而严谨,这是修炼到极致的功夫,这就是“守正”。

我们怀念她博采众长的艺术胸襟!9岁开始学习京剧老生、老旦、花旦、刀马旦等行当,转益多师。在学了程派之后,她还参加过梅兰芳先生的学习班,也非常喜欢杨宝森杨派。她始终认为昆剧是“戏祖宗”,各个兄弟剧种都要从它汲取养料,而她也是这样践行的。

我们怀念她浓烈深厚的家国情怀!她数十年如一日,以艺术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教学助力戏曲事业的发展繁荣,一次次悉心讲解,一遍遍示范指导,心连心地传德,手把手地传艺。1980年代末,先生虽然从上海戏校退休,但始终身体力行,无私奉献,在票友和戏迷中继续致力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弘扬,一届届的梨园桃李凝聚着她的心血,即使到了晚年,全国还有不少程派的弟子和爱好者们得到过她的点拨和帮助。

我们怀念她谦虚谨慎的人格魅力!蔷华先生曾说过,“不管学什么戏,要热爱,要体会。学戏、演戏不容易,观众喜欢,我们就尽到责任了”。正是对戏曲的热爱,对舞台的眷恋,蔷华先生醉心于程派一脉相承,只问耕耘,不计荣名,高情远致,意守平常。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蔷华先生崇高的艺术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后人留下了热爱艺术、文化自觉的宝贵精神遗产,我们要学习她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她德艺双馨的精神与风范带到戏曲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心怀大我,薪火相传,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梨园子弟,坚定文化自信,呼应时代,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个字一个字地给我把关——追忆李蔷华老师

2022年5月12日深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老师在上海仙逝,享年93岁。

闻此噩耗,我十分悲痛,忆往事,李老师声声教诲,犹在耳边——

我是在上戏校后,知道了李老师。我跟随张美娟老师在武旦组,李蔷华老师带着青衣组在其他房间。武旦组下课晚,李老师常路过我们组,看到张美娟老师在收拾东西,便过来跟张老师说说话,两个人像姐妹,看上去很美。

李老师亲和,从来没有看到她发脾气,她皮肤很白,气质好,说话细声细语。后来长大了,我才明白,李老师的淡泊,跟张老师很像,经历过大风大雨,对事情看得很淡,一点儿不焦躁,朴实自然又知性。

2011年,我跟李文敏老师学《锁麟囊》,学完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次演出。当时谁也不敢请,梅派演员演程派戏,不知演出效果如何,很忐忑。我真的不敢想象李蔷华老师竟然也来看,因为没有票,她就坐在很后面,后半场大家看到她,请她坐到前排的一个位子。这些我是听逸夫舞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的。

《锁麟囊》演出后有些风波,李老师一直鼓励我。当时上海艺术人文频道请李蔷华老师和我一起做一期访谈,李老师欣然接受。她的见解很中肯,对程派艺术有高度的理解力,一生潜心研究,又教学生。我学习程派,李老师是赞赏和肯定的。

那次节目录制,我收获很大,尤其与李老师一起唱《锁麟囊》的最后一段“种福得福如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时,李老师有两个“退步”,一让二让,身子一侧二侧,动作不多,特别好看,我一下就着迷了,赶紧和李老师说,您能再走一遍吗?

《锁麟囊》剧照

《春闺梦》剧照(2011年)

太美了,把人物的谦让、不敢当和内敛全部表现出来,还能让人感受到薛湘灵的气质、家教、出身。就这几步,能看出她的深厚修养,而不是纯粹的展示水袖功夫。这样的美感,已经化在李老师身上了,京剧艺术的美,无穷尽,值得我学习一生。

2017年8月再次去李蔷华老师家学戏,她给我完整地梳理了一遍《锁麟囊》。尤其说了“找球”“三让椅”和“大团圆”的身段。李老师起身亲自给我示范,一旁的关栋天阿哥叮嘱母亲要慢一点,李老师走起来很顺溜。她说不耍水袖不好看,耍多了也不好看,一定要跟人物走,水袖是有内容的。

在李老师的建议下,我后来演出“找球”时,方位和身段都调动过。李老师很健谈,讲了一个多小时,说到戏她就很开心。我和她说想演“梅尚程荀”,李老师说:“演,我教你《春闺梦》《荒山泪》。”

李老师的鼓励,给了我极大的前进动力,她还特别感叹妹妹李薇华不在了,不然可以给我说荀派戏,她跟着荀慧生先生学了八年。李老师他们这代人太了不起,越有成就,越不保守,一点私心也没有,希望大家都学到好的艺术。

《春闺梦》的所有唱腔,是李蔷华老师给我细抠的,我先听程砚秋大师的录音学了大概,然后2018年1月份再去李老师家,完整地唱给李老师听。李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给我把关,尤其一些小腔的变化。

而今追忆,历历在目。李老师年纪也大了,我跟孙元喜先生学习《春闺梦》的身段。“五一”演出前,我又去了一次李老师家,请她指正。她很开心,她觉得唱戏就要开心、热爱,这样才能唱好!

对于李老师,我觉得就是感恩,不仅仅是她教我两出戏。她身上不经意的细节流露,钻研艺术、酷爱程派,她的豁达、幽默,对人生自然而然的态度,很了不起。

她从12岁开始喜欢程派,说自己是小程迷,迷了一生,多么幸福!她的戏,含蓄内敛,一招一式都是程先生的精神所在,力量往里走,但气场极大,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李老师像一座熠熠生辉的程派艺术博物馆,把程派艺术的精华一点一滴保存好,虔诚地吸收,很好地传承程派艺术。

李蔷华老师,我无限地感恩您!怀念您!

猜你喜欢
李老师上海艺术
该得奖的李老师
宠物难伺候
纸的艺术
欢乐上海迪士尼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