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都
位于国家4A级景区窦圌山脚下的麦田近日迎来丰收,和别处不一样的是,这里的麦田被大量开着白花的三叶草和开着紫花的苜蓿包围。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彭云良笑称:“我们的小麦种在‘花园’里。”
“花园”种小麦,植保专家为何这样做?原来这是“南方水田生态重建与维护试验示范基地”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
以虫治虫 “花园”为天敌提供栖息环境
“在田埂、堤坝上种植三叶草和紫花苜蓿,不仅可以保护天敌,还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彭云良介绍,三叶草和紫花苜蓿为多年生植物,这些植物会发生多种害虫,但植株不会死亡。譬如红蜘蛛常年在三叶草上有一定的发生,随之而来的是有一定的捕食性寄生性天敌,从而阻止了红蜘蛛突然间暴发转移到小麦上。
“此外,它们花期较长,能为天敌昆虫提供补充营养,还能为蜘蛛,青蛙等提供栖息和庇护环境。”彭云良介绍,通过田间生态工程技术,整个基地已经连续6年不需要防治小麦蚜虫。这背后,得益于“花园”为蚜虫的天敌如瓢虫、食蚜蝇及寄生蜂等提供了栖息环境。
“花园”与小麦的结合在基地占到了10多公顷,其本质是“以虫治虫”,背后的核心思路,在于生态系统重建和维护,主要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诱控等技术,并结合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绿色植保”的目标。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蜘蛛、青蛙等标志性生物都已回归并开始向周围农田扩散。
防控病害 院士点赞四川条锈病防控成效
以基地为核心,彭云良所在团队建立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小麦条锈病灾变基质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项目江油示范区。当天,专家组对技术实施下的绵麦902、川麦1247进行了测产,结果显示,平均单产达到460.6千克。
“我是一个种植上的‘门外汉’,水平还不如当地普通农户,但采用优质抗性品种并结合机械条播技术,这一产量是非常不错的,抗性品种的选用也减轻了病虫害防控的压力。”彭云良介绍,当地的小麦普遍适期晚播,这可以让小麦最大限度错过11月中旬前从甘肃等西北方向而来的条锈病病菌传播期,降低条锈病的传播几率。
事实上,四川省作为小麦条锈病病菌的必经之地,抗条锈病小麦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使得条锈菌没有了足够的可侵染寄主,这也为全国的小麦生产作出了贡献。“在全国范围内,四川的小麦生产在条锈病防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工作开展及取得成效值得肯定。”当天,在座谈会上,长期从事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害发生规律、致病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的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通过视频连线给出高度评价。
“无论是‘以虫治虫’,還是选择抗性优质品种,‘绿色防控’始终贯穿着省农科院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绿色发展的研发思路。”团队负责人、农业农村部西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姬红丽研究员介绍,示范区的成效最终需要辐射带动周边乃至区域的发展,通过生态调控、物理阻断、抗性品种应用栽培措施等,能够保证水稻、小麦病虫害基本不防或者少用药。
(杨 都)